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语法」读懂古诗要学点语法
不知童鞋们在学习诗歌时,会不会有这样的难点:老师我读不太懂课外古诗,感觉一句话好像好多东西没有讲。
接着打开度娘,搜索翻译,定睛一看,咦,不对呀,怎么翻译会比原文多出那么多东西,明明原文没有说呀。
如果大家在学习古诗时也有这样的疑惑,说明大家是学习的有心人。今天呢,小编就来给大家解决这个疑惑,分享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不完全句”。
在古诗词里,“不完全句”特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
诗词是精炼的语言,要在规定字数内,表现尺幅千里的画面。那么就会出现“不完全句”。(王力《诗词格律》)
这个定义,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
1.这个定义虽然针对的是“谓语”。但我们清楚,古代汉语里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古诗词算古代汉语范畴,所以它其实默认了主语、宾语省略现象的存在。
2.古诗还有名词性词组就是一句话的句子。如: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这两个例句有谓语动词吗?没有!但我们真的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吗?
也不是,就算没有动词,我们也能把一堆名词连缀成完整的画面(这是我们小学时候就会的技能)。
当然,古诗词的难以理解不在于我们能不能把画面拼接起来的问题,而在于某些“不完全句”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妨看下面一首诗: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如果不管上下文和标题直译,就会变成:清新的庾开府,俊逸的鲍参军。跟“春日忆李白”无关不说,而且顿失诗歌的含蓄美和简约美。
颔联正确理解应该是: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我们看到,这个翻译跟原诗相比,意思上完整很多,既补充了对象“李白的诗”,也补充了谓语结构“既有……也有”。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古诗欺骗性也太强了吧,不仅有倒装,而且还有不完全句。刚才的“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如果不解释,真的很容易理解错。
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理解古诗词必备干货:
1. ★★不要把古诗的句子当成正常句子,而应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思考词之间关系和每个词的语法角色。
比如《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两句,“渭北”和“江东”在句子中的语法角色应该是地点状语。
2.格律诗颔联和颈联出句和对句常是同一句型。刚才举的格律诗例子基本都体现了这一点,不再赘述。
3.主语被省略,实在想不到,试试代入诗人或他想念的人。如: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颈联“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两句真实主语是友人,诗人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