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我和世人不同,世俗之人,熙熙攘攘,纵情于声色货利,而有道的人......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 liù ]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弃绝异化之学可无搅扰。应诺和呵声,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众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精神领域开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兴高采烈,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
我却独个儿淡泊宁静啊,没有行迹,好像不知嬉笑的婴儿;
落落不群啊,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多余,唯独我好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浑浑沌沌啊!
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暗暗昧昧的样子。
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无所识别的样子。
沉静的样子,好像湛深的大海;飘逸的样子,好像无有止境。
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愚顽而拙讷(zhuō nè)。
我和世人不同,而重视进道的生活。
“绝学无忧”,弃绝那些智辩等异化之学可无搅扰,反能以一种清明客观的态度,深刻独到的见解,服务民众,利益社会。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说的是,贵贱善恶、是非美丑,种种价值判断都是相对形成的。人们对于价值判断,经常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换,随着环境的差异而更改,因此说:“相去几何!”
正如有句话叫“好心办坏事”,善恶之间,很难分辨,所谓善恶、是非、好坏,无法确定出一个绝对的标准。
如此,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也不可不警惕,不必特意去触犯!这叫“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众人所戒忌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这是发自内心的认识与选择,为了利益众生而随顺众生,而非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
在生活态度上,有道之人和世俗价值取向不同,世俗的人,熙熙攘攘,纵情于声色货利。有道之人则甘守淡泊,淡然无系,但求精神的提升。外在混混沌沌,而内心清明洒脱。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有道的人和别人不一样,而以守道为贵,但也没有绝对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