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梅丨如果人生里有了动力
汽车加上了油,才能在道路上奔驰;树木喝饱了水,才能在阳光里成长;电视拥有了电流,才能演绎精彩的节目……
如果人生里拥有了动力呢?
东汉时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孙敬年轻时,苦学到三更半夜,为了不让自己瞌睡,用绳子绑住自己的头发,绳子另一头绑在房梁上。战国时期的苏秦少年时发愤图强,读书到深夜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这是“悬梁刺股”的故事。更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卧薪尝胆等等古今故事。
那么这些人如此坚强的意志是从何而来的呢?我想一定有一种动力在把他们支撑。或者是父母光宗耀祖的期盼,或者是渴望出人头地的理想,或者是洗去耻辱挺胸做人的愿望……
如果人生里有了动力,是否困难就没有了如山的沉重,是否痛苦就没有了海水的咸涩,是否烦恼就没有了预设的无期呢?
学生最怕的或许就是学习吧。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成长的烦恼根源无疑就是对着那几本书和几个永远用完了再续上的作业本吧!
如果孩子们的生活里有了动力呢?是否有一种力量,可以化为一种看不见的能量,驱动着孩子们向上、向前?而不用我们生硬的批评,我们不得已的训责,我们没办法的强制,我们硬着头皮的“驱赶”?
我茫茫然在摸索,我反反复复在实验,我成功与失败并存地在行路。但是,我庆幸在辽远的夜空中,总会有一颗光彩熠熠的星会同我的心一起明亮地升起,我庆幸在孤独的荒野,总会有一丝星火温暖长途旅人的寂寞......
是的,就是孩子们心中的那一点点的跃动,激荡着我的内心,冲击着我的情感,鼓舞着我去深思,去总结,去回味……
怎样让作业在孩子们的意识里不那么可怕如虎?怎样让干净的字成为孩子们的骄傲?怎样让整洁的地面,不扔一片垃圾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怎样让积极举手发言成为一种必然?
你优秀,老师知道,同学们知道;你努力,老师知道,同学们知道!
所以,在作业本上我卡上“语文之星”,给组加分(为集体赢得荣誉);地面脏乱的,给组扣分,还要中午值日,接受“劳动改造”(体悟别人为你打扫的辛苦);积极发言的,给组加分(集体的分值因你而增多,谁不骄傲?)因提早背诵下古诗,给组多加分(既是聪明的展现又能为集体创造“业绩”!这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今天的一幕幕仍如一线阳光,感动着我。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19课《赵州桥》,课文中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孩子们都选择了写赵州桥美观的第三自然段。我要求孩子们这两天背下来。
下课了,四五个孩子竟然一起跑过来,围着我要背诵课文,我惊诧:“你们这么快就背下来了?”王诗博、刘芳冰等几个孩子眼睛亮亮的,充满自豪地告诉我:“背下来了!”如此快的速度,如此执著的信念---为集体争光!我听着他们的流畅的背诵,一边为他们每人加了50分,一边在心中无限感慨。
又有几个孩子一看到别的组的分值跃上去了,有些焦急,竟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背了起来。没有人要求,没有人命令。
中午,第三组和第一组的几个孩子竟然较起了劲,角逐得甚是厉害。三组的丁冠组、罗梓溪等几个孩子,就在教室里争分夺秒地背着,下午上课前统计,三组这一中午竟然赢得了190分!一跃暂居榜首!一组的王亿童,这个平日里默默的小女孩,一中午竟背下了《赵州桥》、《采薇》、《大风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个人就为集体赢得了110分!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乐此不疲,如此甘于“枯燥”?
是动力!如果人生里有了动力,那么我们的脚步会迈得更铿锵;我们的心会跳动得更有力,我们的人生因此而充满阳光!
作 者 简 介
张小梅,笔名“叶下虫儿”,吉林省长春市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爱好文学,喜欢写诗,成为诗人一直是不离不弃的梦想。诗歌散文曾在农安县当地报刊杂志发表,常在网络平台《水玲珑心灵驿站》《我们的精彩人生》《玫瑰音悦台》《现代散文网》《文学微刊》《写手微刊》《中国诗歌文学精品》《花谢无语》《心航标》《花开心灵驿站》《原创星空》等发表。散文《母亲》获《水玲珑心灵驿站》第一期优秀散文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