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区块链的“原生应用”|预言家周报#97
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记得 Chris Dixon 说过一句话,叫:区块链应该做“原生”的应用,而不是互联网应用。
类似的观点之前我听过不止一次,Apple Watch 刚推出的时候,智能手表被许多人寄予厚望,是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设备,人们不知道在手表上应该开发什么样的App,只知道不能是手机直接移植过来的,谓之为手表的原生应用。
同样,VR 火热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在头显上应该开发什么样的游戏,只知道不能是主机游戏直接移植过来的,谓之为 VR 的原生应用。
当然,最后这两个领域都有些抑郁不得志。Apple Watch 没能成为跨时代的产品,智能手表最成功的案例反而是小天才儿童手表。VR 也逐渐没了声音,只有一小部分非常硬核的玩家独乐乐。
但究竟什么才是原生应用呢?这个问题还是没有答案。我只知道什么不是原生应用——把以往有的东西直接无脑移植过来的,肯定就不是。
区块链仍处于早期阶段,还很难看清前景。那么站在现在这个互联网高度成熟的时间点往回看,早期互联网又产生了哪些原生的互联网应用呢?
浏览器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没有类似的东西。浏览器干的活是解析网址、展示网站,而这些东西在互联网之前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大概率可以说,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原生应用。
如果我们把范围从互联网扩大到整个计算机领域,以这种标准来看,计算机早期开发者所做的一切工具和基础设施,包括GNU 工具、Linux 操作系统,等等,都是第一批原生应用。
因为早期阶段其实没有真正的用户,用户就是开发者本身。做东西和用东西的是完全重叠的一批人,他们在小圈子内部自产自销,脱离了这个圈子,这些应用很难产生价值。
区块链现在也处于这个阶段。大部分应用(不管是 DeFi、DAO 还是 NFT)是圈外人根本看不懂、也没意愿去了解的状态。很多开发者试图打破这个障碍,让区块链连接上互联网的主流用户——但不被主流用户理解,也许才是早期原生应用的常态。
原因也很简单,从之前的经验来看,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永远是“圈内人想得太快,圈外人想得太慢”。所以冷静地考虑,如果你想长期从事这个行业,那前面的路,远比我们现在期望或想象的来得更加漫长。
想到这里,我也就对「大规模应用」、「主流用户」和「原生Dapp」这几个之前心心念念的概念释怀了。别再想着什么才是最适合区块链的原生应用了,扎进去这个行业,在github上多写点对自己开发区块链有帮助的、恰好也是其他开发者需要的工具和项目才是正经事。
很多新上线的公链都在用黑客松、社区基金、发放Grant 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吸引开发者在自己的链上开发应用。但千万不要忘了,基础设施将是任何一条公链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生应用。
—— Retric,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