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墓——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国贵族古墓群
今河南省淅川县丹阳镇,春秋时楚国的始都丹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唐贞观八年(634)至宋、金、元,淅川属邓州。
1977年—1979 年,考古工作者在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龙山附近发掘24座春秋时期楚国墓葬,共出各类文物达8000余件。文物考古队在这个墓群共发掘了墓葬25座、车马坑5座。其中贵族墓有9座,陪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和玉石等质料的饰物,其中,根据 2号墓出土的平底鼎上面的铭文“王子午择其吉金”和“令尹子庚民之所敬”等字,专家判断下寺2号墓墓主是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子庚(名午,亦称公子午、王 子午)之墓。楚康王元年(前559)冬前令尹子囊死,由他接任令尹,至康王八年(前552)夏病死。他的整个家族葬在这座龙山上,至今已有2500多年。墓地座东朝西,布局规律,墓地处于西北高,东南低的岗丘上,西北依山丘,北面与和尚岭楚墓群为邻,余处皆环水。墓地面积100000平方米,有部分遭盗掘,出土物中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均为中国一级文物。
整个楚墓群对研究楚都丹阳、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当时的礼乐制度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就部分精品展开介绍
云纹铜禁
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云纹铜禁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七尊铜鼎之王子午鼎
七尊铜鼎为一套七件的失蜡法铸造的列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午鼎,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该鼎通高76厘米,口径66厘米,鼎盖呈平顶微弧状,有圆形钮。盖、颈、腹内壁均铸铭文,腹铭84字,记述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和自己的生平。另外的几个鼎现分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博物馆。
王孙诰编钟
数量达26件,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钟身呈合瓦状,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广、音色最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一套青铜打击乐器。
龙耳方壶
高79.2厘米,宽19厘米,口径18.6~22.7厘米,有盖,长方口,长颈,鼓腹,长方圈足。颈部附龙须双耳,壶底俯卧两兽承托全器。盖饰镂空夔龙。颈、肩、圈足饰蟠虺纹和云雷纹,是楚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玉器: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力衰微,诸侯争霸,导致西周确立的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分崩离析。各自为营的长期割据、礼崩乐坏后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以及跟域外的文化交流,使得春秋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反映在玉器上,商周以来玉器风格全国一体化的进程逐渐中断,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征的器型与纹饰开始形成并流行。
兽面纹玉牌饰
一周一器之兽面纹玉牌饰,“中国第一春秋玉浮雕”,出土于此墓群的一号墓。
其他:
玉器器形、纹饰分类解析图:
其他文物:
备注:
此墓出土文物众多,此处不一一列举,有一本书籍推荐给爱好者:
书名:《淅川下寺春秋古墓》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此书收录了此墓葬群大部分的出土文物,藏品集中,是了解楚文化器物的一本比较完整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