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山红豆寄相思
顾山红豆寄相思
文/郭文华
五一国假,朋友提议去江阴顾山红豆村看看红豆树。提起红豆树,我想起唐代诗人王维游览江阴顾山红豆村时,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诗作《相思》:“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一路风景秀美,鸟语花香,春风和煦,阳光灿烂。摇下车窗,打开天窗,车窗外春和景明,鸟儿啁啾,绿化带里的绿植花草像梦一样美,一路风情万种的景致,带我飞向那诗和远方的田野。
随着顾山镇的临近,红豆院向我们张开了热情的怀抱,那充满神话色彩的红豆树若隐若现,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那挺拔遒劲的树身,型如巨伞的树冠,向我们诉说着她的前世今生和沧桑历史。
红豆院旁边不远处有一座桥,名叫“红豆桥”,我们刚走到桥上,便闻到一股淡雅的红豆树叶的清香。围墙将红豆树圈在院内保护起来,从围墙外就看到茂密的树枝从墙头伸出来,那细条的枝桠上绿叶葱茏,氤氲在春日灿烂的阳光下,和风吹送沙沙作响。
走进红豆院内,从院内的圆洞门向里走,内有一条走廊,走廊的壁上设置了几个玻璃厨,厨里面陈列着红豆标本,关于红豆的介绍以及有关古今名人为红豆书写的诗词。见到一棵一千四百多年的、充满神话色彩的千年奇树,心里充满了敬畏和好奇。红豆树用木栅围着,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看起来有四棵主干,其中一棵是原树,其余三棵是枝干,原树用钢杆支撑着做保护,使其不向任何一方倾斜倒塌。
院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一睹千年古树之风采。红豆树非常高大,起码有十几米高,四周树冠面积不下五十米,每年五月初发芽开花,秋季豆荚成熟,十月份可以采撷红豆荚。红豆树的叶子和槐树叶子形状差不多。据里面的人员介绍,红豆树结的豆荚如同豆子一般,豆子状如人的心房,剥开豆荚便能见到心脏似的红豆,颜色微紫,灿若云霞,颗粒硕大。红豆树不是每年都开花结果,三年到五年才开一次花,结一回果,所以显得分外的珍贵。当地百姓自古以来,便将红豆树当做吉祥物,红豆树下少男少女成群结队的在红豆树下跪拜许愿,希望爱情永恒,美满幸福。红豆又称“相思豆”,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信物,人们在树下拍照留念,让红豆树见证他们幸福美满的爱情,人们争相购买红豆,现场制作成挂件,做成项链,手链等饰物,随身佩戴,祈求吉祥美好。
据红豆院内的史料记载,红豆树寄托美好爱情的背后,还有一段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江阴顾山镇红豆院的这棵红豆树为南梁昭明太子萧统亲手所栽。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其文学造诣颇深,曾在江阴顾山镇香山寺观音院内的文选楼编修《昭明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地的集市考察民情,邂逅了附近草庵内年轻漂亮的小尼姑。小尼姑法号“慧如”,双方交谈中,谈及释家精义,小尼姑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倾慕,暗生情愫,从此以后,太子常来草庵和小尼姑幽会,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太子要返京了。分别后,小尼姑相思成疾,郁郁而终。太子闻此噩耗,痛心不已,含泪在草庵旁种下了这棵红豆树,并将草庵命名为“红豆庵”。从此,红豆树历经千年,到了元代曾一度枯萎凋谢。到了乾隆年间,枯树上又萌发的四枝新枝,并一直茂盛到今天。
现代诗人刘大白在获赠一荚双粒的“双红豆”后,激动的赋诗:“豆一双,人一囊,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当心房,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
望着眼前高大挺拔的红豆树,仿佛一个古稀老人在诉说着她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郭文华,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无锡市注册安全工程师,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人。现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工程队,任南通建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主管安全、教育等工作。自幼喜爱文字,在《澄西船舶》《方舟》《江南晚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