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福丨家乡那道土坯墙
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都会深情的眷恋。
这里有勤劳、淳朴的农民;有牵手的亲情、幸福的衣袖;蜿蜒的小河,婆娑的小树;早霞的绚丽,落日的余晖。与村西南头那根牛羊路构成了生命的五线谱,乡村不老歌。炊烟升腾,生生不息。
记忆深处还有那道邻里相隔的土坯墙,农村很土,人也土,因为农家离不开土。尤其那道敦实的土坯墙,住房也用土坯墙,密不透风,冬暖夏凉。也就是这土房和土墙的温暖使得祖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父辈们吃苦耐劳、开疆拓土的精神有的永留心间,有的百世流芳。
那道土坯墙至今仍有记忆的温度,承载了许多故事,著名戏剧《墙头记》演绎了人间的悲辛,几度催人泪下。站在这道墙头上看过悲怆,真挚,情意缠绵的《走西口》,曾令人荡气回肠。
人人心中拥有一道墙,判若云泥。为实现理想,奋力拼搏,使得这道墙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心中拥有一道善良、乐于助人的墙,那将是一道平和、安宁、充实而丰盈的墙;狭隘、自私、心怀叵测最终结果是一道灰暗、孤独的墙。人心有高低,种啥得啥,此乃因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不再劳动的前辈继续在这道土坯墙的阴凉下聊天歇息,讲述他们曾经的辉煌与皱纹里的故事。岁月将这些风花雪月的精彩浓缩在光阴一隅,让一颗怀念的心细细翻阅,默默品味。
当然也有一道透风的墙,比如说,潘家的“大黑狗”挠了郝寡妇的屁股,李家的老母猪扯了老王的裤腿,还有二狗蛋家的“那点破事儿”着实让这个村庄热闹不已。算了,不说这些。
家乡,珍藏了我太多的记忆!当时姥姥家住我家前头,土坯墙相隔,垂直距离大约有5米,为了走捷径,去姥姥家都是翻墙而过,厚实的土坯墙不知踩塌多少回,也记不清姥爷修补了多少回。
后来,由于在外求学,放假回来才知道姥爷走了,姥爷走的好远,好远……这道墙成了我悲悯的回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将更加绵长。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社会进步翻天覆地。如火如荼的“十个全覆盖”已湮没了这个古老村庄的全部印迹,处处呈现新农村,新农民的景象。农民富庶,生活有保障。然而,那些土房、土墙将定格为永恒的记忆,唯有矗立在土坯圐圙那棵挺拔的杨树依然摇曳着这个村庄的沧桑。
作 者 简 介
白志福,男,内蒙古太仆寺旗人,呼和浩特市伦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擅长文学创作,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