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自己搬起石头砸了很多人的脚!
吕贤基当时就懵了,本来他的意思是,让咸丰皇帝关注一下这个问题,想办法解决。没想到咸丰皇帝把他吕贤基当成了解决办法。吕贤基哪里有什么办法,他是文臣大搞土木工程的,带兵打仗他完全不会。既然这档子破事是李鸿章搞出来的,吕贤基强烈建议李鸿章回乡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
咸丰皇帝见状,直接大笔一挥,都别争了,吕贤基和李鸿章一起会老家安徽组织团练。这下搞的吕贤基彻底没脾气了。不过吕贤基也是狠人,心想自己是安徽人,回老家去打太平军可以理解。但朝中安徽籍的官员这么多,凭什么就让自己去?这让他心理极度不平衡,于是又上奏折推荐安徽籍官员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回淮上平乱。
这些轮到王茂荫蒙圈了。心说,我没惹你吕贤基,再说我是搞经济的,拉着我去打仗什么意思?暗中一查,原来是李鸿章写的那份奏折,是这个家伙搞出来的事情。也上书,强烈推荐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回安徽组织团练。
李文安见状彻底崩溃。几代人好不容易奋斗出来,不用再到地里刨食,结果一下子又被打回安徽老家了,荣华富贵转眼云烟。怒火攻心之下,李文安想,就是他吕贤基在背后搞鬼,他要是不招惹王茂荫什么事都没有。于是也上了一封奏折,强烈推荐吕贤基的儿子吕锦文随行,上阵父子兵嘛。我李文安父子都一起上阵了,你吕贤基父子也不能落后与人。
好在,咸丰皇帝没有一一准请,只是让吕贤基和李鸿章回安徽组织团练了。结果呢,李鸿章是一跃成中兴是大臣,而吕贤基在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因为作战不利丢失舒城,投水自尽。
这里不去说,吕贤基、李文安、王茂荫几个人互咬。问题落在,吕贤基让李鸿章写奏折这件事上。当时他们两人都是文臣,没带兵经历。南方太平军打的天翻地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视而不见、各个不说?原因很简单,你没有解决办法,又把问题提出来,你提了有什么用?
所以,再换个思路,咸丰皇帝见吕贤基提了这个问题,那么必然认为是他已经有解决办法了,否则也不会提。这个时候吕贤基能说自己没有解决办法吗?多半不敢,只有把解决办法推给李鸿章。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看着不合理,但是大家都不在说,甚至视而不见。并不是漠视,而是没有解决办法。有解决办法的人自然就说了、做了。反而是什么人最讨厌?没有解决办法的人,反而整天在哪里说的人最烦。问题大家都知道,不要你来反复提醒,等有办法了自然就会去解决。你在这里反复说、反复唠叨就能解决问题?你还美名其曰引起大家重视,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