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匠范华旺:从学习到探索,从探索到成功,建盏烧制不忘初心
中国人好茶的历史,可以追寻到那个传说“炎帝尝百草”的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伴随着茶而生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茶皿器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茶文化一直伴随而行。以“建盏”为例,曾经也是在两宋时期称霸一时,被帝王所青睐的顶级茶器。
建盏,因产自宋建州府建安县(今福建建阳市后井村一带),故称为建盏。而作为黑瓷之代表,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的建盏。其中之珍品更是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极少数,是在宋代狂热斗茶的背景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烧制的,因此建盏是真正的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存在。
复杂的纹路,绚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这些特点都为建盏在瓷器中谋得了一席之位。甚至为了追求更高深的茶理,在当时佛教盛行的背景下,建盏无法实现究极完美的自然缺陷,也成为部分哲学家探索的一大文理。
对于建盏匠人来说,能够承载这份历史情怀的,只有那传自几百年前的古之韵味。而对于从小生活在建阳水吉的范华旺来说,建盏不只是盛茶的器皿,也是他人生组成的一部分。
由于范华旺父亲此前从事的就是陶瓷烧制,因此受父亲影响,范华旺自年少时对瓷器有着不同寻常的喜爱,转盘前的他,通常一练就是很长时间,有时候入神了甚至连饭都忘了吃。泥坯也是在这一拉一捻,变化无穷之间,产生了灵性,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选择的专业。
范华旺毕业于北京文理研修学院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师承建盏泰斗大师许家有,同时有着: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建盏协会会员等诸多头衔。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许家有大师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严!许老作为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与其说是一位建盏大师,不如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不少行当中,师傅教徒弟通常都会“留一手”,教完之后,其他全凭徒弟个人的造化。但是,许老却对徒弟技术要求极高,常常取来这弟子们烧制的建盏,一一点评、总结经验,手把手帮助弟子们更快的进步。
因为只有这样,许老的“许家班”才会越发兴旺。而“许家班”的也确实不负许老的期望,先后出现了陈慧敏、蒋新颖、林杰、詹桂溪、暨志平、暨国军等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建盏大家。范华旺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建盏经历灼烧炙烤后,才能绽放出绚烂的色彩。盏如此,人生亦如此。许家有交给弟子烧盏技艺的同时,也少不了传授人处世的道理。许老经历半载沉浮,有时一句话便能让弟子们恍然大悟,从而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范华旺作为许家有大师的得意弟子,一个为人正直不张扬的高手工匠,得到这般成就,却很少公布出面。他自小深受建盏文化熏陶,从业几十年,一直潜心研究建盏的烧制工艺,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范华著作屈指可数的原因。
建盏烧制要经过十三道大工序和上百次不等的小工序,从选瓷矿、配料,到装窑、焙烧……每一个环节做将不到位,建盏都有可能成为残次品,而次品命运不用多说,建窑遗址漫山遍野的残片就已说明一切。而这些工序仅仅还只是“尽人事”,建盏能否真正烧成,最后一步仍是在窑火中“听天命”。而建盏艺术正是因为此才光彩魅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建盏的烧制技术,范华旺不止拘泥于师傅所教授那些知识,还自行研究并优化了建盏变形、起泡、漏釉等常见的烧制难题,技术有了很多明显的进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历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范华旺终于烧制出了专属作品——柴烧花月夜。
通常烧制建盏的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由于建盏胎釉含铁量高,在此高温下极容易发生开裂变形的问题。而柴烧花月夜的烧制,对于烧成温度的要求更加苛刻,多一分过火,少一分狭小。
范华旺突破了建盏超高温烧制技术。他的建盏,全手工拉坯修胎,富于变化,胎体自然细腻且油润;由于选用富含油脂的松木做燃料,建盏烧成之后不干涩、不呆板,大大优于电烧和气烧。盏壁上分布的黄色斑纹,既像散落之花瓣,又似是夏夜之星空,故命名柴烧花月夜。
特别是放大镜之下的釉面,花瓣如梦如幻,仿佛上面真的开花结果一般,栩栩如生。不仅如此,花月夜还象征着美好团圆之意,非常适合收藏赠礼。
从学习到探索,从探索到成功,烧盏多年,范华旺倾注心力烧制的建盏,不仅为他迎来了同等的回报,也给了他更大的舞台。很多人有理由相信,范华旺的征程才刚刚起航。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欢迎各位盏友交流学习,宋韵建盏会继续传播建盏文化,道阻且长定将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