明代奇案:小吏杀巡检,逼其十六岁女儿为妾,一首诗引出四年旧案

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河南祥符县人杨四知出任福建八府巡按。他是万历二年进士出身,刚中了进士就被遴选做了巡按,可谓是前程远大。而他的名字也非常奇特,所谓“四知”,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意。

有一次,杨四知在福建省内巡行,途径建宁府西北四十五里处的叶坊驿时,刚好赶上了大雨,无法前行,又见天色已晚,便只好先在官驿住了下来。

凑巧的是,叶坊驿的驿丞刚好也姓杨,名叫杨重。他见代天子巡行四方,考察各级官员的巡按大人到了官驿,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命驿夫打扫官舍,杀猪宰羊,又冒雨去府城打来了好酒,精心准备了一桌上好的宴席。

杨四知进了包间后,见驿丞杨重竟然如此高规格地款待自己,顿时满面春风,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批评了他几句,说他不该违制,搞得如此奢华。

杨重早就见惯了当时的官场规则,赶紧阿谀奉承了一番,又跟杨四知彼此互相攀起亲来。最后,出生地离河南相隔十万八千里、已过四旬的杨重竟然喊三十出头的杨四知为叔爷,平白无故地差了两辈。

随后,两人觥筹交错,相谈甚欢。酒过三巡后,杨四知已酒足饭饱,稍微有了些醉意,便起身离席回房歇息。杨重见状,赶紧将他送回了官驿的上房安寝。

谁知,杨四知回到了房间后,听到外面雨声如织,偶然想起了往事,不免心乱如麻,难以入睡,又见房间墙壁上有不少官员附庸风雅,在上面题诗作画,便走近前去一一细看起来。

杨四知本是进士出身,一般诗句也看不上眼,见墙上这些无非是一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人所作,顿时觉得索然无味。突然有一首清新娟秀,很像出自女子之手的诗句映入了他的眼帘,不由得念了出来。

旭日转洪钧,园林万树新;

画屏朝弄色,彩栏夜移春。

巢鹊俱堪托,人家尽不贫;

独怜寒谷底,黄叶尚凝尘。

杨四知念罢这几句诗,见诗名叫做《妾命薄》,又看了题款,得知是衢州常山县徐小玉在四年前所作。他见这首诗确实是女子所写,便猜想应该是哪位官员的女眷路过此地,又有着不幸的遭遇,所以才写了这首诗,便叹息了一声,回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天气有所好转,杨四知在建宁府官员的迎接下,离开了叶坊驿,前往府城。临行前,杨重盛情地送上了一些土特产,杨四知也不好拒绝,便吩咐亲信全悉收下,然而告辞而去。

到了建宁府,杨四知查阅往年的卷宗,处理各种陈年旧案,偶然发现了泉州府晋江县鹧鸪巡检司巡检徐材病故的呈报,而徐材正是衢州府常山县人,这让杨四知一下子想起了叶坊驿房间题诗的徐小玉来。

杨四知仔细地看了看徐材病故的时间,也与徐小玉题诗的时间相同,心中猜想着不知道徐材和徐小玉是否有关?于是,杨四知便让书吏们去将徐材的资料找来,一番仔细查证后,果然得知徐小玉就是徐材的女儿,而徐材在六年前丧妻,自己去世那年,女儿小玉也刚刚才十六岁。

看完这些资料后,杨四知不由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禁为这位现在也才二十岁的才女担起忧来:她父母双亡,一个人无依无靠,到底去了哪里呢?然而,徐小玉并不是在官之人,她的目前情况也无从查起。

随后的几个月,杨四知的足迹行遍了八闽大地,清理积案数十件,弹劾府县官员数十名,福建官场无不震撼。谁知,在回去的途中,在途径建宁府的叶坊驿时,又遇到了一场大雨,他便再次来到了官驿里住下。

杨重见杨四知第二次到来,非常高兴,认为这就是缘分,便竭尽全力盛情款待,希望这位本家在回省以后,可以为自己美言几句,再弄个一官半职。因他原来住的房间有一位官员刚刚离开,来不及打扫,杨重便把杨四知安排在了另外一间上房里居住。

第二天,雨过天晴,杨四知见叶坊驿离武夷山不远,景色宜人,一时动了游兴,便独自一人信步走出官驿,走进了附近的一片竹林里散步。

当时,正值初春雨后,绿竹青山,山花烂漫,到处生机盎然,让杨四知无不流连忘返。突然,他看到路旁有一处坟茔,也是青草幽幽,走近一看,上面竟然刻着“故巡检徐公之墓”,虽然字迹已经斑驳,却还是依稀可辨。

杨四知看到这里,又想起了徐小玉的父亲徐材。他记起卷宗里有记载,说徐材在叶坊驿病故后,又没有其他亲人,尸体也没有运回老家,便由官家出资,埋在了官驿附近,谁知竟然就是在这里。

杨四知见状,心中不免惆怅起来,上前对着坟茔作揖祭拜后,便转身向着官驿走回去。在经过来时的一条小沟时,发现竟已涨水,无法通行,于是他只好沿着小沟向上,再找过沟的路径。

走了不多久,杨四知突然发现小沟的岸边有一个粉红色的东西在水里飘动,上前一看,发现竟然是妇女的裙裾。杨四知心里一动,不禁产生了怀疑,赶紧回到了官驿,带领几个衙役来到此地,顺着群裾挖了下去,很快便挖出了一具女尸。

杨四知上前仔细查看女尸,发现依稀还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妙龄女子,又检验她身上的物品,其中有一幅被水浸泡的白色罗帕,打开一看,上面的墨迹虽然模糊,却可以看得清正是徐小玉在墙壁上题诗《妾命薄》的初稿。

杨四知大惊失色,想不到这具女尸竟然就是自己神交已久的才女徐小玉,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死了被人埋在了这里,甚至连个坟头都没有。

回到官驿后,杨四知到原来的房间去一看,发现墙壁早已被重新粉刷过,墙上诗句也已荡然无存。杨四知勃然大怒,命人传来杨重,责问他为何要将诗句清除,杨重一听,脸上露出了惊慌之色,随后又镇定下来道:“老爷,这种事情是惯例,每隔几年,墙壁上都要重新粉刷一遍。也不知道您喜欢的到底是哪首诗,要是早点告诉卑职,我就给你留下了。”

杨四知见杨重说得滴水不漏,一时冷静下来,便心平气和地问他道:“这是小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官驿外面小河沟里面的女尸,你知道什么情况吗?”

杨重听了,急忙说道:“那处竹林已不是卑职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也不知道女尸是怎么回事?老爷不如请县里的仵作前来验看一下,查一查是不是被人害死的。”

杨四知想了想也觉得有理,他虽然怀疑杨重知道内情,却苦于没有什么证据,于是,便生下一计,当即写了一份文书,命杨重火速送去建宁府。

杨重本想派个驿夫前去办理此事,谁知杨四知却拦住他道:“这份文书非常重要,只有你去我才放心,等你取来回文,我就要打道回福州府去了。关于女尸的事,也只好交由当地去处理了。”杨重见杨四知这样说,也无可奈何,便亲自骑了快马,自己去送文书。

走到半路上,杨重以手段悄悄地打开了文书封口,想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却发现只是一张白纸。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重新做好封口,送到了府衙,却被建宁知府扣押了起来。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私拆公文的手段高明,杨四知与建宁知府辨别的水平更高明。而在杨重前去府城送文书的同时,杨四知也派了亲信快马去告知知府,说如果杨重私拆了文书,就先把他扣押起来。

杨重被扣押后,杨四知召集叶坊驿的驿吏和全体驿夫,一再问询徐材当年病故的事情,众人都说只有驿丞杨重和驿吏知道此事。于是,杨四知便将驿吏抓了起来逼问,又命人将他按住,准备大刑伺候。

驿吏一见,惊慌失措,急忙申辩喊冤,说愿意将事情一一招认,随后,他便讲出了徐材病故和徐小玉死亡的一些情况。

原来,当年徐材领了上任官凭,因夫人已逝,便去衢州府常山县接了女儿小玉和婢女秋菊一同前往泉州府晋江县上任。

在路过叶坊驿时,十六岁的徐小玉因到了少女怀春的年纪,又学了不少诗文,不免想起了自己的未来,感慨万千,见很多人在墙壁上题诗,一时兴起,也学着将自己在罗帕上写的诗题在了墙壁上,却没想到这是自己的绝命诗。

本来,按照徐材的级别,徐小玉是不可能住在上房的,只因杨重见徐小玉年轻貌美,动了心思,便将他们安置在上房,殷勤照顾。

一天晚上,杨重又专门请徐材赴宴,谁知过了不久,他就喊来驿吏告诉他,说徐材刚刚得了急症,自知病入膏肓,就把女儿小玉托付给了他,让他娶小玉为妾,以便以后有个照应。

驿吏听了杨重的话,非常怀疑,却又不敢多问,而且杨重还答应将婢女秋菊赏给他做妾。于是,他便按照杨重的吩咐去徐小玉的房间跟她亲自说媒。

这时,徐小玉见父亲赴宴许久未归,刚好叫婢女秋菊去看看情况,只有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见驿吏一个男人半晚上到来,她不禁非常害怕。

然而,驿吏却满脸堆笑地向她贺喜道:“恭喜小姐,令尊已经亲口将你许配给我们驿丞大人为妾了!他让我告诉你不必跟他去泉州上任,说他已经带了婢女秋菊上路了。再过几天就是黄道吉日,你缺少什么请跟我说,到时杨驿丞就要把你娶过门来!”

徐小玉一听大惊,急忙说道:“你胡说!刚刚杨驿丞还请我父亲去喝酒,秋菊也是才出门,怎么可能突然就去上任?况且让我嫁人这件事,父亲怎么可能如此草率?让一个外人来告诉我?”说罢,不由分说地将驿吏推出门外,插上了门栓。

此时,徐小玉已是六神无主,秋菊也不见回来,她猜想父亲肯定已经出了什么变故,不然不会连招呼都不打,又担心驿丞会前来相逼,毁了自己的清白,一时激愤,便解下罗带,悬梁自尽了。

果然,过了不久,杨重就带着驿吏来到这里,见房门紧闭,就撞开大门,只见徐小玉已经自尽,一缕香魂早已随风而去。两人大惊,急忙将徐小玉解下来,趁着黑夜偷偷地抬到官驿北面的竹林里,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起来,谁知过了四年,她的尸体竟然还没腐烂,又被雨水冲了出来,让杨四知无意中发现了。

杨四知听了驿吏的话,点了点头,又问他徐材的事。驿吏赶紧告诉他,说自己只知道徐小玉自缢身亡的事情,徐材的确是经仵作验证得了急症而死,其中缘由,自己一概不知,只有驿丞杨重才知道得清清楚楚。

于是,杨四知立即命人告知建宁知府,让人带了杨重回到驿站,又派人挖开徐材的坟墓,打开棺材,命仵作仔细查验,最后证实他是中了砒霜而死。

杨四知见已经查出了徐材的死因,勃然大怒,先命人传来婢女秋菊,又派人拘来杨重,对他一顿好打。杨重见人证物证俱全,不敢隐瞒,只好一五一十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杨重见徐小玉年轻貌美,顿时生了霸占之心。当天晚上,他单独请徐材赴宴,在酒席上向徐材提出了要迎娶徐小玉。

徐材听了勃然大怒,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漂亮而又有才情,怎么可能会嫁给一个小小的驿丞呢?当即严词拒绝。杨重见状,恶狠狠地笑着说道:“您也先别动怒,我早就在酒中下了毒,如果你答应我,我就给你解药;如果你不答应,你死之后,你女儿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谁知,徐材誓死不从,最后大叫一声,愤然而亡。杨重见此情形,也不害怕,偷偷地把驿吏喊来,说徐材得了急症,已经暴毙身亡,让他去告诉徐小玉说徐材已答应将她许配给自己为妾,还答应将秋菊赏给他为妾。然而,驿吏却办事不周,竟然让徐小玉悬梁自尽了。

徐小玉不是官家,死了也没有人在意,而徐材虽是九品小官,却还是巡检,所以杨重只好申报他因病去世,又花钱买通了仵作,稀里糊涂地报了一个暴毙,草草地埋在了官驿附近。

至此,这桩无法无天的杀人逼嫁奇案终于真相大白。杨重见色起意,杀害朝廷命官,被自己刚认的叔爷杨四知依律判了斩立决,押赴闹市口斩首示众;仵作、驿吏同流合污,伙同杨重作弊,依律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后来,杨四知让建宁知府派人将巡检徐材和女儿徐小玉重新安葬,又将徐小玉写的《妾命薄》一诗重新抄写一篇,装裱成卷,在她的坟前焚毁祭奠。随后,便拂袖而去,继续巡行去了。

@东又楼公记:这个案子告诫人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杨重只是一个小小的驿丞,竟敢色胆包天,杀害上级,逼娶才女,谁知在黑暗的官场里,他竟然差点如愿以偿。幸亏有他刚认的叔爷杨四知秉公执法,查出了真相,将他正法,最终让徐材和徐小玉父女的冤情大白于天下,实在是大快人心。至于徐小玉的尸身为何四年不腐,就不必去过于纠结了。

特别声明: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