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谋面,相知纸上 ——读《知行十年》之“十年人物”

彼此陪伴,相互成全

跟刀哥一起

看教育

素未谋面,相知纸上

——读《知行十年》之“十年人物”有感

陈瑞玲

陈瑞玲,女,中共党员,二级教师,本科学历,肃州区学科带头人。1982年9月出生,200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教于酒泉市肃州区怀茂中心小学。她曾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且多次代表学校、学区上示范课、评优课,并获得较好名次。2012年被肃州区教育局评为评选为课改先进个人。2014年作为首批赴临夏支教的教师,她在临夏县红色经典诗词朗诵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同年年底被甘肃省教育厅授予“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2015年被评为酒泉市骨干教师,2016年被肃州区教育局评为青年教学能手,2017年被评为“最美银达人”,其事迹曾多次被电视台、报纸等媒体报道宣传。

又一次翻开谢帅邮来的《知行十年》文集,举手投足是那样地小心翼翼。大大咧咧的自己却极其爱惜一本本书:买来的必定是极为有用的畅销书,或是自己心仪已久的,稍微弄卷了页角,我都极为心疼。由作者亲自寄来的赠书,更是宝贝儿,因为那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有着远方的情谊、无言的鼓励、恰如其分的懂得。这些让人每每想起,都不禁被热切澎湃的感恩包围。不负作者,不负情谊,这才是读之道。

《知行十年》的封面,是一个人独自在浩缈无际的沙漠中独行,一串串深深的脚窝由近及远,愈行愈远,向着遥远的那一边,向着天高云阔的更远处。发人深思的封面,却也是知行合一型教师的真实写照。这途中,注定要蝺蝺独行,注定要历经磨难,注定要耐得孤寂,注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知行十年,和画中人一样走得步履为难,走得踏实坚毅。这是我的理解。

轻启扉页,知行社的谢帅——刀哥谢云的寄语赫然纸上:“感恩瑞玲”。四字寥寥,却若字字入心,带着受宠若惊的惊喜和受之有愧的羞愧。不,应该是我感恩刀哥,不该是刀哥感恩我。

初遇刀哥,是在网络上。报名教育行走,亲爱的龚老师给了我刀哥的QQ号。我在热聊的行走群里,带着对刀哥的浅浅认识,主动向他报名。他及时回复,并鼓励我报名核心成员,但要求是必须负责一次演讲。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里傻气,我欣然接受。 尽管至今回忆起那次演讲,都令我愧怍不安,但也让我受益极大。

真正与刀哥会面,是在教育行走的会场。芸芸与会者,全国各地精英荟萃,人头攒动的那一刻,方知自己的缈小与无知。知他是江湖中传说已久的刀哥,却不敢上前打招呼、问好,甚至在与他和文质先生合影之时,也未曾自报家门。回忆“知行社”的谢帅,我们口中的刀哥时,总会记得他在会场侃侃而谈的一幕幕:朴实无华的相貌,淡定从容的神情,川人浓重的口音,时而饱含着辣椒般的热情洋溢,时而浅浅地氤氲着淡定从容的冷式幽默,时而深深地给众人抛出耐人寻味的无尽思索······这个四川汉子,用他的智慧、学识、修养,让美仁们一睹川味教育者的风采。简而言之,谢帅犹如一锅热气腾腾的川味火锅:内容丰富、麻辣美味、鲜香四溢、回味无穷。

在《十年:至少岁月会记得》序言中,他回顾了从心念飘浮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以“知行社”温情脉脉的陪伴者的身份,以十年光阴,十年心力,与大家陪伴在一起,行走在一起,期许与感念并存,诫勉与风影共生。

廖学军老师的《蜗年也有能够做到的》一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清新动人的文笔,让童年偏科的自己、后来厌学逃课的丹鲜活生动地见于纸中,同样的体验让她认识到教育就是会遇到很多有差异的学生,应多一点耐心,期待蜗牛去散步、去攀岩。在追影子的游戏和“公主”的待遇里,我们看到了她和孩子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幸福相依的身影;在学习林海音的文章时,她将原文和选编后的教材进行对比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每个人不仅是吃饭、读书长大,更是沐浴着爱长大,要学会去关爱他人,用爱去缔造人间的美好;而三八节意外收到的特殊礼物,也让我在感动之余,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重新自醒那些自己做得不够好的瞬间。

孙健秀老师的《随感随记》里藏着他与孩子们相互信任的信件,流露着他在巧抓课堂突发事件,恰时进行道德教育的睿智,育人的慧心在一桩桩叙事中坦露无遗。

罗红老师在《亮闪闪的记忆里》,让我铭记了伴她童年时期迷恋着的一位与众不同、闪闪发亮的启蒙老师:年届不惑的老太太,尽管经历了多次变故却未改其心志,从未让人感受到她的衰老,反而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并教化着周围的人。同时,文末的那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闪亮地敲打在我的心间:“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

我所熟知的美女妖妖钟锦钰,以作家、教师独到的视角,理性而动情地刻画了一所《我以为的学校》,《线描高原石头》一文中,作者更是捕捉到了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每天更新”教育博客的坚持,在忙碌中幸福指数很高的教育老太——“蒋哥”。

王蓉芳老师在《2015,记忆里的微光》中所理出的十个思想片断,承接点是淡然平静中对各种风景的百味杂陈,世事磨砺中的愈挫愈勇,无尽的远方依然细水长流。

谭桂珍老师于《四十岁,刚发芽》中细数与刀哥、知行社相知、相守的光阴,诉说着四十未晚、从容出发,悄然在读、写、行、思中收获着花朵般的芬芳甜蜜。

张芳军老师在《眼睛的命运》一文中,以小小的教育故事,不仅让他幡然醒悟,也让我懂得了知识储备必将擦亮教育者清澈的双眸,闪耀出孜孜不倦的激情与自信。

最后一篇代安荣老师的《教的是书,播的是种》,从副课老师带班的经历中,有意做学生成长的播种人,以边思边写的“不务正业”的工作模式,促进个人成长。其中一则关于尊重的故事扣击着心灵之门,发人深思:我们也一直在教育,而当这种教育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时,不仅不会感染自我,更不会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这则故事所带来的灵魂撞击,让我这个遥远的倾听者也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真真实实地受教——不能改变工作环境之时,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逼”自己和工作“恋爱”,学做那个四十年如一日抱着一把吉他走天涯,不仅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从中赚钱养家的流浪歌手,把浮躁的心变成狂热的心,让自己爱上自己并不断起舞,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唱歌。

世事如书,字里行间,十年人物,跃然纸上。《知行十年》第一部分“十年人物”中的八位老师所诉的不同人物,真实自然,亲切得如同就在眼前,就在此时与你共事着,让你时时微笑着能感受到这些不同人物所带来的柔而不刚的隐形力量。他们同而不同——同的是怀揣着激情,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带着思考,执着地向着梦想的方向,不问将来、不求所得地带着初心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

读了这些文字,几多感触,几多深思。极目前方,初春的西北还是一派萧瑟,唯有校园里那几株刚刚盛开的迎春花,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虽略显柔弱,但还是金黄一片地盛开了。相比较周围那些光秃秃的植物,它们开得孤寂而灿烂,勇敢地用最美的姿势做报春的第一朵花。

生命,就是一场找寻。先去找寻他人,找寻那个引起共鸣、让心里静静开了花的人;然后再去找寻自己,找寻那个想要成为他那样的自己······

春天到了,像个农夫一样,去规划自己的责任田,不要怕辛苦,勤勤恳恳地将文字一个个种在纸上,必将会收获属于自己踏实丰富的秋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