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材小课堂 | 暖冬潮湿,巧吃芡实给宝宝祛湿健脾
对于“湿”,南方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
特别是暖冬后的初春时节,潮湿粘腻的环境对宝宝生长特别不好。
前段时间我们介绍了薏仁作为“祛湿神器”该怎么吃:复习☞咳痰、腹泻、湿疹,都怪肚中“半桶水”!这2种食物堪比“抽湿机”!
有家长留言,担心薏仁偏凉,不适合宝宝的体质。
其实,薏仁利湿而不伤正,不放心的家长也可以在加水下锅前,将薏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给薏仁加些“热性”。
除了薏仁,芡实也是一款适合宝宝的祛湿良方。吃对方法,能起到很好的补益功效。
芡实甘平,宜给宝宝补脾阳
芡实
性味:味甘、涩,性平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止泻,补中益气
芡实最大的功效,一个在于祛湿,一个在于健脾。
用芡实健脾,敛而不燥不腻不留邪,药性十分平和。
宝宝脾虚湿困,湿邪泛滥导致皮肤湿疹、水肿,用它就很适宜。
古人补脾,就常拿芡实与山药比。
“(芡实)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本草求真》
比起归经脾、肾、肺,主补脾气的山药,芡实更专攻脾、肾经,是宝宝主补脾阳、兼补脾气的好选择。
宝宝天生下来就是脾胃就是幼稚不足、稚阴稚阳的。而体内的“阳”又比“阴”要更不足一些,显得宝宝“阴气”相对重,脾胃也多虚寒。
所以宝宝脾虚,更多应该补补脾阳、补脾气。
脾阳有温煦、推动的作用。阳气不足的宝宝,就好比低电量模式的手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看起来总是很累,走两步就要抱,平时也不爱说话——不是因为他们懒,而是体内的能量不足。
还有些宝宝,看起来块头大,但并不是那种结实的壮,而是虚胖。
这也是因为脾的动力不足,水湿运化不动,淤滞在体内,长期以来就形成了痰湿的体质。
痰湿宝宝还常有以下特征:
① 舌质淡,舌苔白,有齿印
② 大便不成型,粘腻、臭味明显
③ 面色唇色无华,手脚冰凉怕冷
这时就该来点芡实补补脾阳、抽抽水湿了!
食前须知
高烧初愈、便秘的宝宝别吃
芡实“抽湿”的功效比较强,所以收涩的力度有时不好把控。
如果宝宝正因胃肠津液不足而便秘,总是拉硬硬的“羊咩屎”;或高烧刚愈,总感觉口干、小便赤短,正是身体该好好补水的时候,就不要服用芡实了。
消化不好的宝宝巧吃
有家长问,我天天给宝宝喝芡实粥,为什么湿气还是去不掉?
芡实有一点不好,就是比较难消化。
宝宝脾胃虚弱,消化能力有限,天天吃大量芡实,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造成积食。
脾一发“脾气”,作用就和芡实祛湿的功效抵消,甚至更伤脾胃。
所以我常说,有积食的宝宝先不要考虑如何健脾,要先消食导滞。
▶ 具体如何消食导滞,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需要注意,可以听我最新的消化课《许尤佳儿童消化18问》:
平时消化功能就弱的宝宝,稍微吃多一点食物就会积食,建议用芡实煲汤煮粥后只喝汤、不吃渣。
红芡实、白芡实
买哪种好?
市面上有不同的芡实卖,哪种比较好?
白芡实:剥去外皮的鲜品,新鲜易煮,但不易久存,日常食用价值要高于药用价值。
红芡实:未去皮的干燥品种,药用价值更高,耐存放,但不易煮熟;主要功能是补肾固涩。
炒芡实:经过烹炒,更适合给宝宝健脾开胃。
建议家长在购买时,根据食疗方和宝宝的症状,选择红芡实或炒芡实为佳。
许尤佳教授 推荐
芡实食疗方
芡实、薏米等食药材比较难煮熟,下锅前建议先用清水浸泡3小时以上。
再次提醒,脾胃功能较弱的宝宝应只喝汤水、粥水,不要吃渣。
芡实粥
材料:芡实、薏米30g,陈皮5g,粳米150g,盐适量。
做法:材料下锅,加入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待粥熬煮软烂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补中益气。
小儿祛湿汤
材料:炒扁豆15g,炒薏米10g,芡实10g,陈皮3g,冬瓜仁15g,莲子10g,瘦肉100g。
做法:材料下锅,加入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40分钟。连喝3天,配合素食+三星汤效果更佳。
功效:健脾祛湿。
芡实山药鲫鱼汤
功效:芡实15 克,淮山15 克,鲫鱼1 条(约150 克)。
做法:鲫鱼清洗干净,少许食用油在铁锅里煎至淡黄色;与其它食材一同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煮1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固肾,适宜儿童春季食欲不振、大便不调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