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史话 | 海子苑门 2024-08-06 01:55:48 南海子史话开始啦 之前 小亦为大家讲述了亦城史话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海子苑门的历史 海子苑门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建苑囿海子墙时,北、南、东、西四个方位分别开了苑门,大门一律漆成大红色,分别被称为北红门、南红门、东红门和西红门。(“辟四门,缭以崇墉”《日下旧闻考》)。到了清初,海子里种植的蔬菜瓜果要运往皇宫,为了进城方便,顺治年间,在北大红门的东侧新开了一座门,因仅是一个门洞的苑门,与北大红门相对而称为小红门。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准奏在原有五门的基础上,又增开了双桥门、回城门、黄村门和镇国寺门四座苑门,形成九门至尊规制。(“南苑缭垣为门凡九,正南曰南红门,东南曰回城门,西南曰黄村门,正北曰大红门,稍东曰小红门,正东曰东红门,东北曰双桥门,正西曰西红门,西北曰镇国寺门。”《日下旧闻考》)南海子九座苑门中,始建于明朝的四座门是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定名,小红门是相对北大红门命名,后辟四门皆按所临近的地名而定,如镇国寺门的门外有镇国寺,双桥门的门外是双桥村,黄村门的门外是黄村,回城门的门外是回城村。由于地理位置和作用不同,南海子九座苑门的规制也不同。有的被设置为三洞门,有的被设置为两洞门,有的仅被设置为一洞门。北红门是南海子的正门,是皇帝出入南海子的主要通道,所以规制最高,是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洞门,因此被称为“北大红门”。南红门是皇帝南巡京畿的主要通道,被设置为一高两低的三洞门,称之“南大红门”。双桥门是清代帝王东陵祭祖回跸南海子的专用通道,也被设置为一高两低的三洞门。镇国寺门是清代帝王出入南海子至畅春园等御苑的主要通道,也被设置为一高两低的三洞门。西红门、黄村门和回城门是帝王偶尔通过,被设置为一高一矮的两洞门。东红门和小红门规制最低,仅是一洞门。南海子九门都为方形门洞,门洞顶端建有屋脊式门楼,大门上钉着横竖成行的大帽铜质门钉。门洞可通行车辇、轿子、马匹,但是,三洞门的中间大门只有皇帝、皇后的车辇才能通过,平时均关闭。北、南、西、东为南海子的正式苑门,而以北红门为大,南红门次之,因此,被称为北大红门和南大红门。康熙时期,清廷在南海子(清代改称南苑)举行的行围狩猎和演兵习武活动越来越频繁,皇帝经常驾临于此,成为平民百姓不得靠近的禁苑。因此,这里的安全保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守卫九座海子苑门就成了重中之重。据《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南海子九门共设领催10人、骁骑18人、门军36人、马甲90人共计154人。在海子墙外,专门修建“巡墙马道”,骁骑手昼夜巡逻。至今,小红门以东还留有“马道”的地名。从清嘉庆始,大清帝国由盛转衰,内乱丛生,事变频发。嘉庆八年(1803年),嘉庆皇帝在紫禁城的神武门遭到行刺,多亏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奋力保护,嘉庆皇帝才有惊无险、转危为安。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紫禁城之变”。天理教围攻紫禁城,嘉庆皇帝惶恐不安,出入紫禁城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南海子(南苑)的每座苑门开始增强戒备。据《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嘉庆年间,“南苑九门,大红门设立四品总领章京一员,其余八门,每门设立五品防御一员,九门共设领催十名,并于领催添设骁骑校二名”。从这时候起,不但平民百姓不准进入南海子,就连一般官员也不得随便入内了,即使是王公大臣,未经皇帝传召也不准擅自入内。那些在海子里干活而住在海子外的海户们,日常出入都必须携带证明本人身份的“腰牌”。腰牌上烙有说明本人姓名、年龄、相貌特征的文字。苑门有专人负责验牌,经验明无误才能放行,还有专人负责领入领出,须走指定路线,按指定苑门出入。可见当时南海子各苑门守护是何等严格。由于防御职责重要,防御人员均是最可靠的“正黄、镶黄、正白”人员担任,长年被安置在海墙门里专为他们建的房子里。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个满族自然村落,被当地人称为“门里头”。其中,北大红门和小红门的五品防御为“特氏”,据说是孝庄皇太后博尔吉济特家族,属正黄旗,人称特大老爷;双桥门的五品防御为“白氏”,也属正黄旗,人称白二老爷;南大红门的五品防御为“胡氏”,属镶黄旗,人称胡四老爷;东红门的五品防御为“赵氏”,属正黄旗;西红门的五品防御为“定氏”,属正白旗,人称定大老爷。直到现在,这些自然村中,仍居住着特、白、赵、定、衡、罗、温、思、马、陈等众多满族人,他们大多是清代守护南海子苑门的满族上三旗后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代的变迁,南海子苑门遗址湮灭,仅留下一个个以“门”为名的地名。如果把这些地名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勾勒出的就是历史上南海子皇家苑囿的大概轮廓。END 文字:张友才 实习生:白洛凡 赞 (0) 相关推荐 生在南苑7|南苑名字的由来 小的时候,经常有大人们给我猜这样的谜语,说:墙上擀烙饼,打一个地名,是哪里?当初真猜不出来,后来人家告诉我,我才知道是"南苑",也因此,对这个谜语记忆很深. 当时,小小年纪的我就想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七“永定门(下)”|永定门|南苑|天坛|先农坛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 ... 亦城史话 | 北大红门 上周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一亩泉与小龙河的由来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的正门,距永定门约12里,乾隆皇帝写有"出城十里到红门& ... 南海子史话 | 南海子的桥 上一期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南海子史话--角门儿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南海子的桥 南海子的桥 历史上的南海子泽渚川汇,河湖众多,为了方便皇帝狩猎,修有许多的桥梁.南海子的建 ... 【裘氏史话】义门裘氏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近几年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表明,全国三四千汉人姓氏排名中,裘氏排在三百位之后.在浙江嵊州市,裘氏却是一个大姓望族.嵊州的裘姓户藉人口有2.2万,在嵊州姓氏排名 ... 这事解决了|君华苑门禁卡收费问题 这事由忻州市价格主管部门解决了 有拍友反映: 近日,君华苑物业又开始乱收费,说是上了车辆识别仪器,每位业主可以进小区一辆车,费用为150元,有车位的可以进两辆车.之前办的卡不能用了,这样做为的是什么? ... 南海子史话 | 小红门 之前 小亦为大家讲述了亦城史话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小红门的变迁 小红门 小红门位于北大红门东侧三里许凉水河东岸.虽然仅是座一洞门,但由于建在了高坡上, ... 南海子史话 | 北大红门 上一期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南海子史话--海子墙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的正门,距北京永定门约12里,乾隆皇帝曾经写过" ... 烟袋斜街上的歪门斜店:暗收被“顺出”皇宫的国宝(北京史话) 烟袋斜街的神奇,在于它的名副其实.它不但形似,并且"瓤"也是--在这条短短的斜街上,开着七八家烟袋铺,除了卖各种旱烟.水烟袋,还定做各种烟袋,卖各种烟丝,最有名的是在"烟 ... 《满庭芳苑》(356期)——若问今生何所幸,一朝寻梦入诗门 本期作者: 金嗣水 周致俊 温亚东 沈欣平 皇甫国 杨学军 李为民 郑慎德 刘会兴 史济民 朱洪滔 霍庆来 陈劲煌 梁孝平 仪述忠 李涛 何正彪 吴国荣 葛淼新 ... 【冠山词苑】同门为白衣卿相(宋晓光)师兄生辰贺词专辑 [冠山词苑]同门为白衣卿相(宋晓光)师兄生辰贺词专辑 姚庆才题白衣卿相(宋晓光)生辰所赠墨宝 白衣卿相原词: 南乡子·生辰自寄 白衣卿相 尘世马蹄间.一岁蹉跎始信然.迢递江湖身易倦,周旋.哪有风波不畏 ... 【裘氏史话】天下裘氏同义门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四明火种 咸通元年(860年)六月,裘甫与王式最后决战剡城. 裘甫率万余名起义军官兵和剡城人民,利用剡城坚固的城墙为防御设施,与王式继续展 ...
南海子史话开始啦 之前 小亦为大家讲述了亦城史话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海子苑门的历史 海子苑门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建苑囿海子墙时,北、南、东、西四个方位分别开了苑门,大门一律漆成大红色,分别被称为北红门、南红门、东红门和西红门。(“辟四门,缭以崇墉”《日下旧闻考》)。到了清初,海子里种植的蔬菜瓜果要运往皇宫,为了进城方便,顺治年间,在北大红门的东侧新开了一座门,因仅是一个门洞的苑门,与北大红门相对而称为小红门。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准奏在原有五门的基础上,又增开了双桥门、回城门、黄村门和镇国寺门四座苑门,形成九门至尊规制。(“南苑缭垣为门凡九,正南曰南红门,东南曰回城门,西南曰黄村门,正北曰大红门,稍东曰小红门,正东曰东红门,东北曰双桥门,正西曰西红门,西北曰镇国寺门。”《日下旧闻考》)南海子九座苑门中,始建于明朝的四座门是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定名,小红门是相对北大红门命名,后辟四门皆按所临近的地名而定,如镇国寺门的门外有镇国寺,双桥门的门外是双桥村,黄村门的门外是黄村,回城门的门外是回城村。由于地理位置和作用不同,南海子九座苑门的规制也不同。有的被设置为三洞门,有的被设置为两洞门,有的仅被设置为一洞门。北红门是南海子的正门,是皇帝出入南海子的主要通道,所以规制最高,是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洞门,因此被称为“北大红门”。南红门是皇帝南巡京畿的主要通道,被设置为一高两低的三洞门,称之“南大红门”。双桥门是清代帝王东陵祭祖回跸南海子的专用通道,也被设置为一高两低的三洞门。镇国寺门是清代帝王出入南海子至畅春园等御苑的主要通道,也被设置为一高两低的三洞门。西红门、黄村门和回城门是帝王偶尔通过,被设置为一高一矮的两洞门。东红门和小红门规制最低,仅是一洞门。南海子九门都为方形门洞,门洞顶端建有屋脊式门楼,大门上钉着横竖成行的大帽铜质门钉。门洞可通行车辇、轿子、马匹,但是,三洞门的中间大门只有皇帝、皇后的车辇才能通过,平时均关闭。北、南、西、东为南海子的正式苑门,而以北红门为大,南红门次之,因此,被称为北大红门和南大红门。康熙时期,清廷在南海子(清代改称南苑)举行的行围狩猎和演兵习武活动越来越频繁,皇帝经常驾临于此,成为平民百姓不得靠近的禁苑。因此,这里的安全保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守卫九座海子苑门就成了重中之重。据《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南海子九门共设领催10人、骁骑18人、门军36人、马甲90人共计154人。在海子墙外,专门修建“巡墙马道”,骁骑手昼夜巡逻。至今,小红门以东还留有“马道”的地名。从清嘉庆始,大清帝国由盛转衰,内乱丛生,事变频发。嘉庆八年(1803年),嘉庆皇帝在紫禁城的神武门遭到行刺,多亏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奋力保护,嘉庆皇帝才有惊无险、转危为安。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紫禁城之变”。天理教围攻紫禁城,嘉庆皇帝惶恐不安,出入紫禁城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南海子(南苑)的每座苑门开始增强戒备。据《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嘉庆年间,“南苑九门,大红门设立四品总领章京一员,其余八门,每门设立五品防御一员,九门共设领催十名,并于领催添设骁骑校二名”。从这时候起,不但平民百姓不准进入南海子,就连一般官员也不得随便入内了,即使是王公大臣,未经皇帝传召也不准擅自入内。那些在海子里干活而住在海子外的海户们,日常出入都必须携带证明本人身份的“腰牌”。腰牌上烙有说明本人姓名、年龄、相貌特征的文字。苑门有专人负责验牌,经验明无误才能放行,还有专人负责领入领出,须走指定路线,按指定苑门出入。可见当时南海子各苑门守护是何等严格。由于防御职责重要,防御人员均是最可靠的“正黄、镶黄、正白”人员担任,长年被安置在海墙门里专为他们建的房子里。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个满族自然村落,被当地人称为“门里头”。其中,北大红门和小红门的五品防御为“特氏”,据说是孝庄皇太后博尔吉济特家族,属正黄旗,人称特大老爷;双桥门的五品防御为“白氏”,也属正黄旗,人称白二老爷;南大红门的五品防御为“胡氏”,属镶黄旗,人称胡四老爷;东红门的五品防御为“赵氏”,属正黄旗;西红门的五品防御为“定氏”,属正白旗,人称定大老爷。直到现在,这些自然村中,仍居住着特、白、赵、定、衡、罗、温、思、马、陈等众多满族人,他们大多是清代守护南海子苑门的满族上三旗后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代的变迁,南海子苑门遗址湮灭,仅留下一个个以“门”为名的地名。如果把这些地名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勾勒出的就是历史上南海子皇家苑囿的大概轮廓。END 文字:张友才 实习生:白洛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