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

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解剖学重点知识归纳

作为一名医学生,真的常常在解剖学上面伤脑筋!这门课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而且单看书本还不行,理解会很抽象,最好是需要结合实体记忆。本up主整理了打量了解剖学资料和视频,大家记得关注哦!

解剖学重点知识归纳

1 骨的数量

全身有骨二零六,

配布四肢一二六。

上比下肢多两块,①

余下八十在中轴。

面颅十五脑颅八,

每侧鼓室藏着仨,②

加上躯干五十一,

中轴八十刚好齐。

[注释]

① 上比下肢多两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② 每侧鼓室藏着仨:每侧鼓室有三块听小骨。

2 椎骨的一般形态

一体一弓围椎孔,①

椎体在前弓在后。

椎弓前根后为板,②

椎弓根间椎间孔。

两侧弓板愈合处,

向后伸出成棘突,

弓根弓板结合处,

上下关节和横突。③

[注释]

① 一体一弓围椎孔:椎骨的前方为椎体,后部为椎弓,二 者围成椎孔。

② 椎弓前根后为板:椎弓的前部为椎弓根,后部为椎弓板。

3 腰椎形态特征

椎弓发达体粗壮,

棘突宽短呈板状。①

相邻棘突裂隙宽,

便于临床行腰穿。

[注释]

①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4 椎间盘

成人间盘二十三,①

居于相邻椎体间。

周围部称纤维环,②

与邻椎体紧密连。

中部偏后是髓核,

白色胶样弹性垫。

[注释]

①成人有23个椎间盘,第1和第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

②周围部的纤维环坚韧而富于弹性,紧密连接两个相邻的椎体。

5 颅骨

颅骨共有二十三,

关节软骨逢来连。①

保护支持脑耳眼,

后上脑颅前下面。②

前窄后宽形卵圆,

邻骨之间逢相连。

顶枕相接人字缝,

顶间矢状额顶冠。

[注释]

① 关节软骨逢来连:颅骨之间借关节、软骨、逢连接。

② 后上脑颅前下面:颅骨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连线为界 分为后上方的脑颅骨和前下方的面颅骨。

6 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不平整,

前中后窝阶梯形。①

凹凸不平多孔裂,

大部都与颅外通。

[注释]

① 前中后窝阶梯形:颅底内面自前向后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7 颅的侧面观

外耳门、居中间,

门后乳突颧弓前。

颧弓分隔上下窝,①

颞窝上界为颞线。

额蝶枕颞会合处,

骨质薄弱是翼点。

[注释]

① 颧弓分隔上下窝:颧弓将颅侧分上方的颞窝和下方 的颞下窝。

8 三边孔和四边孔

小大圆肌上下横,①

长头纵行孔形成,

最外纵行外科颈,

血管神经孔内行。

[注释]

①小圆肌和大圆肌横行,构成三边孔和四边孔共同的上界和下界

9 手肌

居于掌侧固有肌,

外侧鱼际内小鱼;①

掌三背四掌骨间,②

四条细小蚓状肌。

[注释]

①手肌外侧群称鱼际,内侧群称小鱼际。

②手肌中间群位于掌心,包括四条蚓状肌,骨间掌侧肌(3块),骨间背侧肌(4块)。

10 大肠(概况)

大肠似门框,

空回门内藏。

右柱比较短,

左柱弯而长。

全长分五部,

盲阑结直肛。①

[注释]

①盲阑结直肛: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11 肛管内观

肛柱下端肛瓣连,

形成肛窦易感染。①

柱下肛瓣连齿线,②

齿线下方色浅蓝,

肛梳下缘称白线,

内外括约分界环。

[注释]

①形成肛窦易感染:肛窦底部有肛腺开口,窦内往往积存粪,易感染形成肛窦炎。

②柱下肛瓣连齿线: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连接成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

12 肾的位置

肾居柱侧腹后隙,①

左比右高半椎体。

两侧肾门平腰一,

体表投影在肾区。②

[注释]

①肾居柱侧腹后隙: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

②体表投影在肾区:两侧肾门约平第一腰椎水平,其 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夹角处

13 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空回横盲乙状阑,

胃脾卵巢输卵管。①

子宫膀胱胆囊肝,

升降结肠直上段。②

外位器官盖一面:

输尿管肾肾上腺,

十二指肠下三段,

直肠中下和胰腺。

[注释]

①、 空回横盲乙状阑,胃脾卵巢输卵管:腹膜内位器官。

②、 子宫膀胱胆囊肝,升降结肠直上段:腹膜间位器官。

14 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终点右心房,

三个入口回收忙,①

三个派系收全身,

心静脉系上下腔。②

[注释]

①三个入口回收忙: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②心静脉系上下腔: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

15 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玻璃体,①

无色透明屈光系。

可调节的晶状体,②

调节动力睫状肌。

[注释]

①房水晶状玻璃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②可调节的晶状体:晶状体是唯一可以调节的屈光装置。

16 房水循环

房水生自睫状体,

后房瞳孔前房隙,①

渗入巩膜静脉窦,

涓涓流回发源地。②

[注释]

①后房瞳孔前房隙: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填于眼后房, 经瞳孔到前房,经虹膜角膜角间隙渗入巩膜静脉窦。

17 内囊

丘脑豆尾状核间,

有一宽厚白质板。

上下纤维束构成。

前肢后肢膝相连。

[注释]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由上下 行纤维束构成的宽厚白质板。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

18 基底核

埋于髓质近脑底,

豆尾屏状杏仁体。

豆尾合称纹状体,

协调运动及张力。

[注释]

基底核位于髓质内,靠近脑底,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19 腰丛组成及位置

腰丛组成较简单,

前支腰一至腰三。

胸末腰四各一半,

腰大深方横突前。

[注释]

腰丛是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要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解剖学补充:

1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 临床中选择那些静脉作为注射?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

3 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考试考完了,

重点一个是循环,一个是神经

循环腹腔干分支一定背

神经感觉通路一定背

泌尿生殖消化都简单

下面给大家分享

解剖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肋

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

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

③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成

11.脊柱

(1)椎间盘:①连结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②中胸部最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

③作用:缓冲,增加脊柱活动度

(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

(3)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4)黄韧带:为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力纤维构成

(5)棘间韧带 (6)棘上韧带 (7)横突间韧带

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

12.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

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

(1)肋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2)胸肋关节

14.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

胸廓近似圆锥形,前后径小于横径,上窄下宽。

①上口:胸骨柄,第一肋,第一胸椎体

②下口: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

③前壁:肋软骨,肋骨前端,胸骨

④后壁:胸椎,肋角以后肋骨

⑤外侧壁:肋骨体

15.锁骨:胸骨端,肩峰端,内侧前凸,外侧后凹。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

16.肩胛骨:关节面,肩峰,关节盂,腋缘(外侧缘),脊柱缘(内侧缘),上缘,上角,下角,喙突,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

17.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肱骨滑车

外科颈较容易发生骨折

18.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骨间缘,尺切迹,腕关节面,桡骨茎突,桡骨体

19.尺骨: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环状关节面

20.手骨27块:桡侧→尺侧: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21.掌骨5块,指骨14块

22.肩关节

(1)组成: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

(2)特点:①关节盂浅而小 ②关节囊薄而松弛 ③喙肱韧带 ④盂唇(加深)

关节囊上、前、后有韧带肌腱加强,下壁薄弱,容易发生肩关节脱位

(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

23.肘关节

(1)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②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24.桡腕关节(腕关节)

(1)组成: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的关节窝,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的关节头

(2)特点:关节囊松弛,关节的前、后及两侧均有韧带加强

(3)运动: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25.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

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髋臼,闭孔,耳状面,坐骨大、小切迹

26.股骨:肱骨头,肱骨头凹(韧带,血管),股骨颈,大、小转子,臀肌粗隆,内、外上髁,髁间窝

27.足骨:跟骨,距骨,足舟骨,楔骨,筛骨,骰骨

28.骶髂关节:坐骨大孔,坐骨小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29.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30.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

界线: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1)大骨盆

(2)小骨盆:①盆骨上口:由界线围成

②盆骨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31.髋关节

(1)组成:髋臼,股骨头

(2)特点:

①髋臼唇 ②韧带:髋臼横韧带,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囊内)

③关节囊紧张坚韧

(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

32.膝关节

(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2)特点:

①韧带: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膝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均在囊内)

②半月板(关节盘):内C外O 作用:缓冲压力,吸收震荡

③髌上囊,翼状襞

(3)运动:屈伸,半屈位时可作旋转运动

33.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1)组成:胫、腓骨下段,距骨滑车

(2)特点:关节囊前、后壁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三条韧带,分别向前、下、后)

(3)运动:背屈(伸)、跖屈(伸)

34.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 内测纵弓,外侧纵弓,横弓

35.颅骨分为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

36.脑颅骨

成对:颞骨、顶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①额骨

②筛骨:鸡冠,筛板(筛孔,内含嗅神经纤维),垂直板,筛骨迷路(含筛窦)

③蝶骨:蝶骨体,蝶窦口,大、小翼,翼突

④颞骨:鳞部,鼓部、岩部

37.面颅骨

成对: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骨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上鼻甲、中鼻甲属于筛骨,下鼻甲单独成骨。垂直板深入鼻腔,形成鼻中隔

①下颌骨:下颌支,下颌角,下颌体,下颌孔,颏孔(神经,血管),牙槽弓

②舌骨:大角,小角,舌骨体

③腭骨:呈L形,分水平板、垂直板

骨腭:由腭骨的水平板和上颌骨腭突构成

颅的整体观

38.颅的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39.颅的后面观:枕外隆凸

40.颅的内面观

(1)颅前窝:鸡冠,筛板,筛孔

(2)颅中窝:视神经管(视觉),眶上裂,圆孔,破裂孔,卵圆孔,棘孔,垂体窝,鞍背

(3)颅后窝:颈静脉孔,枕骨大孔,内耳门,横窦沟

41.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以上:颞窝

颧弓以下:颞下窝

42.颅的侧面观:翼点(太阳穴),乳突,茎突,外耳门,颧弓

43.翼点: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构成的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为脑膜中动脉

44.额前面观

(1)额区

(2)眶:底,眶尖(视神经管),上壁(眶上裂)、下壁(眶下裂)、内侧壁(泪囊窝)、外侧壁(泪腺窝)

(3)骨性鼻腔:①上壁:筛板

②下壁:骨腭

③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

④内侧壁:骨性鼻中隔

(4)鼻旁窦:①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于中鼻道

②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于中鼻

③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④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⑤骨性口腔

作用:

①减轻颅骨重量 ②形成共振,帮助发声

③分泌液体 ④加湿,御暖空气,过滤有害颗粒

45.新生儿颅

①脑颅比面颅大 ②新生儿颅呈“五角形” ③颅囟,前、后囟 ④无鼻旁窦

46.颞下颌关节

(1)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

(2)特点:有关节盘

(3)运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运动

47.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桡尺远侧关节,颞下颌关节,腕关节,膝关节

48.不随意肌:平滑肌,心肌

随意肌:骨骼肌

49.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深筋膜,浅筋膜(脂肪)

(2)滑膜囊

(3)腱鞘:是包围在腱鞘外面的鞘管,可分为纤维层、滑膜层维

①纤维层 ②滑膜层:脏层(内),壁层(外)③腱系膜

50.头肌

(1)面肌(表情肌)

①枕额肌:两个肌腹—额腹,枕腹

②眼轮匝肌 ③口轮匝肌 ④颊肌

(2)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外肌,翼内肌

作用:上提下颌骨

51.颈浅肌群

(1)颈阔肌:皮肌,浅而薄

(2)胸锁乳突肌

①起止: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颈前肌群:舌骨上、下肌群

颈深肌群: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脊神经丝)

52.背肌

(1)斜方肌:若损伤,则为塌肩

作用: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2)背阔肌:全身最大扁肌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竖脊肌:三群肌束

54.胸肌

(1)胸上肢肌

①胸大肌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②胸小肌

③前锯肌: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

前锯肌瘫痪—翼状骨

55.膈

①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

②形态:向上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

③分布: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止于中心腱

④裂孔: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孔(下腔静脉)

⑤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松弛时助呼气

56.参与呼吸的肌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

腹肌

57.(一)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①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②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

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2)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会合(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会合形成)

(二)后群:腰大肌,腰方肌

(三)腹肌相关结构

(1)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2)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

(3)白线 (4)腹股沟管(斜疝)(5)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会发生直疝)

58.三角肌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而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

59.臂肌: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1)前群

②喙肱肌: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收

③肱肌:屈肘关节

(2)后群

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长头亦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

60.髂腰肌: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61.臀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外上方)

62.大腿肌

(1)前群

①缝匠肌:全身中最长的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②股四头肌:有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作用:伸膝,屈髋

(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

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外旋

(3)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63.小腿肌

(1)前群

①股骨前肌

②趾长伸肌

③踇长伸肌:背屈,胫骨前肌可使足内翻,踇长伸肌能伸踇趾,趾长伸肌能伸第2-5趾

(2)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作用:使足外翻,屈踝关节

(3)后群:

①浅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两个头),比目鱼肌

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

②深层: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