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骧组织永昌起义

1908年4月滇南河口起义失败后,马骧回到滇西继续发动和组织哥老会等秘密反清群众组织进行革命活动,这年向爱国侨商林定一借巨款购买枪支弹药秘密运入国内,组建了攻打县城的民军力量,举行永昌起义。

1908年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两天内先后死亡,清廷震动,同盟会决定利用这个群龙无首的时机举行起义。这时腾冲巡防营还没有发动起来,干崖十八土司也未发动起来,只有马骧(幼伯)负责的永昌府地区,几个秘密反清群众组织都发动起来了。马德荣、马凯《辛亥革命的积极活动家马骧》写道“幼伯曾赴泰国向华侨林定一借巨款,购买枪弹暗中运入国内。”购买枪械是武装起义重要的条件,如果没有枪支弹药,靠刀剑长矛这些冷兵器去对付清军的枪炮火器,必然造成巨大的伤亡,有了枪支弹药,就有了武装起义的基本条件。

马骧致黄兴函,汇报林定一愿助饷二万元

1908年7月18日马幼伯致黄兴函:“克强盟友鉴:弟自上年归国,从事奔走运动,几为满奴捕获,临危三次脱险,应办事宜已经就绪。弟于月之七日复来暹罗浔华裔林定一君慨助缅洋贰万元,刻正积极购备枪械,一俟手续办妥,即行密运回国。目下时局日趋紧急,吾党同盟须从速集中实力,分省举事,则满奴不难一鼓扫除矣。清秋气爽,为国努力。此颂伟安!

弟马幼伯上言。七月十八日。

枪支弹药的难题解决以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组织起义的人马了。马骧联络发动了滇西各路秘密反清群众组织,发动了保山地区“三点会”首领杜文理,以及宋棠、白年、王联升等几支哥老会力量,组织起农民军,还安排了开城门的内应。马骧为起义奠定了人力物力基础条件,请杨振鸿赶到保山来指挥这次起义。

吕天民《杜寒甫事略》叙述:“冬,清两宫死,杨振鸿急电日本,约志伊至仰与居正任报务,振鸿即先行入滇,与韩甫等筹备在永昌发难。届期因何畏误事失败,振鸿愤极,瘴毒骤发”

 

吕天民《杜寒甫事略》,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224页

当时腾越的巡防营尚未发动起来,黄毓英等人在干崖患疟疾重病不起,只有永昌地区的起义条件成熟。永昌府治,设在保山县城,永昌起义又称为保山起义。

田冠五文章,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68页

田冠五《辛亥革命保山起义的一点回忆》,记载马骧鼓动三点会首领杜文礼参加起义:“赞誉他交游广,能力强,现在满清皇朝政治腐败,起义一定成功,象杜文秀一样称王。杜文理相信了,认为干得,遂开山堂两三次,每次有七八十或百余人参加。我当时才十四五岁,在云南保山县小学念书,马骧是我的姊夫,见我进城上学来往方便,遂经常派我与杜文理送信联络,我也在送信时看过杜文理开山堂会,但并未告诉我详细情形。一天午夜,我听到几声枪声,第二天上午去找杨振鸿和马骧,他们都不在,到下午才会见。他们告诉我说:'开始攻打永昌府和保山县了’。攻打永昌府时,事前曾运动城里绿营巡防军十几人,到时候开城门放起义军进去,但起义军去晚了,开城门的人已被发觉逮捕,城门又关起了。起义军进不去,攻打了十几天也无结果。驻腾冲的新军第七十六标,开了两个队来保山镇压,起义遂告失败。”

永昌起义时,黄毓英患瘴病在干崖起不了床:“适公以奔走瘴疠地,病不能兴。”

周钟岳等撰《杨振鸿传》写道:“十一月,畏(何畏)乃命何惧、宋唐往干崖,一面通告黄毓英,一面接待振鸿。及抵干崖,毓英、华伟、韩甫均染瘴毒,不能率兵取腾越。振鸿则由仰光乘火车至腊戍,经昔董,出盏达,至干崖。”这时保山地区会党首领杜文礼等人的几支农民军已经行动起来了,

永昌府地图

吕天民《杜韩甫事略》记载:“振鸿即先行入滇,与韩甫等筹备在永昌发难。届期因何畏误事失败”。

何畏《杨振鸿滇西革命纪略》叙述:“是日,王联升、白年来说:'现下革命之风声传播甚大,如不动作,将有祸患。不如通知各处,明晚半夜后,一部由龙泉门,一部由小北门外同时攻城。’畏因有事外出,故未与白年见面。时为冬月初一日。因革命事体太大,得城后如何布置,军队如何推进,地方人才太少,不易支持,非俟杨秋帆、黄子和来保山不能妄动。遂将发难告示烧毁,派人赴南北门外制止白年、杜文礼等于是晚不能轻举妄动。况杨秋帆不日到永,无论如何,非停止行动不可。是夜虽经派人火速停止攻城行动,而南北两门外均各集有千人之数,因是风声愈大。清政府已令各城门及重要街口烧有号火,断绝往来交通。……冬月廿八日早八时,杨秋帆由里布戛来,相遇于何子仁家。”

那个时代科技落后,农民军没有电报电话,没有传呼机手机。互相之间的联络,全靠派人去直接通知,路程有远近,传达有先后,还有跑不到的地方,于是就形成了部分民军接到何畏擅自决定的“不能轻举妄动”通知,部分民军没有接到通知。于是有些民军不来了,而有些民军已经来了。打仗的事情像这样七前八后,锣齐鼓不齐,怎么能不失败?

《云南省志·人物志》记载杨振鸿要求攻城队伍十二月九日夜在永昌城北演武厅会合,“但到时在城下的仅数百人,又未经过训练,枪支弹药拙劣,而永昌早得情报,防守严密,攻不下城,敢死队长刀椿庭壮烈牺牲,他与何畏等急转马岭寨,准备力量再攻,在此紧急关头,他身染的恶性疟疾突发,吐血不止,清兵又追来,同行背他数十里,又遇大风大雨,第二天到蒲缥何家寨,住在何兴家,医治无效,十二月十一日病逝,终年34岁。”

马骧和他的三弟马骞(字介叔)在县城里,避开清军的巡逻缉拿,忙于指挥策应。起义失败后马骧与弟弟想办法从城墙墜城而下:“众议赴腾越邀防营管带杨振鸿同志先据腾越,再窥永昌,抵腾后事洩。与振鸿弃职逃回永昌,再图义举,经官厅察觉,夤夜墜城遁至蒲缥地方,振鸿以积劳病故,草草收葬之。”

安徽广德县县长马梁致民国政府《呈》

张大义《云南革命小史》叙述永昌起义失败后,清吏紧急捉拿起义的组织领导者:“马骧因招纳会党,清吏密缉未获,遂走永昌与吴品方等会合,同至干崖晤黄子和、杜钟琦,告以杨振鸿殉难事。”

永昌府原来建有八大城门,分别是升阳门(东门)、镇南门(南门)、龙泉门、安定门、永定门、仁寿门、通华门(小北门)、拱北门(大北门),现如今仅存仁寿门。

永昌府的仁寿门今貌

革命文献47辑25页张大义《云南革命小史》

马骧的三弟马骞(字介叔),在这次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清吏重点捉拿的人物。兄弟倆为了逃避清吏的追捕,从永昌城墙坠城而下,一天一夜疾行五百里,马介叔吐血数碗。这可能是长期奔走于瘴疠之地,患上了滇西流行的传染病“瘴气”,血吸虫病瘴气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大出血。马介叔吐血,性命危在旦夕,几乎紧跟杨振鸿一起辞世。

台北市八德路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着一份档案,是马骧写给同盟会员善钦的信,反映出永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很充分,起义成功后的建设问题都安排好了。兹抄录如下:

马幼伯致善钦亲笔函。

善钦盟兄青鉴:

弟等此次谋腾永举义,以为定有良好结果,藉此进展,与外省同志响应。讵料事机洩露,功败垂成。秋帆愤慨殒命。舍弟介叔一日夜疾行五百里,以致吐血数碗。弟则出走干崖,此刻清吏急欲得弟而甘心,云南似难立足。现弟已单身冒险奔缅,再到南阳请示进取方针。前同盟会颁发之钤记(其文曰:云南都督之印)及委状、党证、党章、盟约、宣言等重要文件,铥来时搁置于且住园之书箱内,急望台端揀好专人,送至干崖刀土司家,以便日后应用。此后弟行踪不定,并更名为任重,兄好为记之。兹遣李敬星夜兼程投函,余情亦可详询之。专此。顺颂

大安!

弟:骧。泐。

丙午三月初十日于缅甸途次

清朝永昌府的辖境,相当于今云南保山、潞西二市和永平、龙陵、腾冲、耿马、昌甯、镇康、永德、盈江、陇川、梁河等市县及缅甸八莫、景栋等地区,隶属云南省。

这次永昌起义,马骧作为组织发动者,备齐了武器弹药,领导各路会党组成了民军,如果攻下保山县城,那么腾越(腾冲)和干崖(盈江)等地的行动也会迅速成功。如果腾永起义胜利,马骧他们将会拥戴杨振鸿为云南都督,使用同盟会颁发的云南都督印信、委状、党证、党章、盟约、宣言等重要文件。将会联络滇西大理七县、省城昆明、滇南建水等地同盟会员和哥老会众响应永昌起义。云南远离北京,所谓山高皇帝远,藉此进展,则光复云南的革命事业将会在1908年开创崭新的局面。

然而,造化捉弄人,永昌起义功败垂成,同盟会盟友徒唤奈何。

杨振鸿(秋帆)

杨振鸿愤激,恶性疟疾发作吐血而亡,以白布裹尸暂时埋葬。辛亥革命成功后,马骧等同志将杨振鸿墓迁葬到保山城内太宝山。马骧在杨振鸿墓前无限怀念和感叹,咏诗一首:

杨振鸿墓

夕日孤山访老杨,墓门草碧野花香。

怜君泉下称雄鬼,犹为国民哭汉黄。

生平有志在春秋,那计高年并短修。

只恨苍天多梦梦,英雄有几且尊周。

重洋万里趁风帆,思没家邦鉴彼韩。

壮志未成身且死,龙泉门外剑光寒。

马骧烈士遗稿(叁)

1914年马骧等人以私人名义创办《滇声》日报时,在报纸上发起募捐数月,云南人民集资为杨振鸿铸造了铜像,矗立于昆明市的昆华公园内(后来公园地址改建为昆华医院,即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马骧(幼伯)照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