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 |一问一答:笔墨的语言与精神蕴含始终与生命的状态相关
▲重彩的雨季之一
纸本重彩
180x145cm 2009
局部
(本文有删节)
采访时间2021年6月17日
采访人:张敏
艺术品鉴:水墨相较青绿来说似乎更为“受宠”,您为什么会选择青绿山水作为个人的表现方式?
林容生:对水墨与青绿进行分类实际是个长久以来的现象,理论上的分别自然是必要的,因为大家需要这样一种便于表述的概念。这种局限,或者说这种分类有道理也有矛盾,观众察觉到你的绘画倾向才会对你进行定位,例如我就一直被认为是青绿画家,但从个人来说,画家选择自己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应该是没有约束的,并非一定要先行界定风格。
▲大地的桂冠
绢本重彩
81x98cm 1993
局部
▲无语
纸本重彩
45x68cm 1998
局部
▲山中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00
局部
▲初秋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04
局部
艺术品鉴:颜色的雅俗之分您如何看待?
林容生:色彩的雅俗或者说高级与否其中有一些是纯粹有关色彩学的技术问题,例如颜色的饱和度、灰度能够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古典的山水空间中是没有色彩的,文人画、山水画的传承中强调的是笔墨,不是色彩。水墨的色彩是黑白的变化,最单纯也最高级。其实中国的绘画中使用色彩的也非常多,北方大多数的壁画、民间艺术中颜色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用的都是比较浓烈、单纯的色彩,又是工匠所作,所以被认为是俗的。文人画放弃了色彩的表现,在文人那里,情感和心性是第一位的,笔墨一条“线”就足够了。我们多年来一直将文人画视作中国画文脉正宗,追求清雅简淡,所以不设色。从文人画笔墨和意境表现的角度来说,颜色是多余的,只是为了讨人喜欢,所以无疑是俗的。但我想,颜色本身与雅俗没有太大的关系,重要的在于色彩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雅与俗是个认知上的问题,这个认知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积累、思想认识和审美感觉有关系。古代的青绿山水在今天看来是雅的,不仅仅在于色彩,也是在于气息。水墨依然“高级”,但如何让色彩与当下生活状态有很高的的契合度,如何挖掘出色彩本身意义,体现出它本身具有的表达能力,是我们这一代创作者应该去实践的。
▲幽花闲云
纸本重彩
45x33cm 2004
局部
▲三坊七巷14
绢本重彩
40x40cm 2007
局部
▲岁月
纸本重彩
180x95cm 2006
局部
▲温暖的春天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08
局部
艺术品鉴:您画面中的几何感、色块呈现是受西方绘画影响的痕迹吗?您在用色上是否也对国外的绘画有过借鉴?
林容生:几何感、色块是造型上的问题,我们所受的艺术教育对西方绘画也有所了解。几何感、色块这些形式因素在国外的绘画作品中是常见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机会阅读西方美术著作,也看过了很多西方艺术家作品,这个过程中开拓了眼界,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对西方艺术家和作品形式风格的认识。
▲南山清寂系列之九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11
局部
▲重彩的雨季之二
纸本重彩
180x140cm 2011
局部
▲青山的怀抱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14
局部
▲山乡三月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16
局部
艺术品鉴:您在不同创作阶段画面中的笔墨线条变化似乎有很大差异,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有没有哪一个阶段的创作是最符合您的创作心境的?
林容生:我是从工笔开始画青绿山水的,那个时候比较年轻,笔墨的积累显然不够。运用工笔的方式进行创作,在题材上、形式上、色彩上可以进行许多新的尝试。实践工笔最合适的年龄应该是在50岁之前,50岁之后眼力和体力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技法定型之后很难有改变或突破,基本上都是在重复以前的自己。
▲水帘洞
纸本重彩
38x48cm 2016
局部
▲虎啸岩
纸本重彩
38x48cm 2016
局部
▲凌霄峰
纸本重彩
38x48cm 2016
局部
▲不同的季节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2019
局部
▲春天有雨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2019
局部
▲七月
纸本水墨设色
68x45cm 2020
局部
▲黎明
纸本水墨设色
68x45cm 2020
局部
▲闽西记事之二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20
局部
▲园林NO.2
纸本水墨设色
39x53cm 2020
局部
▲园林NO.7
纸本水墨设色
39x53cm 2020
局部
END
新书推荐:《荣宝斋画谱·林容生绘山水部分》
林容生
Lin Rongsheng
1958年7月生
福建福州人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