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粉”治疗几种农村常见外科病的体会
陈小粉”治疗几种农村常见外科病的体会
江苏省高邮县周山公社练沟大队赤脚医生金广仁
江苏省高邮县医药科研小组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1969年初, 在我县发掘、利用中草药防治疾病的群众运动中, 我们介绍了试用“陈小粉”治疗外科病的经验。由于“陈小粉”具有消炎、排脓作用, 对外科多种感染疾患确有疗效,因而迅速在我县及外地推广使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我县
使用“陈小粉”达15,000余例。仅就我县各有关医疗单位对9,516例的疗效分析,痊愈者8,230例, 显效者1,123例, 无效者163例。
【制法及用法】
方药: 陈小麦(新的亦可),醋。
制法: 取陈小麦2斤,加水,以淹没为度。一般浸泡3天(夏季2天,冬季7天),捣烂, 过滤, 去渣, 静置沉淀后, 去上清液, 将沉淀物晒干(即成小粉浆)放锅内小火炒。炒时会翻泡, 要不断地搅动,待至焦黄色成块状时, 取出,隔纸放地上,冷却,研成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用法: 取干粉加醋,调成软膏(每500克约需食醋240毫升),外敷患处。在夏季易发霉变质,最好当日调用,以免放置较久,醋酸挥发,影响疗效。敷药范围需大于病灶,未破敷肿痛处,如脓肿将出头或已出头者, 则在中间留一小孔,以便排脓。
【适应症】疖肿、痈、蜂窝织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急性乳腺炎、丹毒、外伤感染等红肿热痛的外科疾病。
【典型病例】
例1:周×x,女,23岁。1973年2月26日就诊。二日前右眉梢部生一疖肿,有一小白脓头。红肿、疼痛。累及右侧眼睑及面颊部。畏寒发热。用“陈小粉”外敷,初觉局部有清凉感,继则感觉搔痒,嘱勿挤压。次日疼痛减轻,面肿消失,换药时有豆大脓头拔出,寒热未见。再敷药一次,第三日“陈小粉”自行脱落,病愈。
例2:王××,男,31岁。1972年7月30日就诊。畏寒发热3天,左肩下红肿疼痛,灼热,根盘硬结,范围约2×3厘米,按之无波动。印象:蜂窝织炎。用“陈小粉”外敷。8月1日,疼痛减轻,炎症局限,根盘转软,周身症状改善。2日继敷药1次, 局部硬结全消而愈。
例3:陈ⅹx,男,30岁,1969年7月22日就诊。因长智齿感染,左侧腮腺肿大,牵及下颔部,疼痛不安,张口吃饭不便,伴有畏寒,体温39°℃,已经3天。用“陈小粉”外敷, 次日, 病情显著好转, 肿势消去大半, 仅下颔处仍有肿胀, 已能张口吃饭,体温降至37,8°℃,又敷药1次,肿痛全消,体温恢复正常。
【文献考证】“陈小粉”一方,早在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即有记载,名为“乌龙膏”。该书在“麦粉”条下称:“醋熬成膏,消一切痈肿烫火伤”, 又“时珍曰:麦粉乃是麸面,面洗觔,澄出浆粉,……按万表积善堂方云乌龙膏, 治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毒、初发焮热、未破者取效如神。用隔年小粉, 愈久者愈佳。
以锅炒之, 初炒如饧, 久炒则干, 成黄黑色, 冷定研末, 陈米醋调成糊, 熬如黑漆, 瓷罐收之。用时摊纸上,剪孔贴之, 即如冰冷, 疼痛即止, 少顷觉痒, 干亦不能动, 久则肿毒自消, 药力亦尽,久而脱落,甚妙。”
其他如《疡医大全》、 《得配本草》、《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均有类似记载, 一致推称本品为“消散肿疡之良品”。
【体会】
(1)在“陈小粉”的发掘、运用的过程中,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 非常英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做好中草药的研究、验证、整理工作
(2)本方药源广泛,制作简便,花钱少疗效好,病人无痛苦。治愈后, 此膏自行脱落, 没有其他一些油膏易污染皮肤、衣服的缺点,亦可节省抗菌素,值得推广、使用。
(3)临床观察其疗效快慢,与疾病种类、病程长短,以及病变范围大小有关。此膏对上述适应症初起者, 疗效尤为显著; 若已化脓, 敷后则可使脓液及早排出, 促进愈合。
(4)书籍记载,大多主张用本膏治疗红肿热痛的“阳”证, 与我们临床观察相符。对于“阴”证的治疗, 提出“炒贴散”(即用荞麦面与硫黄各等分熬膏)一方, 作为阴阳二证的不同方剂, 因此在临床运用时, 应注意辨证施治。
(5)目前我们对“陈小粉”的作用原理尚不明了, 本文仅介绍了临床试用的体会,但缺乏实验依据, 有待令后进一步探索。
(王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