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留下美好记忆的年画宣传画-4

文史画廊:ArtHualang

收藏分享书画|国内外艺术家介绍|音频|视频

《麦假里 》,1976年

五月的骄阳,催熟了田野里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社员们一年中最忙的“三夏”季节到来了。趁着晴空万里、烈日炎炎的好天气,他们争分夺秒、没日没夜地抢收麦子、脱粒晾晒、装包归仓。放了麦假的小学生们也不甘落后,几个人组成一个农忙服务小组,根据社员们的需求,做出明确任务分工:有的抬着刚熬好的绿豆汤,送给抢收小麦的叔叔阿姨们消暑解渴;有的带着竹板和报刊书籍,劳动休息时间现场表演一段快板书,解解乏,带领大家学习最新的方针政策,提高一下思想觉悟;还有的背着筐子、拿着耙篱,到收割完的小麦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交到生产队里,确保颗粒归仓。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放麦假,到生产队里参加劳动的情景吗?现在不仅城里学校没有这个假期,连农村也没有了,因为农村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小麦从播种、灌溉、施肥、打药,到收割、脱粒、运输和烘干晾晒等所有环节,全程一条龙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把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子 摔八瓣的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麦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操心、劳累了,感谢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六一的早晨》,王冠、申申绘,1955年

六一儿童节到了,真是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好天气啊,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从窗户照进房间,一家人就开始欢快地忙碌了。

哥哥穿上了洁白的短袖衬衣,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他今天要代表少先队员登台演讲,必须注意仪容、做好准备;姐姐拿出了毛笔和彩纸,趴在桌子上认认真真地写着宣传标语,她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庆祝活动;妹妹手里捧着一束鲜花,在房间里跳来跳去、载歌载舞,今天她将登台表演舞蹈节目,在铆足劲儿做着最后的彩排;妈妈是全家最辛苦的人,在厨房忙碌了一个早晨,精心准备好了可口的早餐,热腾腾地给孩子们端上来了。牙牙学语,推着学步车、步履蹒跚的小弟弟也受了哥哥姐姐们的感染,不甘寂寞地拉着奶奶的手,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嘟囔囔、叽里咕噜,唱着地球人都听不懂的歌,把全家人都逗乐了!

《领袖来到我们家》,李琦绘,1964年

百忙之中,他像往常一样轻车简从,来到了一户普通的农家进行走访调查。全家人亲亲热热、无拘无束地围坐在他的身边,拉着家常,说着心里话,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

他最牵挂、最关心、最惦记的就是全国的基层老百姓,每年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到人民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认真听取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这就是英明的领袖,人民的公仆,基层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姐妹俩》,王遵义、殷培华绘, 1975年

阳春三月,暖风习习,柳条吐芽,又到了插秧的季节。分别挑着两大筐水嫩嫩、绿油油秧苗的两位姑娘,是漂亮、能干的姐妹俩 。

梳着一对乌黑长辫,面庞晒得有点黑里透红,戴着斗笠、挽起军裤的是姐姐,她是刚从部队退伍的老兵,自愿要求来到农村参加劳动,妹妹手里拿着的水杯,就是她离开部队时颁发的礼物,上面印着“ 赠给最可爱的人”几个红字。妹妹是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立志“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她的第二个故乡。

姐姐把自己的垫肩摘下来,给妹妹戴在了肩上,眼中充满了无限关爱。姐妹俩在生产队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吃苦耐劳、表现优异,积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快成为生产队里的劳动能手,受到了社员们的一致好评。

《领到选民证》,王绪阳绘,1953年

选民登记站前,红旗招展,人头涌动,年满十八周岁的社员们都光荣领到了一张选民证。选民证是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国家赋予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充分证明了新中国成立后,世世代代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彻底翻身、当家做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在选举时能够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正如广泛流传在民间的歌谣里唱的那样:“笑在脸上喜在心,人民当家做主人,选民证、领到手,我要当个好公民。”

从没上过学、吃了一辈子苦的老大爷,双手捧着刚刚领到的属于自己的那张选民证,左端祥、右端祥,总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真的也有选民证了?也能去开大会投上一票了?待恳请身边的年轻人确认无误后,才放下心来,脸上露出了幸福、舒心的笑容。

《谢谢志愿军叔叔》,忻礼良绘,1956年

窗外是旭日蓝天、红瓦绿树,窗台上摆着一盆开得正艳的鲜花,灿烂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房间里暖烘烘、明亮亮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惬意和美好。

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看最新出版的《人民画报》,上面刊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在朝鲜战场上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他们都被志愿军叔叔的战斗事迹和英雄壮举感动了、震撼了!孩子们深深懂得了,祖国的和平安宁,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志愿军叔叔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得来的!看着画报上的一张张新闻纪实照片,他们无比感动和敬佩地说:谢谢志愿军叔叔!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碧波红莲》,章志敏、陈昌源绘,1963年

盛夏时节的池塘景色分外抢眼,翠绿硕大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水面,一眼望不到边;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时而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时而面带娇羞,在清冽洁净的池水中沐浴的仙女。池塘上空飘荡着荷花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飞来飞去的蜻蜓伫立在荷花上,尽情享受着花蕊的甘甜芬芳。

生产队的姑娘和媳妇们划着采莲船,娴熟地游弋、穿梭在荷叶缝隙之间,双手灵巧地采摘着硕大成熟的莲蓬。漂亮的姑娘放下木浆,选中了一朵玲珑剔透、开得正艳的荷花,悄悄摘下来插在了发鬓上,半俯下身子,在明镜般的水面上照一下自己的妆容。尽管是一个小小动作,也还是没逃脱周边大嫂子们敏锐的眼睛 ,她们都嗤嗤地笑了起来:“打扮得这么漂亮,真能稀罕煞个人儿,这是给哪个小伙子看呀?”姑娘娇羞地转过身去,脸红得像粉粉嫩嫩的荷花。

《银河金浪》,蔡世明、王少石等集体绘,70年代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农业获得丰收的喜人场面,画面丰满,场面宏大。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晾晒场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粮仓,以及满载粮食、正待起航的运粮船,采用的都是金黄色的暖色调,把丰收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老英雄回到雁翎队》,辛鹤江绘,1973年

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万亩荷花淀里,埋伏着一支机智勇敢、神出鬼没的“奇兵”,他们就是战争年代威名远扬、英勇善战,令敌人胆战心寒、谈之色变的水上民兵队伍——“雁翎队”。

“雁翎队”的传奇战斗故事,我们在“荷花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风云初记》《荷花淀》等中长篇小说中了解过,小时候也看过《雁翎队》的连环画,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心目中,“雁翎队”的民兵们跟狼牙山五壮士,以及地雷战、地道战里的战斗英雄,威名是不相上下的。

今天,曾经多次参加过“雁翎队”战役、屡建奇功的老英雄,又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一望无垠的万亩荷花淀中再次摆开战场,亲自上阵指挥,带领新一代“雁翎队”开展水上军事训练,提高实战技能水平,在和平建设时期不忘初心,再立新功。

《寄张立功奖状回家来》,叶文西、舒展绘,1978年

话说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各地组织动员群众参军补充兵员,老百姓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参加解放军的热情高涨,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全中国,有的年轻人刚拜过天地,就要辞别妻子奔赴前线,有的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却主动送子参军,“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匪蒋”,成为那个时代一道亮丽、感人的风景。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真实再现了当时思想进步、深明大义的姑娘,动员、送别未婚夫参军上前线的情景,那是一种多么矛盾、多么纠结的心理啊!每当看到这一章节,心里总是在敬佩和感动中,又涌出一种莫名的哀伤和惆怅。

光荣参军的后生们,就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奔赴渡江战役前线了,乡亲们敲起锣鼓、扭起秧歌,欢送参军战士,门外响起了一阵阵的歌声、口号声和锣鼓声。胸前戴着大红花的小伙子,拿起新婚妻子打点好的行李,即将出门跟随队伍出发,妻子把熬夜赶制的一双鞋垫递给丈夫,上面绣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几个字,强忍住心头的不舍和惦念,微笑着叮嘱丈夫说:“寄张立功奖状回家来”。小伙子有点羞涩地挠着头,憨憨地笑了。也许这一去……,我流泪了。

《从小学科学,长大攀高峰》,李慕白绘,1978年

李慕白大师笔下的这位小姑娘,都是这般的眉清目朗、恬静秀美。她微笑着站在讲台上,面向同学们,正在做着精彩演讲,黑板上写的“从小学科学,长大攀高峰”,是她今天的演讲题目。

创作于1978年的这幅绘画作品,具有很宏大的形势背景和很深刻的历史意义。

1978年3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名科技战线、教育战线代表 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第一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位,这一论断,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划时代的大事件、大形势,就是这幅绘画作品的创作渊源,由衷佩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

《小小音乐家》, 徐寄萍绘,1983年

这是一幅名家名作。春日的晨曦洒满校园,映照得花儿和树木愈加清新靓丽、枝繁叶茂,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位小音乐家正在举行一场校园演唱会,吹拉弹唱,各展所长,声情并茂,颇为专业,悠扬的歌声和音乐声,久久荡漾在美丽如画的校园里, 宛如走进了一处令人陶醉的艺术殿堂。

《队队有鱼》,金振陆绘,1979年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睡莲花开,生产队的鱼塘变得更美了。

一塘碧水,清澈见底,从水面可以看见水底下一颗颗圆润光滑的小石子;粉嫩嫩的睡莲花儿,铺满岸边,有的全开了,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才刚刚绽开几片花瓣儿,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向路过的行人 半遮半掩地笑。

小姑娘提着饲料桶、端着鱼食草料,准时来到了第二生产队的鱼塘边。池塘里的鱼儿似乎都有很准时的生物钟,早已经等得很着急了,纷纷围拢聚集在岸边,望眼欲穿地盼着那个漂亮小姑娘来送美餐。小姑娘把盆中的鱼食,一把把均匀地洒向急不可耐的鱼儿,水面顿时一片呼啦啦的躁动,大鱼、中鱼和小鱼们拥挤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一条红鲤鱼从水中跳跃起来,大有鲤鱼跳龙门的气势,它 一定是在向辛勤、可爱的小姑娘表示谢意吧?

《我家买了大金牛》,汪苗绘,1984年

慈祥的爷爷,可爱的小孙子,新购置的手扶拖拉机,以及挂在屋檐下的黄澄澄的玉米棒, 贴在窗户上的大红福字,还有那满院盛开的各色月季花,各种要素构成了一个人丁兴旺、生活富足的幸福美满家庭。这曾经是每一户农家人热切期盼和着力追求的生活目标,也成为一家人齐心奋力往前走的盼头儿、奔头儿。我们家,曾经也是这群追求者中的一员。

爷爷抱着可爱的小孙子,一脸喜悦地坐在自己家新买的手扶拖拉机上,仿佛能听到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和爷爷发自内心的呵呵笑声,笑声里透着满足,又带有一点点儿的炫耀。整个画面均采用了强烈的暖色调,极尽烘托出喜庆热烈的年画特点,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实现增产增收,农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美满幸福生活。

《做好红旗献英雄》,谢之光、陈慧珍绘,1961年

那是一个创造辉煌、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时代。

画面中,一位面容娟秀、神情专注的年轻姑娘,正盘坐在地毯上,一针一线往鲜艳的锦旗上绣着“英雄”两个金色大字。她把自己对英雄的仰慕、热爱之情,也深深地绣进了锦旗里。

《小饲养员 》,金梅生绘 ,1960年

这是一位美丽可爱、恬静温婉的小女孩。白里透红的肌肤,衬着精致小巧的五官,粉红色的蝴蝶结,一袭蓝色的小裙子,透出几分机灵样儿,腼腆样儿,宛如一位花丛中走来的小仙子。她神情专注、充满喜爱地看着怀里的小白兔,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

图文作者:头条老画集(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