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破产重整、扣非巨亏的誉衡药业股份遭“轮番”拍卖,未来路在何方?

誉衡集团进入破产重整,誉衡药业的控制权很可能旁落他人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吕明侠

时代车轮下,又一家族企业陷入破产重整的惨境。

7月11日,誉衡药业(002437.SZ)发布公告称,大股东誉衡集团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所持有的股份已被中登深圳分公司进行保护性轮候冻结。根据公开资料,誉衡集团及其实控人朱吉满等累计被保护性轮候冻结股票7.06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2.18%。

大股东都已经穷头陌路了,誉衡药业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

大举扩张巨额商誉超30亿,负债率超75%无奈割肉

公开资料显示,誉衡药业成立于2000年3月,是一家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务为核心,涵盖科研、生产、营销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誉衡药业是曾经的“黑龙江首富”朱吉满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虽然誉衡药业多次在公告中表示,与誉衡集团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均保持独立,誉衡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但实际上誉衡药业也是危机重重,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一直以来,誉衡药业热衷于并购,据《每日财报》了解,自誉衡药业上市以来,总共花了129亿元巨资,在资本市场上实施并购重组,案例高达27宗,但完成率只有14宗。

而多年的大举并购使誉衡药业累积了大量的商誉,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誉衡药业商誉账面原值高达33.36亿元。

早在2018年,誉衡药业就曾暴露出风险隐患。2018年,其商誉达到33.6亿元,占总资产的35.25%。就在当年,誉衡集团控股的誉衡药业连续遭遇3次强制平仓,到2018年底,誉衡药业的负债已经高达50.83亿元。

誉衡药业2011年时,其资产负债率还不到5%。从2015年开始,该数据持续在50%之上。而到了2019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飙升至了75.21%。

《每日财报》注意到,为解决自己的债务压力,誉衡药业也在不断地以出售核心资产、股权等方式换取现金流,甚至不惜以14.2亿元将手中的“利润奶牛”澳诺制药转让给华润三九。

净利润三连降,销售费用暴增

由于巨额商誉“爆雷”,2019年誉衡药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达26.62亿元,几乎亏掉了2010年上市以来的所有盈利。

2020年一季度,因转让澳诺制药股权、收到政府补助等实现7.01亿非经常性损益,誉衡药业净利润扭亏,为6.59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亏损4286.95万元。

7月15日,誉衡药业发布其半年度业绩再次释放亏损信号。公告显示,受益于出售资产,公司预计实现净利6.5亿-6.8亿元,同比增长179.83%-192.75%。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誉衡药业预计亏损4000万-6000万元。

实际上,在2019年巨额亏损之前,誉衡药业就已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根据《每日财报》统计,2016-2018年,誉衡药业净利润分别为7.17亿元、3.1亿元、1.26亿元,同期主要产品销量分别为3.48亿盒/支、2.33亿盒/支、2.3亿盒/支。

而誉衡药业净利润下滑的同时,销售费用却成倍增长。2016-2018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61亿元、10.65亿元、29.38亿元,两年销售费用增1025.67%。

誉衡药业2019年报显示,誉衡药业2019年销售费用为26.8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3.17%,而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3.7%。

誉衡药业此前还曾因为销售费用增长过快被深交所问询。同时,誉衡药业的二级市场表现也不佳,股价接连下挫,最低曾跌至2.4元/股。截止7月27日,收盘价为3.97元/股。

在《每日财报》看来,誉衡药业是传统药企转型的缩影,其沿用过去成功路径,大举进行并购,强调营销忽视研发,而其核心业务长期为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出台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后,辅助用药及中药注射剂成为医药行业过剩产能典型,在随后的政策及医保目录调整中,均被严格限制或清退出局。最终引发誉衡药业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利润锐减。

而大股东破产重整,有可能涉及到相关控股公司的控制权转移。誉衡药业未来将走向何方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