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规矩
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在商周时期逐渐出现,后来一直被儒家文化所推崇,成为我国传统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这种礼乐文化还传到周围其他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更加的博大精深。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礼乐制度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作出了规定,君臣、夫妻,邻里之间都会遵循传统的规定,这种礼乐制度不仅有利于皇帝巩固统治,还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
除了这些制度以外,甚至当人们就餐的时候也有专门的规定。在我国的饭局文化中,人们注重的不仅是那些桌子上的美食,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在酒席上的交杯换盏之间,即便是陌生人也很快就会熟悉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就是这样被拉近。
而随着就餐文化的不断正规化,还演化出了种类繁多的餐桌礼仪,这也是每个人在餐桌上都必须遵循的。对于这些餐桌礼仪,古人系统性的总结成了一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俗语是何意思?古人的规矩。
首先就是这个菜不摆三,所谓的菜不摆三就是说,上菜的时候不能只上三道菜。在我国古代迷信的观念中,三这个单数非常的不吉利,就像国外认为13这个数字非常恐怖一样。并且“三”和“散”同音,三道菜摆在酒桌上寓意也非常的不好,毕竟大家在一块喝酒都是为了互相结识,增进友谊。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我国古代祭祀的时候要摆放牛、羊、猪三种祭品,如果在客人的面前摆放三道菜的话,难免会让人联想到这是在祭祀,让客人感到非常不愉快。而且如果只上三道菜,也未免太过寒酸,不仅请客的人非常没有面子,做客的人也会感觉自己受到轻视。
其次就是筷不成五,意思就是说给客人用的筷子不能三长两短,要长短一致。并且在摆放筷子的时候一定不能随便乱放,而是要规规矩矩的摆在桌子上。对于筷子摆放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筷子不能插进米饭里。因为一般米饭上插着筷子摆在那里,是为了祭奠死人用的,非常的不吉利。小孩子如果这样做的话,他的家长都会教训他,说他不懂事,没有礼貌。
最后所谓的席不成六,就是说一个饭桌上不能坐6个人。这是因为古代的桌子都是方形的,如果要坐满6个人的话,整体看上去就会像一个乌龟一样,看上去非常的不雅观。而到了现在,人们一般吃饭的时候都是使用圆形的餐桌,这个礼仪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但很多人可能以为座六个人非常的吉利,其实并不是这样,一般现在请客的时候餐桌上只会座10个人,少于10个人的话会显得对主人很不尊重。
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规矩。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关于餐桌礼仪的要求还有很多,比如不能用筷子随便夹盘子里的菜,如果筷子挨着菜以后也必须要夹走,甚至在一些地方还规定,男人吃饭的时候女方不能上桌。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些落后的餐桌文化已经不怎么流行,但有些餐桌上的传统还是十分的有必要,这不仅仅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定,更是一个人有素质有礼貌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