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个万能思维模型

我最近常用“金字塔原理”思考问题,这篇文章涉及到一些枯燥的术语,如果不需要可以退出。
最早学习金字塔原理,在大学新闻写作课,老师强调“倒金字塔”模型,先说结果,再逐步阐述起因经过。这个模型说来简单,写起来需要大量练习。
我工作后写稿,很长时间停留在懂理论写不出来的阶段,急的抓耳挠腮。过了五年,我决定重新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再学一次。
这一年里,学习写作的SQCA原则,不断练习。现在写周报,写述职公文,一般都是最快交卷质量最好的一批。
我简单说明一下“金字塔原理”,它的核心就是:结论先行。我们通过积累,得出什么结论?写在最前面。
那么,如何得出结论?
这需要用到金字塔原理下面4个工具,也就是思维模型:SQCA、MECE、归纳法、演绎法。
SQCA,就是背景、冲突、问题、答案。背景可能是老板交代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境况。冲突,是在这个境况下,为什么推不下去。问题在哪?我要怎么办?
补充一句,上班尽量不要把问题丢给老板,要自己想解决方案,找老板支持,花钱、出人、给东西。不要让老板给答案!
如何想清楚SQCA里的四部分内容?可能背景有很多,冲突有很多,问题也很多!那就把它们都写在纸上。这就是MECE原则。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线索都放在一起。这样摊开很混乱,不用怕,先放在那再继续。
用归纳法,把利用MECE想到的线索合并同类项。概括背景、冲突、问题,一般汇总成主要的3点。汇总完成后,再纵观全局想办法。
想办法,用演绎法。看过《福尔摩斯:演绎法》的话,很容易理解。根据上面思考的那些线索,通过不同的串联,推理出可能突破的手段。
至此,金字塔原理就已经运用贯通。思维有了,还需要苦练深度!
这个基础模型,在新闻写作、工作日志,甚至是人际交往中都可以派上用场。常听人说“好记性烂笔头”,“烂笔头”就用金字塔原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