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老师教学的主舞台,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课堂又是师生教与学的基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来自于每一堂课,没有课堂的高质量便没有学校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就需进一步深入的改进,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研究、实践、创新来提炼更为先进的教学思想、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校在课堂教学上作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1.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是交替呈现。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是必要的讲解、必要的传授、必要的指导、必要的启发;对于学生来说,主体作用有体现在积极的吸收(听讲),主动的思考、积极参与师生及生生交流、认真地练习、踊跃地表达等。
因此,课堂时间上,既有老师的主导时间,也有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练习时间,最佳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就是需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确定,使师生在45分钟内,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达成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互交映的最佳构成。
我校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着力分析课堂结构,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单独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
班级授课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学法、思维能力、知识面、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各不相同,然而课堂并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个体特点。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学生的学情安排教学内容是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个体学生来说,如果预期教学内容定得太难,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情绪;定得太低,不仅浪费学习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中丧失学习兴趣。预期教学内容应该稍高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立足于现有发展水平,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因此,各备课组集体商定教学内容时,学校明确要求教学内容应是难、中、易恰当地有机组合,能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以中等难度的内容为切入点,既要通过拓展加深一点以适应优秀生的发展,也要通过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以帮助后进生的发展。
3、课堂教学环节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课是教学环节的核心。针对当前我校课堂普遍存在的重教轻学、重讲轻练及重教法轻学法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容量大、节奏快、训练实、方法新、效率高”的科学轨道,我们要求备课组采取“统一学案”的做法。上每一节课之前,发学生一份“学案”。“学案”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网络、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层次训练(分层次设计成题组,题型多样)、学习小结(课后学生完成)。“学案”由同学科组教师集体研究设计,统一使用。对“学案”的设计要求是: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知识结构规范科学,重难点突出,方法指导实用有效,课堂训练精选典型。
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重教轻学”的不良习惯,深受学生欢迎。要求“学案”当堂完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遏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寻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
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三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中,单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理想课堂,完整的课堂教学理应实现三维目标。目标的实现往往需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手段、活动等,也就是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搭配首要指向是三维目标,也就是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三维目标而服务。
我校通过名优骨干教师展示课、教研组公开研讨课、行政日常听评课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教学三维目标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凸显教学方法的合理多样的选择。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始终以追求绿色质量为宗旨,规范教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
(一)以深度教学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深度教学强调丰富的课堂教育涵养。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最经常、最普遍的途径和方式,其最根本的追求是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引起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发生系统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整体的提升。
我们努力追求深度课堂,课堂以对知识的内在本质和意义、思维和方法的理解为基础,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作不同教学方式的处理,注重学生新知识结构的形成。将符号学习提升为深层意义的获得,努力实现深度教学。课堂教学通过体验充分唤醒学生沉睡的心智。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感受、关注、欣赏、实践、思考,从而体会、发现、掌握、解决、收获,让知识经验变得立体而丰富。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核心,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性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深度课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项课堂活动的密度、强度、难度、梯度,合理把控好课堂活动的疏密、深浅、多少、难易、快慢,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主动实践探究提供人文的、开放的无限空间,从而促发学生能力生长。深度课堂教学还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自我反思,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提升自我意识。
(二)以结构化备课为抓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在“深度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践行以目标、问题、活动、展示、检测为主的“结构化备课”+“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师研究教材、精心备课、课堂引领为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我校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着力分析研究并确定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设计、活动展示和检测内容和方式。针对当前我校课堂普遍存在的重教轻学、重讲轻练及重教法轻学法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容量大、节奏快、训练实、方法新、效率高”的科学轨道,我们要求备课组采取“统一导学案”的做法。上每一节课之前,发学生一份“导学案”。“导学案”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网络、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层次训练(分层次设计成题组,题型多样)、学习小结(课后学生完成)。“学案”由同学科组教师集体研究设计,统一使用。对“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是: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知识结构规范科学,重难点突出,方法指导实用有效,课堂训练精选典型。
在备课中,要求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努力做到难、中、易恰当地有机组合,能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关注切入点和层次性,以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为基点进行设计;活动展示力争形式活泼、角度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活力;课堂检测的内容紧紧扣住课堂教学重难点,检测的形式尽可能多样化、生活化。
三、以教学活动为平台,提高深度教学能力
学校高起点规划,与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团队建立“海峡两岸能力生根项目”合作关系,以“能力生根”为基本理念,以“深度课堂”为核心要素,全面推进深度教学课堂改革。专家团队先后为全校教师作“深度教学”系列讲座,如《深度教学的实操要点》《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观--兼论学习方式变革》《深度教学策略之问题导向教学》等,指导教师理解和实施深度教学策略。学校教师多次与武汉市二十九中、广东大亚湾学校等实验项目优质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深度教学课堂改革经验,探讨深度教学策略和课堂模式。
规范和完善“六认真”制度,重点抓好有效集体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这三大工程,积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学生调查、教师自评、集体诊断等途径,改进教师行为,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向精细管理要质量。完善各项评价机制,树立课堂教学“高效益轻负担”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以评促教。以行政领导听评课制度为保障,利用日常推门听课,督导听课,巡课等方式,对课堂进行监督指导与评估,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向优质课堂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