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童谣•名家专栏】10|戚万凯:儿歌创作“十字诀”

跟着名家学童谣
04
本期内容:儿歌创作“十字诀” (上)
05
下期预告: 儿歌创作“十字诀” (下)
>>>>

【开栏的话】: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
捧着经典读童谣,就是“法乎其上”!
跟着名家学童谣,就是“法乎其上”!
《童子童谣》在打造全国童谣第一专业公众平台的道路上,得到中宣部等国家五部委优秀童谣评选连续六届获得者、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新童谣竞唱前十佳得主、积淀31年儿歌创作经验的“中国儿歌王子”戚万凯老师的鼎力相助,将41余万字的《新儿歌创作谈》授权在《童子童谣》上以“名家专栏”的形式,一周一期地隆重推出。
跟着名家学童谣,我们一起为童谣事业闹翻天!
第10期
儿歌创作“十字诀”(上)
作者|戚万凯

儿歌是什么?儿歌是供婴幼儿和低龄儿童吟唱的歌谣,古时叫童谣,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儿歌有什么作用呢?简单地说,可以陶冶思想情操(育人),培养审美情趣(审美),增加相关知识(益智),提高写作能力(助学)。有人问:怎么鉴赏儿歌?如何写好儿歌?本人试以自己创作的儿歌为例,进行简要的阐述。概括起来,是“十字诀”:

(一)题材“新”

题材是儿歌的第一要素,非常重要。一是老题材要写出新内容。

因受读者对象的限制,儿歌题材相对较窄。一般都写儿童身边的、熟悉的、美的事物,如猫啊狗啊,花啊草啊,爸呀妈呀等等。这固然是对的,但老题材要尽量写出新内容。请看《小猫回了外婆家》:“小猫回了外婆家,/老鼠知道笑哈哈。/放心大胆溜出洞,/偷米偷油偷糍粑。/忽然小猫冲进来,/咬住老鼠长尾巴。/原来小猫没有走,/躲在门外舔小爪。”虽然也是猫鼠题材,但在这首儿歌里写出了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新计谋,小猫放出“要回外婆家”的口信使老鼠轻易上当,从而成功使用“引蛇出洞”这一计策活捉了老鼠。二是旧题材要写出新思想。如《女娃娃》。儿童游戏司空见惯,但我把女孩子写进去参加男孩子的打水仗游戏,女娃娃与妈妈发生的新旧观念的冲突,写出了当代女孩子大胆泼辣、敢与男孩子比高低的英雄气概:“我是一个女娃娃,/一支水枪手中拿。/邀约伙伴小胖胖,/嘻嘻哈哈追呀打。/妈妈一见把我骂,/拖过水枪扔地下。/她说我是女娃娃,/要玩该玩布娃娃。/女娃娃,怎么啦?/一样当兵把敌杀!”。三是新题材要写出新天地。如《上网》:“小蜘蛛,去上网。/什么网?蜘蛛网。/上网干什么?/上网找口粮。//小刚刚,/去上网。什么网?/互联网。/上网干什么?/上网去冲浪。”通过小朋友的代表“小刚刚”上网冲浪,表现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热爱科学、追求知识的进取精神。

(二)构思“巧”

巧,就是写作的角度、思路不一般化。如《荡秋千》。初看标题,还以为是小朋友荡秋千,而我写的却是小老鼠荡秋千。怎么荡?拉着电灯的拉线荡。因为电灯和拉线的特点,其后,就发生了“咔嚓”拉亮电灯、照花老鼠眼睛、吊在地上给下面的小花猫当晚餐的故事。再如《老鼠画猫》,也从“画”着笔,从老鼠的角度来写,从老鼠画笔下画出的小花猫自然不是英俊威武,而是缺点多多,十分丑陋,毫无战斗力可言:“眼睛要画小,/脚爪要画少,/小腿要画短,/胡子要画翘,/牙齿一个也不画,/我们可以睡大觉。”反映了老鼠对猫既恨又怕又需要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活动。这里,借老鼠画猫的形象反映了一些小朋友的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再如:《干干净净一双手》:“吃饭穿衣伸伸手,/写字画画伸伸手,/劳动锻炼伸伸手,/助人为乐伸伸手。/不该要的不伸手,/干干净净一双手。”从“手”着眼,通过正面的值得鼓励提倡的四种“伸伸手”,引出最后的“不该要的不伸手,/干干净净一双手”,一语双关,引导孩子们思考,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容量“少”

由于儿歌是供儿童吟唱的,因此,儿歌的容量都比较小:一是篇幅短,字数较少;二是主题单一,只写一件事或一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特点。儿歌一般都不长,少的三句,10多个字,一般6-8句,三、四十字,即可解决问题。我所见到的最短的儿歌是十三个字,如少白写的《鸡蛋》:“鸡蛋白,/鸡蛋黄,/白云抱个小太阳。”只写鸡蛋(荷包蛋)的形象。还有一首《小茶壶》:“小茶壶,/翘尾巴,/爷爷捧着亲亲他。”只写爷爷喝茶的动作。我写的儿歌最短的是《蝴蝶》:“花花裙子,/花花衣裳,/飞来飞去,/表演时装。”只写她展示花衣裳。再看《大山爷爷》:“白云帽子戴头上,/绿色大衣披身上,/公路皮带缠腰上,/瀑布领带挂脖上。/大山爷爷真漂亮!”只写大山爷爷爱美、时尚的方面。如《圆圆歌》:“太阳圆圆,/挂在蓝天;/月亮圆圆,/挂在窗边;/金牌圆圆,/挂在胸前。”只写圆圆的形象和金牌。

(四)用语“浅”

由于儿歌读者的原因,儿歌的语言要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准确在说,是一听就要懂。写儿歌,就要做到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变呆板为生动,变枯燥为形象。要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去感悟世界,用儿童的语言来反映生活。语言要像牛奶,纯净、有营养,而且要容易吸收。比如《石拱桥》,语言就非常简单明了,只要说上两遍就会记住。再如《水果歌》:“苹果爱红脸,/香蕉爱弯腰,/石榴爱咧嘴,/桃子爱长毛。/西瓜爱睡觉,/起来要人抱。”都是儿童所熟悉的水果,熟悉的习惯,熟悉的动作,熟悉的语言,浅白如话。如《枕头》:“小枕头,/像只手,/摸我的脸,/摸我的头。” 再如《中国印》:“中国印,/生北京,/手伸伸,/腿蹬蹬,/在运动,/在前进。/中国印,/真精神!”也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拉链乖乖》:“拉链小乖乖,/门口站两排。/小车呜呜开过去,/把门轻轻关起来”,也是这样,一听就懂,毫不费劲。当然,这首儿歌建立在知道拉链常识的基础上。

(五)内容“明”

儿歌不但要求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而且从内容上看要有逻辑联系,不能像诗一样跳跃性太大,省略了许多内容。否则,就会不知所云,看不懂。如《世界杯》:“草坪上,/踢足球;/世界杯,/知荣辱”。儿歌说的什么?可能是小朋友在草坪上踢足球,是为了迎接世界杯比赛,或者说是看了世界杯后激发起了踢足球的兴趣。但这与世界杯有什么关系呢?作为儿歌,应该一听就明白,显然,在这一点上作者没有做到。再如:《绣红旗》:“爷爷是个老红军,/我为爷爷绣红旗,/先绣一双大草鞋,/再绣一个中国印。”绣红旗,一般是为集体活动而作出的举动,不能为个人绣红旗,因此,“我为爷爷绣红旗”一事就显得不真实。其二,红旗上“先绣一双大草鞋,再绣一个中国印”也不明白,“大草鞋”、“中国印”与爷爷有什么关系呢?看不出来。再如《税纪》:“请帖有意,/税纪无情。/税纪花开,/请帖叶落。”《九牛一毛》:“大款纳税少,/小贩摊派多。/暴富藏九牛,/纳税拔一毛。”无论从内容到角度、语言、形象,均不是儿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