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卢原质传略(第十章):镇饥民,知县反被扣

卢原质传略

作者/王秀峰
第十章 镇饥民,知县反被扣

第一节

几乎是在知县赵文振得知山阳乡埭东铺闹事不久,京城也知道了些事。在当时,锦衣卫的眼线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利用信鸽传递重要的情报非常及时与有效。溧水地处京城周边,又是卢原质上任的地方,锦衣卫指挥副使韦虎在卢原质到任前就已经作了安排。

自从丈夫驸马都尉欧阳纶被父皇朱元璋赐死后,安庆公主是既悲伤又寂寞,幸亏韦虎善解人意,经常过府来陪伴。俩人都是三十是狼、四十是虎的年龄,安庆公主更需要以性欲的满足来冲淡情感上的寂寞,所以虽是丧夫不久,俩人便如胶似漆地粘在一起了。那天夜里,俩人都被搞的筋疲力尽,刚刚入睡,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好梦被扰,安庆公主十分地恼怒,大声喝道:“什么人,半夜三更的,穷叫什么啊!”

只听得门外说道:“公主,是找指挥副使,有重要事情禀报。”

“什么重要事情啊,明天再说。”安庆公主很是懊恼。

“是应天府溧水县出了事情。”门外的人说。

“什么,溧水县出了事情?”安庆公主睡意全消,来了精神,回过头对韦虎说:“卢原质在溧水出事啦!”

韦虎睡意还浓,本不想理睬,这下也兴奋起来说:“好,你等等,我马上起来。”

韦虎匆匆穿好衣服,出门后没多久就返了回来,说:“溧水出大事了,卢原质在那里瞎搞,激起了民变。”

安庆公主高兴地翻身坐了起来咬牙切齿地说:“这个卢原质到处惹是生非,上次让他讨的便宜,这次非要好好地整他一下不可!”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没想到转眼就能报应!”韦虎说着脱衣上床抱着安庆公主又想温存。

安庆公主推开他说:“时候已经不早了,准备一下,趁早朝尽快报告父皇。”

韦虎悻悻地重新穿上衣服,安庆公主说:“你尽量争取亲自赶往溧水处置。”

韦虎呐呐地应承,转身离去。

到了早朝的时候,官员们鱼贯进入大殿,分班站立。韦虎看到皇上在御案后刚刚坐落,就立即出班启奏:“应天府溧水县山阳乡埭东铺,在昨天晚上,由于新到县丞卢原质,不顾民情,一意恢复教化旧政,激起民变,事后,知县赵文振,县丞卢原质又玩忽职守,未采取得力措施予以平息,致使事态迅速扩大,哄抢富户粮食,到现在为止,已汇集上千饥民,四乡饥民还在不断赶往埭东铺,朝廷如不采取强力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毕竟见过大世面,平静地说:“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际,民心最易躁动,溧水又是京畿近地,安民尤为要紧。韦虎,你立即率领锦衣卫,赶往溧水,平息事态。地方不宁,责在职守,为地方官戒,应将知县赵文振、县丞卢原质,押解回京从严惩处!”

韦虎正想应命,监察御史戴德彝上前奏曰:“皇上,溧水之事,到现在还只是一夜的时间,具体的经过尚不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惩治地方官员,怕要使各地的官员心寒,不妨等查明实情,按律处置方能服人。”

戴德彝“素以直声震于朝”,此番话也含有责备皇上轻率的意思,朱元璋也不以此为恼,反而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韦虎说:“那我还要不要带人去?

“你听不懂意思吗?去,按律处置!”朱元璋有些不耐烦了:“这个卢原质,刚到溧水,就给朕又惹麻烦了。”

王子澄说:“卢原质办事素来稳重老成,又刚到溧水,恐另有隐情。”

“一个地方官员,不能确保一方平安,还说什么持重老成!韦虎,着急赶去,该办即办,该抓即抓,社会安定,是头等要务,知道吗?”朱元板着脸说。

戴德彝用胳膊碰了碰王子澄轻声地说:“不要说了,还不知道究竟怎么样呢? ”

第二节

知县赵文振带着陈彪等一班人马,连夜心急火燎似的往山阳乡埭东铺赶,赵文振知道百姓历来都是怕官府的,抓几个首要的,余下的都会自行散去,他只想在天亮前就将此事了结了,免得被搞的沸沸扬扬,影响朝廷对自己的考绩。

离埭东铺五里地有一个路廊,史斌早就等候在那里,见远远一帮人打着火把、灯笼赶来,知道是陈管家从县里搬来了救兵,打头的是知县赵文振,史斌迎了上去高兴地说:“赵知县,总算把你盼到了!”

赵文振木着脸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有全闹事,抢粮,将我家搞得一塌糊涂,现在还聚了好多人呢!”史斌说。

“真是岂有此理!”赵文振说完,两腿猛夹了一下坐骑,飞快地朝史斌家奔去。

陈彪也挥了下手,大声地说:“大家跟上,跟上。”

赵文振他们没一会就来到史斌的大院,衙役们挥舞着皮鞭见人就抽,胆小的纷纷逃避,史斌大喊:“不能让他跑掉,快,关上大门,要他们吃到肚子里的东西都给我吐出来!”

陈彪看到院里院外都是人,走到赵文振的边上说:“赵大人,这么多人,怎么办啊,法不责众,将为首的抓起来,其他人要尽快赶走。”

赵文振却不以为然,说:“怕什么,每人都得抽上几鞭子,让他们有个记性!”

躲在后厢房里的家丁,见来了官府,也纷纷地钻了出来,狐假虎威,气势汹汹,史斌对他们大喊:“你们几个将这些地灶都给砸了,这些米饭,宁愿喂狗,也不能给这些穷光蛋吃!”

做惯了奴才的人,大都有双重人格,既有猫性,又有狼性,此时想借机讨主人的好,狼性大发,没一会就将几口大锅掀翻,锅里的米饭刚被烧软,再加几把火就成米饭了,几位从别村刚赶到的人,看到这白花花的米饭被撒了一地,也顾不上许多,就趴在地上抓起来往嘴里塞,史斌见状,赶过去用脚踩着米饭,不让他们抢吃,有几个年纪稍大的女人,跪在地上说:“罪过啊,罪过,你们这样糟蹋这白花花的米饭,是要遭米神责罚的。”

在那个时代,一切没有生命的物体都会被附上鲜活的生命,那就是“神”,“民以食为天”,大米理所当然的需要“神”来主宰。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米神曾故意化成一粒米饭跌落在茅厕的地上来测试一个人是否珍惜大米,结果是这个人毫不犹豫的从地上捡起来放在嘴里吃了,自此后米神对他非常眷顾,使他终生都有饭吃。此时史斌的举动,不仅仅是对神明的一种亵渎,更是对被百姓视为生命的珍贵财物的糟蹋,院子内的人们,开始只是是对官府的惧怕,慢慢的愤怒替代了惧怕,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可是赵文振并没有察觉这种变化,他还想借机给这些人作必要的惩戒,以显示官府的威风。任凭衙役与家丁追打那些饥民,这时已经有人与衙役相互扭打,场面混乱不堪。

史有全看着这样闹下去是要出人命的,便赶到赵文振的面前,大声地说:“你怎么不问个青红皂白,就打人!”

“我就是要打你们这些目无皇法的顽民!”赵文振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史有全:“先将这个人打服了!”

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挥鞭就打,站在边上的史郎等人早就怒不可遏,便大声地喊道:“在家也要饿死,不如跟他们拼了。”

俗话说兔子被逼急了还要咬人,将这一大群几近绝望的人们关在一个院子里施虐,还不是在火药桶里玩火一样。只要有人登高一喊,平静的海面,立即就变成狂风怒涛。饥民们纷纷地拿起烧饭的柴棒,趁着黑灯瞎火瞧着衙役与家丁们乱打,打得他们鬼哭狼嚎,抱头乱蹿。只有陈彪拔刀护卫在赵文振的面前,大声地喝道:“谁敢乱来!”

赵文振见到这样的场面,已经吓得面如土色,颤声说:“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饥民们将赵文振团团围住,陈彪只有将赵文振护住,一步一步地后退,最后退到一处厢房里。

史有全见到这些官役们如此熊样,哈哈大笑,说:“他们也有怕我们百姓的时候。史郎,我们干脆重起炉灶,让四乡刚刚赶到的人,都吃上顿饱饭!”

史郎大声喊道:“豁出去了,我们重垒地灶烧饭。”

愤怒的情绪一旦被点燃,人们也失去了理智,破罐破摔,管他什么鸟皇法,众人齐声响应史郎,都齐声叫起好来。

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人悲愤地吟唱:“吃他娘,管他娘,天皇老子来了也不卖帐,砍头不过是碗大个疤,饱鬼总比饿汉强。爹不养,娘不养,皇帝老子不管咱,砍头不过碗大个疤,饱鬼总比饿汉强。”声音似鬼哭似狼嚎。

第三节

卢原质一路朝山阳乡急急奔去,沿途外出逃荒、乞讨的人,络绎不绝,还碰上饿死用苇席包裹下葬的。此时的他几乎突然明白了他到溧水以来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道理,当初他认为: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地方官吏,抓好教化,使百姓知道礼义廉耻,地方就会安定,天下就会太平。殊不知却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他自认饱读圣贤之书,竟忽视了孔夫子“衣食足,知荣辱”所包含的道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谁还会听你那一套礼义廉耻的说教?他深为自己的肤浅感到内疚,不由得快马加鞭,尽快赶到山阳乡。

快到埭东铺的时候,路上三五成群的人都往同个方向赶,他们都是到史家大院吃饭去的。所以卢原质用不着打听,跟着这些人就到了史家大院。

刚一走进史家大院,整个大院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射向卢原质,气氛顿时变得十分的紧张,这时已经有几个人慢慢的向他身边围了过来。卢原质并没有感到慌张,只是感到疑惑不解:赵知县不是带着衙役赶到这里了吗?怎么没见到一个人呢?看着这样的场面,卢原质很快得出一个结论:赵知县他们很可能已经被他们扣了起来,事态已经显得十分的严重。平息这场风波的重担现在是完全压在自己一个人的身上了,这样的责任压力,反倒使卢原质显得振奋起来,他没有回避那些剑样的目光,反而迎了上去。

史郎轻声地对史有全说:“他就是县丞,卢大人。”

史有全警惕的看着卢原质说:“你想干什么?”

卢原质仰天大笑说:“你紧张什么?你就是史有全?”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史有全感到有些奇怪。

“能闹出如此动静的人物,别人还会不知道姓啥名谁?”

“你到底想干什么?”史有全追问道。

卢原质笑着说:“听说这史家大院有白米饭吃,而且是白吃的,谁还不嘴馋!”

“哼!你是来吃饭的?”史郎明显带着敌意。

“从县城到这里有三四十里路,肚子能不饿吗?快,给碗饭吃。”

史有全挥了一下手说:“打碗饭来。”

立即有人送过饭来,卢原质端起来,扒了一大口,边嚼边说:“好香的米饭啊!”

顿时,大家觉得这位当官的并不怎么坏,气氛也就慢慢的缓和了下来,只有史有全仍贴在他的身边说:“我看你不像个坏官,别趟这趟浑水,吃完饭走人!”

卢原质看到史有全对自己敌意稍解,就叹了一口气说:“能走得了吗?”

史有全说:“立马走还来得及,等会儿就很难说了。”

“看来你还是个侠义之士,你我素昧平生,你不关心自己,倒关心起我来了。”卢原质淡淡的笑着说。

“这倒不是,我是不想牵连到太多的无辜之人。”史有全坦然地说。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卢原质也认真地说:“你已经将事情闹成这个样子,在场所有的人,有谁能脱得了干系?”

“这都是因为大家饿慌了,看到这里有饭吃,才闹成这个样子,连挡都挡不住。”史有全无奈地说。

从一路过来的情况看,史有全说的倒是实情。卢原质接着说:“那你们为什么要扣押朝廷命官?”

说到这事,史有全一下子又激愤起来:“赵知县他一到不问青红皂白,就帮着史斌打人,抓人,到了这个份上,大家都豁出去了,顾不上别的了!”

“好吧,不说别的,你带我去见赵知县,先放人。”卢原质严肃的说。

“只要他不打人,好好说。”史有全提出了条件。

“我答应你。”卢原质说。

第四节

陈彪护着赵文振退守到厢房里,史斌也夹着屁股跟了进来,还有司吏汤铎,大家都十分的沮丧。赵文振叹了口气对史斌说:“你也曾经是朝廷命官,现在将事情搞成这个样子,叫我怎么向朝廷交代?”

“暴民闹事,我家首当其冲,被搞得一片狼籍,怎么还要怪我呢?”史斌感到十分的委屈。

汤铎知道整个事情的底里,也对史斌说:“皇上治吏十分苛严,我们溧水出了这样的事情,叫谁担待得起啊!”

经汤铎这么一说,赵文振竟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你把我害惨啦!”

汤铎说:“赵知县,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你得拿个主意,眼下怎么办?”

赵文振抹了一把眼泪,双手一摊说:“还能怎么办?龙困浅滩,出不去。”

陈彪上前一步说:“我护着你冲出去。”

“别,别,这更不得了,要出人命的!”赵文振忙着摆手。

汤铎说:“赵知县,我们困守在这里,还不是在等死,出去或许还能想些办法。”

史斌央求道:“你们出去了,我怎么办?”

此时没有一个人理睬史斌,陈彪对汤铎说:“我们护着赵知县冲出去!”

汤铎说:“好,你在前面开路,我断后。”

陈彪用手拉开房门,一个箭步跳了出去,双目圆睁,挺胸横刀大喊:“挡路者死!”

守在门外的饥民,突然看到有人冲出门来,先是一惊,再一看是打架的,随即提着棍棒围了过去,双方对峙,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刚好卢原质赶到,大喝道:“不得动手!”

几位饥民只见又一位当官的,根本未将他放在眼里,仍是挥舞着棍棒将陈彪他们团团围住,正欲厮打,卢原质挤入人群,示意陈彪收起腰刀,转身严正的说:“无知草民,在朝廷命官面前谁敢放肆!”

饥民们被卢原质的凛凛正气所喝住,虽没有动手,却也不肯退去。卢原质大声的说:“史有全,还不喝令这些人退去!”

在史有全的喝令下这些持棍棒的饥民才悻悻退去。并且让出一条路来,此时整个场面虽然还十分混乱,但是卢原质知道自己已经控制了整个场面的主动权,因为官府与百姓沟通的渠道一旦畅通,主动权自然就会转移到当官的一方,卢原质走上前去,拉着赵文振的手说:“赵大人,我们走!”

赵文振见到黑压压一大片的饥民,心里很是害怕,急着想尽快逃出史家大院,但卢原质却把他拉到了史斌家的大厅,感到非常奇怪,说:“卢大人,我们应立即赶回溧水县衙,抽调人马,严惩这些闹事的饥民。”

卢原质转身说:“赵大人,你好糊涂啊,作为当地的主官,还想将此事闹得更大?”

赵文振当然知道此时不管怎样,自己都是脱不了干系,只是想尽快将此事平息下去,给朝廷一个交代,也是自己为官一方的责任。他对卢原质责怪自己糊涂还一时没明白过来,便说:“依你之见,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

卢原质说:“此事看似由史有全与史斌的官司引起,但是实质的原因却是百姓在青黄不接之际没有饭吃,这是根本的问题,此事不解决,别的乡也会生出事端来。”

“你这不是将事情搞得更复杂了吗?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够烫手的了,还眉毛胡子一把抓,更是厘不清了。”赵文振说。

就在这时,突然在县衙留守的翟安派衙役前来禀报说:“朝廷已经派锦衣卫指挥副使韦虎前来处置溧水事件,韦大人带着人马已经快到溧水了。”

此讯使赵文振大惊失色,这里的事情已经震动朝廷,为官多年的他知道韦大人要处置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不由得双股战抖,语不成句:“这……这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汤铎说:“朝廷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赵大人,先别惊慌,一慌则乱,还是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吧!”

赵文振转向卢原质说:“卢大人,你快说说怎么办吧!”

卢原质想了想说:“还是汤锋说的对,一慌则乱,越是这样的紧要关头,你我俩都不能乱了方寸。我看这样,你带着汤铎赶紧赶回县衙接待韦大人,这里由我处置。”

赵文振见卢原质主动接手这只烫手的山芋,就连声地说:“好!”但转而一想便接着说:“我见到韦大人,怎么对他说呢?”

“你尽管轻松地接待他。”卢原质将嘴附在赵文振的耳边轻声地说着。

赵文振还有点将信将疑地说:“能行?”

“能行,保管行,你就安心的回去吧!”卢原质说。

赵文振就赶紧一鞠到地:“那就拜托了,拜托了。”

说完带着汤铎立即往县里赶去。

未完待续!

公告

本文作者郑重申明:未经作者同意允许,任何个人和组织机构不得擅自使用.修改.改编。

王秀峰:号秀屿山人,1950年生人,宁海党校中专毕业。1972年参加电影放映工作,后转入行政管理单位,直到退休。爱好读书、旅游、写字、打牌,仅此而已。

□编辑:叶寒

□ 图片:郭朝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