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笔下的沈从文

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作出一个名堂。沈先生瘦瘦小小,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我1946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坏,他写信把我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枝笔,怕什么!”他在信里说了一些他刚到北京时的情行。同时又叫三姐从苏州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安慰我。他真的用一枝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昏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我就亲眼看到过他的带有血迹的手稿。

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是在《国文周报》上连载的,每期一章,共二十一章,他告诉我,写了半年。这篇东西是他新婚后写的,那时他住在达子营。巴金住在他那里。他们每天写,巴老在屋里写,沈先生搬个小桌子,在院子里树阴下写,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沈先生称自己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示范而写的,因此试验了各种方法。为了教学生写对话,有的小说通篇都用对话组成,如《若墨医生》;有的,一句对话也没有。《月下小景》确是为了履行许给张家小五的诺言“写故事给你看”而写的,同时,当然是为了试验一下“讲故事”的方法。同时,也为了试验一下把六朝译经和口语结合的文体。这种试验,后来形成一种他自己说是“文白夹杂”的独特的沈从文体,在四十年代的文字(如《烛虚》)中尤为成熟。他的亲戚,语言学家周有光曾说“你的语言是古英语”,甚至是拉丁文。沈先生讲创作不大爱说“结构”,他说是“组织”。我也比较喜欢“组织”这个词。“结构”过于理智,“组织”更带感情,较多作者的主观。他曾把一篇小说一条一条地裁开,用不同方法组织,看看哪一种方法更为合适。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个性的字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

他很爱自己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柳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和三姐一同回了一次凤凰,领着她看了他小说中所写的各处,都还没有大变样。家乡人闻听沈从文回来了,简直不知怎样招待才好。他说:“他们为我捉了一只锦鸡!”锦鸡毛羽很好看,他很爱那只锦鸡,还抱着它照了一张相,后来知道竟作了他的盘中餐,对三姐说:“真煞风景!”锦鸡肉并不怎么好吃。沈从文说时大笑,但也表现出对乡人的殷情十分感激。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对年轻人打鼓失去旧范很不以为然。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

沈先生的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他们都很高尚清白,无丝毫庸俗习气,无一句粗鄙言语,他们都很幽默,但幽默得很温雅。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在昆明,在北京,我都见到过,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0)

相关推荐

  • 明明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在他的笔下,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家,爷爷靠渡船谋生,孙女清纯天真.有一次在赛龙舟会上,孙女喜欢上了一个年轻人...... 我想你已经猜到了书名,就是沈从文的<边城>. 因为这部小说,我走进了 ...

  •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蒲忠汉作品 | 心中的凤凰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34) 我心中的凤凰,不是神鸟,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古城. ...

  •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胡好变作品 | 我与凤凰古城的故事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74) 1993年,我在运城上中专.那一年,我们班新分配来一位刚从临 ...

  • 汪曾祺笔下的美食地图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在汪曾祺笔下,人生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是用来盛放对美食的一种情怀.   汪老这一生到过很多地方,留下过很多文字,品味过很多美食,更是用他的笔描绘出了一 ...

  • 咬得春盘心里美 ——汪曾祺笔下的年节 □杨 早

    . 咬得春盘心里美 --汪曾祺笔下的年节 □杨 早 . 一 汪曾祺生于1920年3月5日,按旧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元宵节一过,年就算过完了.这就让"年节"在汪曾 ...

  • 汪曾祺笔下的这10句话,韵味非凡,值得珍藏

    [见字]第695期  01  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02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徙>  03    ...

  • 非日记|汪曾祺笔下从不提贺孔才

    贺培新<天游室集>,民国刻本,夜书房藏品. 依我现在读到的材料看,汪曾祺是认识贺孔才的,而且应该很熟.可是他笔下从没有出现过贺孔才的名字.这是可以理解的:贺自沉北海后,在那样的气候下,谁会 ...

  • 汪曾祺笔下的"打汪"到底是什么|原乡

    (沉牛,摄影:张波涛) (按:前些日子,舟山报业的张波涛总发了一张牛泡澡的照片(题图),一下子勾起了对我往日的怀想,我童年少年时期熟悉的场景和生活.于是,翻捡出一篇关于牛泡澡的旧作,感谢生活曾经给与的 ...

  • 汪曾祺笔下的美食地图+能让汪曾祺放弃一顿美食的,只有它了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在汪曾祺笔下,人生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是用来盛放对美食的一种情怀. 汪老这一生到过很多地方,留下过很多文字,品味过很多美食,更是用他的笔描绘出了一副专属 ...

  • 汪曾祺笔下最精彩的20句话,每一句都好戳心!

    新月如钩 美文 / 情感 / 深度 / 共鸣 关注 关注我们,与你一起智慧悦读 ☽ 1 人间五味 1.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 ...

  •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美食,还剩多少?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今年是曾祺老先生逝世22周年.自19年那年起,汪曾祺开始了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那是虽然穷,但是汪老还 ...

  • 吃货丨汪曾祺笔下的蘑菇美食 看字都能流口水

    菌小谱 汪曾祺(1920-1997) 南方的很多地方把冬菇叫香蕈.长江以北似不产冬菇. 我小时候常随祖母到观音庵去.祖母吃长斋,杀生日都在庵中过.素席上总有一道菜:香蕈饺子.香蕈汤一大碗先上桌,素馅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