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永远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

想必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有很强烈地体会,晚上写论文的时候总是思路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而那些从事写作或者文化工作的人,也更加喜欢在晚上进行创作,因为晚上的灵感更多,思维更加清晰。
但是,心理学家却不是这么认为的,经过心理学家的不断实验和研究结果显示,晚上做出的决定并非是最理智、最正确的。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心理学知识呢?
思维的特征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晚上的8点到9点之间,总会有很强烈的困倦感,很想快点上床睡觉,但是手上的工作还没完成,或者是因为作业还没有写完,总要强撑着精神来完成这些任务,等到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以后,总算可以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去发现先前的困倦感已经消失不见,甚至变得一丝睡意都没有。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人类的大脑需要休息的时候,被强制重新启动了。
要知道,人体的大脑属于生物器官,并不是机器,它不能无时无刻,丝毫不休息地一直工作,也就是说,大脑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和休息的。
在这种状态之下,人们的思考能力会比完全清醒的时候有所下降,完成的事情的水平也通常比较低,不能尽如人意。
按照生物学所描述的生物特性,我们把一天分为上午、中午、晚上以及夜里的时候,那么,在一天的前三个阶段,是人们大脑能够正常清醒地接收信息以及发配指令做出有效处理的时间段。
当大部分反馈已经完成的时候,时间也就到大概到了夜里,我们的大脑会进入一种比较闲的状态,没有白天那样地紧张和焦灼,因此,有一部分大脑细胞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进入休息状态,只剩在一部分的大脑细胞来接受外界传来的刺激,完成信息的处理。
这时,人类的大脑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十分容易触及人们心底深处最感性、最脆弱的一面,进而陷入深思。当人们想得越多,自然就会感到越空虚。
能够填补这种空虚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换句话想就是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代替此时所想的东西。
而另一种填补空虚的方式就是与人交流,很多人会在晚上出门参加聚会,与朋友在外玩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强烈的空虚寂寞感会使人产生不适。
这个时候,人们的感情会变得脆弱,更容易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使是平时自己藏得很深的秘密也有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然而,既然是秘密,就肯定有不能和人说的道理,所以有些时候在晚上做出的决定,到了第二天的白天就会后悔。
晚上做出的决定是最为真实的
白天人类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转环境之中,所以言语和行为都会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带有强烈的掩饰性,而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欲望会被自我压抑。等到了晚上,人们回到家里进入了一个相对更加安全的地方,心理防线自然就会降低。
人们不再纠结那些法律道德的约束,也不必理会旁人的眼光和评价,因此会褪去身上厚厚的伪装,最真实的自我就会暴露出来。
这时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而这时候做出的一系列决定才是最能够代表内心真实欲望的,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更加高级,就是因为人类不会被本我主宰,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大多数时候,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就像对工作感到沮丧,情绪非常低落这种情况都经常出现在晚上,想要辞职的想法也会经常在寂静的夜里冒出来。
如果遵从自己晚上的决定,那么辞职报告就应该立即发到老板的邮箱之中,而到了第二天白天你就会发现,为了生活,你就应该顶住生活中的压力来守住这份并不如意的工作。
因此,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不应该选在晚上,有极大的可能你会在第二天的白天反悔因此,根据心理学家的建议,早晨八点到下午1点之间做出的决定才是最准确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Field T, Vega-Lahr N, Scafidi F, Goldstein S. Effects of maternal unavailability on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86; 9:473–478.10.1016/0163-6383(86)90019-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