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养心汤治疗肝心律失常医案
【组成】黄芪40g,党参15g,黄精30g,炙甘草10g,茯苓15g,茯神30g,川芎10g,酸枣仁12g,远志5g,苦参10g,丹参30g,五味子10g,熟地黄15g。
【用法】每日1剂,加水400ml,煎至200ml,分2次服。12剂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根据病情间隔3~5日。
【功效】适用于心律失常属心气亏虚、心神失养者,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时有胸闷不舒,失眠、健忘,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方解】方中益气养心,重用黄芪为君,党参、黄精、炙甘草为臣,君臣协力大补元气、养心气,资脉之本源;五味子收敛心气,与熟地黄合用能益肾固元;酸枣仁、茯神、远志共奏养心神之功,定心气,治失眠健忘;丹参、苦参活血强心,安五脏;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行气之功,辅佐君臣。因此,该方适用于心气亏虚型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
【加减】阳虚,加制附子10g;失眠,加酸枣仁15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健脾和胃之品。
【医案】马某,女,64岁。1992年12月因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反复发作1年余就诊。既往曾因同样症状先后5次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每次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悸症状缓解后出院。但停药后复发,须加大药量才能控制症状。至此次就诊前,服普罗帕酮、维拉帕米等药物亦未能奏效。诊见心悸气短,动则尤甚,时有胸闷,腰膝酸软乏力,失眠健忘,体胖怕冷,纳可,二便尚调,平素易感冒,近1年来不能操持家务,上楼梯则心悸汗出较甚,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结代。西医检查:血压18.0/11.1kPa(135/83mmHg) , 脉搏每分钟64次, 两肺(一) ,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每分钟64次,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每分钟8~12次,未闻病理性杂音,腹部(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心脏彩超示:冠心病改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24小时14632次,平均心率每分钟70次,最慢心率每分钟48次(睡眠时),最快心率每分钟115次。西医诊断:冠心病并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中医诊断:心悸(心气虚证)。住院后给予普罗帕酮(心律平)200mg,每日3次。并予地西泮、氯化钾等西药。1周后未见明显效果。遂予停服西药2日后、开始服中药。用补益心气、镇静安神之养心汤加减。处方:黄芪40g,党参15g,黄精30g,炙甘草10g,茯苓15g,茯神30g,川芎10g,酸枣仁12g,远志5g,苦参10g,丹参30g,五味子10g,熟地黄15g。服药6剂后心悸气短明显减轻,胸闷消失,失眠改善,无须服安眠药物亦能入睡。上方去苦参、熟地黄继服。2个疗程后,心悸症状消失,能步行上3楼,无气短。体检:心率每分钟68次,心律齐。多次复查心电图,未见期前收缩。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252次。显效出院。出院后嘱继续服养心汤加减,2日1剂,坚持服药2个月,停药。随访2年余,无心悸症状复发。多次复查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偶有心悸,无须服药,稍事休息能自行缓解,能操持家务。
【按语】老年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多以虚为主,本虚标实。老年人脏气日虚,心脉随之衰退。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是老年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的机制。心气不足,心失温养,则见心悸气短;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乏力;失眠健忘等,均为心气虚、心神被扰之象。故治以益气养心,镇静安神。
【方源】王一鸣.养心汤加减为主治疗老年心律失常29例.广西中医药,1996,19(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