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我们该熟悉一下“冬桑叶”了,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中医药理有一句很有名的话,那就是“经霜收下冬桑叶,润肺疏风两相宜”。秋分节已经过去了,那么,对于冬桑叶您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就带您一起全面熟悉一下它。
桑叶,其实就是桑树的叶子,它嫩嫩的时候,就是养蚕的饲料。入药的桑叶,一般都是秋深之后、最好是经过霜的熬炼之后再采集。
中医认为,桑叶性味甘苦而寒,能入肝肺二经。历代医家常将其写作“冬桑叶”,就是说嘛了它的采集季节特点。
认为经霜之后的桑叶,才能更好地疏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历代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外感内伤诸证。更不能忽视的是,桑叶还价廉物美,普通百姓也随意可得。
关于桑叶的养生功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咳嗽。
桑叶善调咳嗽,但主要是针对风热、风燥所致的咳嗽。由于它气味轻清,清中寓润,虽然性味偏寒,却又不会伤脾碍胃或者郁遏外邪,可以说是一味很稳妥的养生佳品。
对于一些感冒咳嗽,如果辨证属于风邪恋肺,且有化热生燥时,桑叶常与杏仁、芦根配伍。
古代劳动人民的医药卫生水平不高,秋后感冒咳嗽多见,如果伴有口渴喜饮,就常取单味的桑叶泡水代茶喝,咳嗽、口渴一般都会慢慢就好起来。
冬春秋三个季节,气候相对干燥,尤其是冬季,人体阳气内潜,体内的燥热偏盛。而人们的饮食习惯则有更多辛辣肥腻,一些平素阴虚多火的人,多有口干、口鼻气热等感觉。这时候桑叶也能派上用场了,常与菊花、枸杞子、麦冬一起泡水代茶。
2、 头面诸疾。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面位于身体最高处,也是身体阳气最旺的地方,一旦被外邪侵袭,经常出现头痛眼胀、头昏目赤、耳鸣等不适。
这多数是风热邪气上受,乃至经络壅滞不通,此时的桑叶也特别适合,因为它轻清疏散,可疏风清热,常与菊花、薄荷、连翘等配伍。
桑叶和菊花、苦丁茶、薄荷的配伍泡水代茶,对于外感风热、肝热头痛之证,或素体阳亢,肝阳上扰清窍都是比较适合的。这就说明桑叶既能平肝木,又可清肝热。
3、 盗汗:
这是桑叶一个比较少为人知的用途。一般而言,我们见到盗汗第一想到的就是阴虚内热,习惯沿用一些滋阴清热、清骨除蒸之品。
而古代医家有验方传下来,认为桑叶对于盗汗也是比较适合的。而且,桑叶的止盗汗和滋阴清热有所不同。
一方面,桑叶性味确实偏于寒凉,这个性味也就决定了它不会“火上浇油”而如同抱薪救火。
另一方面,桑叶清轻而散,不同于传统的“止汗”,可谓是散中寓收,不会闭门留寇。
所以,如果发现有点盗汗的迹象,可以弄点霜桑叶加点五味子、麦冬之类一起泡水代茶。
古人甚至有将桑叶碾碎成粉,涂抹全身用以止汗的做法。
4、眼睛干涩发痒:
由于桑叶性善上行而疏风清肝,而目为肝之外窍,秋冬季节,眼睛常有干涩发痒的感觉,或者平素用眼过度,也常会有眼睛不适之感。
这时候,也可以取点冬桑叶,加点菊花泡水代茶喝。如果是长期对着电脑手机、用眼过多的人,还可以加点枸杞子一起泡水。
总而言之,桑叶是一味很普通的植物,但不能因为它廉价而忽视。相反,秋分之后,某个有霜的上午,有时间外去采集一些桑叶回来,摊放在阴凉处风干,平常就可以随时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