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连载138)包拯犯颜直谏,唾沫喷到皇帝脸上。

第二卷  文治

第十七章  后继无人

钢铁战士包龙图

“三年之约”让赵祯的耳根子清净了一阵,等到了嘉祐三年(1058),眼见后宫还未生出皇子,又有人向他催逼立储了。

相比范镇,这回站出来的人物,火力更猛,战斗力更强,足以让赵祯心惊胆战。

御史中丞,包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包拯就是那位坐整日在开封府大堂上,黑脸不讲人情的铁面判官。事实上,包拯一生经历了很多岗位,这位庆历年间的监察御史,除了早年干过知县、知州,后来还担任过三司户部判官、转运使、安抚使、知谏院等一系列职务,期间还充当了一次出访辽国的大使,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监察到外交、军事,一个人干了个遍。皇祐四年,包拯获得了龙图阁直学士的贴职,因此留下了“包龙图”的称号。

包拯清廉刚直,眼里容不得沙子,经历了那么多岗位,他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弹劾。凡是他瞅准要弹劾的人,向来是死咬不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在包拯弹劾过的达官显贵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外戚张尧佐。

庆历、皇祐年间,赵祯最宠爱一个张姓妃子。她本是一个小地方官的女儿,因为姿容出众、性情柔媚而得宠,庆历八年获封贵妃。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他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因为政务能力很差,在官场上口碑不佳。可是,因为张贵妃独得圣宠,又喜欢给赵祯吹枕边风,张尧佐也跟着飘了起来,官位一路高走,居然先后当上了开封知府、三司使。

不过,宋代的台谏官可不是好惹的,每次张尧佐升官,赵祯都要做好迎接唾沫洗礼的心理准备。到了皇祐二年,由于张尧佐的升官问题,赵祯和台谏官的矛盾更趋白热化。因为,在这样提拔下去,张尧佐就要成宰执大臣了!

在宋代,宰执大臣的选任一般是从翰林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这四个岗位上的官员提任,人们称之为“四入头”。而这个张尧佐眼下已经干过其中两个岗位,再提下去,难不成真要登阁拜相?

所以,一等张尧佐做上三司使的交椅,本着防患未然的态度,台谏官争相上书抗议。包拯当时的职务是知谏院,这种事情当然少不了他。老包的言辞最为激烈亢奋,直说张尧佐啥都不懂(是非倒置,职业都忘),还占着高位沾沾自喜,纯属寡廉鲜耻(洋洋自得,不知羞辱)。

闰十一月,在台谏官的围攻下,赵祯免去了张尧佐的三司使职务。但是,如此一来,张贵妃那里是交待不过去的。于是,过了几日,赵祯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 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

宣徽南院使是总管内廷事务的大官,其他三个职衔也是尊贵无比。如此一来,虽说张尧佐实际执掌权力略逊一筹,但一人身兼四衔,也算荣耀至极了。

拿掉一顶帽子,又多了四顶帽子,罢官还罢出好来了!台谏官们立刻集体炸窝。

诏书刚下,包拯那篇还散发着墨水气息的奏疏已经到了赵祯面前。如果说,前面的奏疏语言比较激烈的话,现在则是直接开骂了。包拯认为,上面四个职衔,只有立下大功的勋臣才配享受,张尧佐靠裙带关系爬上来,已经够便宜他了。这号人,简直就是时代的垃圾,白天冒出来的活见鬼(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有什么资格窃取高位?包拯开炮后,其他台谏官纷纷响应,有人甚至以辞职为要挟。

赵祯见到大伯子被骂得这么惨,火冒三丈,干脆强硬到底。其实他也举得很委屈,自己贵为天子,只是给亲戚多发了几个虚衔,你们怎么就不依不饶呢?这回我还就一意孤行了!

见赵祯死不回头,包拯决定改变分头上书的做法,搞一次集体辩论。借着一次朝会的机会,他带着七个台谏官气哄哄地站了出来。不过这回赵祯也有心理准备,先下嘴为强:“你们是不是又要拿张尧佐说事?我告诉你们,那个节度使,也就是一个粗官,你们争什么争?”

不得不说,经过多年的唇齿切磋,赵祯同学的辩论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避开宣徽南院使等几个职务不说,单挑“节度使”说事。因为节度使是武官阶,在这帮清高的文人眼里,此类武职最看不上眼。你们不是嫌武人粗鄙吗?封张尧佐一个节度使总可以吧?

然而,残酷的事实证明,赵祯就算长十张嘴也不是一个台谏官的对手。这回,不用包拯亲自出马,殿中侍御史唐介已经站了出来,轻飘飘地回了一句:“节度使恐怕也不能算粗官,我记得当年太祖、太宗都曾做过节度使。”

别忘了,把老祖宗拿出来吓唬皇上,那是每一个台谏官的必修课。赵祯听了唐介的话,气得脸色煞白,说不出一句话来。

迫于压力,赵祯免去了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两个官衔,以平息争议。

升官梦被搅黄后,张尧佐并没有死心,过了一年多,觉得风头已过,又开始怂恿张贵妃在赵祯耳朵边碎碎念。赵祯心一软,就想试着重新任命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

一日上朝前,张贵妃为赵祯做足了思想工作,千叮咛万嘱咐:这次一定得把事情办成!赵祯拗不过她,硬着头皮在朝堂上旧事重提。

这还了得?要知道,我们的包龙图还在谏官的位置上呀。赵祯话刚出口,包拯就反击了:“张尧佐现在腆着脸要当宣徽南院使,将来肯定还惦记着入中书、枢密院,甚至还做梦当上使相。陛下想赋予张尧佐这样尊贵的官职,难免又要引发争议。为了以绝后患,不如把张尧佐调离京师,到外郡任职。”

包拯意识到,只要这个张尧佐还留在京城,就难免继续生事,这回非得来个彻底了断不可,把这个讨厌的家伙赶得远远的。

赵祯感到事情难办,又想支支吾吾搪塞过去。可包拯岂是这么容易打发的,继续在殿上说个没完。看着满脸激奋的包拯,赵祯心里叫苦不迭,早知道老包火力依然这么猛,压根就不该答应张贵妃。

眼见包拯得理不饶人,有加班开展思想教育的苗头,赵祯抽身想走。不料,包拯大步上前,一把拉住赵祯的袖子,继续说得兴起……

事情没办成,赵祯灰溜溜地回到了宫中。张贵妃一见赵祯回来了,连忙上前去问事情办得怎么样?赵祯被包拯教育了整整半天,正憋屈着呢,眼前又来个催债的,顿时火起:“宣徽使、宣徽使,你就知道宣徽使,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溅到我脸上了!”

包拯任知谏院以来,弹无虚发。几年里,他弹过地方高官,弹过皇亲国戚,弹过当朝宰相(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乃至被人戏称为“包弹”。

嘉祐元年十二月(1056),包拯出任开封知府,要说这个岗位确实特别适合他。京城里住着无数权贵子弟,最难办的就是执法如一。包拯到任前,开封百姓递交诉状都需要转手府衙的吏员,其中滋生了很多腐败。包拯一到任就改变了这个老规矩,允许百姓直接在府堂上控诉,由他老包直接现场办理!由于,包拯执法公正严明,向来是天皇老子都不管,没干多久,就把京城里的权贵子弟收拾得服服帖帖,京师盛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嘉祐三年(1058),六十岁的包拯转任御史中丞,重新回到了台谏序列。显然,包弹的威力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回,包拯加入了建议立储的行列。

包拯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屁股还坐热,就向赵祯进言:“东宫已经虚位很久,天下人都为此担忧,众臣多次进言,可就是不见陛下有什么表示,不知陛下这么长时间不做决断,究竟是什么原因?万物都有根本,太子就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不立,那是要有大祸的!”

一听包拯的话,赵祯立刻不高兴了。

什么原因不立太子?你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当然是想有一个亲生儿子来继承皇位啊。如果严格计算时间,赵祯和众臣的三年之约还没到呢。

赵祯心里很不痛快,狠狠地反问了包拯一句:“那么,你想立谁为太子呢(卿欲立谁)?”

这可是一句非常重的话,因为朝臣固然可以建议立储,但绝不允许私议皇位人选。赵祯这么说,等于是怀疑包拯勾结皇室子弟,图谋大位。

可包拯就是包拯,脸不变色地回道:“我本没有什么才能,却肩负了御史中丞的重任。之所以请求陛下立太子,全是为了大宋的万世江山考虑。如果要问我想拥立谁,那就是怀疑我。我也是个老人了,自己也没个儿子,难不成还能为自己的后人谋好处?请陛下明查就是了!”

赵祯见吓不倒包拯,只好淡淡地应付了一句:“这事你我再考虑考虑。

在台谏系统里,除了包拯,火力最猛的要属唐介,没错,就是那位当年一句话噎死赵祯的殿中侍御史。

如果说,包拯是言官中的大口径火炮的话,唐介就是一把狙击枪,火力不大,但枪枪命中要害,在立储这件事上,唐介又和包拯站到了一起。

同年九月,那个整天想着当大官的张尧佐去世了。这位总是添麻烦的大伯子一走,赵祯倒轻松了不少,想起当年的激烈交锋,赵祯逮住机会,揶揄唐介:“你们言官说话有时候就是危言耸听,你们总以为我重用了张尧佐,就好比当年唐明皇误用了杨国忠,会落得离京避难的下场。你看现在这结果,我就是真让张尧佐做了宰相,也不会和唐明皇一样嘛。”

唐明皇李隆基晚年误用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搞得朝政昏聩。安禄山起兵叛乱,也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名。李隆基最后落得外逃蜀地的下场。估计此前进言的时候,言官们没少拿这个例子吓唬赵祯,所以,这回赵祯又把它搬出来和唐介打趣了。

唐狙击清了清嗓子,认真地回道:“现在看来,陛下重用了张尧佐,倒真的未必出现狼狈离京的结果。”

听唐介这么一说,赵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难得在辩论中胜了一回。我说嘛,你们就知道小题大做。

不过,还没等赵祯得意完,人家唐介就补刀了:“但是,陛下一旦出现了离京避难的祸事,恐怕还不如唐明皇呢。”

这又怎么个说法?顿时,赵祯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唐介继续说道:“人家唐明皇离京避难了,至少还有个儿子唐肃宗站出来匡扶社稷呀,陛下能依靠谁呢?”

太伤人了,捅到心窝里去了!

绕来绕去,居然又被他绕到了立储问题上,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听完唐介的话,赵祯脸都气绿了。

没辙,谁让自己没儿子呢。

值得庆幸的是,自从到了嘉祐三年的下半年,众臣们要求立太子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倒不是他们学乖了,一切都因为后宫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妃嫔有孕!

(0)

相关推荐

  • 《清平乐》中的仁宗皇帝,究竟有多少辉煌过往?

    大热古装剧<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仁宗皇帝与各路人马层层过招,辉煌的仁宗盛世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仿佛走入了清明上河图般的瑰丽画卷.   <清平 ...

  • 宋仁宗的最后一年时光,包龙图登场了

    北宋皇祐六年(1054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张贵妃突然暴病身亡. 张贵妃是赵祯除了母亲之外最爱的女人,本来,张氏是有机会做皇后的,由于刘太后的干预并自作主张,立了郭氏为皇后,以张氏为才人. 郭皇后被废后 ...

  • (宋史连载007)谁是“黄袍加身”的原著作权人?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二章 士兵岁月 黄袍 郭威成了开封的主人,以现在的形势,他完全可以创立一个新的朝代,自己过把皇帝瘾. 但他没有马上这么做,倒不是如何高风亮节,只是因为确实没人提这档子 ...

  • (宋史连载006)兵贵神速,后周太祖郭威的成功之道!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二章 士兵岁月 起兵 李业的密令还没送到,郭威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 十一月十四日,没等粉丝向郭威泄密,一封来自澶州(河南濮阳)的密报已经送到了郭威手中,详细报告了京城 ...

  • (宋史连载005)担忧的事情发生了,就不用再担忧了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二章 士兵岁月 飞来横祸 乾祐三年(950)五月,刚回京不久,郭威又接到了任务,这回目的地是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北方一个重要的边防据点. 原来,辽国的入侵形势日益严 ...

  • (宋史连载004)鲁智深原型=宋太祖的首任大BOSS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二章 士兵岁月 郭威 历经奔波,赵匡胤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北方,一支军队正在招兵买马,赵匡胤参加了这支队伍,成为一个普通士兵. 其实,这种工作准入门槛低(身 ...

  • (宋史连载003)就业三部曲:满怀豪气、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一章 成长 转机 赵匡胤的出走,说文雅点是寻求创业机会,说粗点就是找工作.但凡找工作这种事情,往往要经历满怀豪气--唉声叹气--垂头丧气三个阶段. 记得大学毕业那会, ...

  • (宋史连载002)五代十国,怎一个“乱”字了得!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一章 成长 乱世 走出家门,赵匡胤第一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他所身处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专称--"五代十国".对于这段岁月,最简单的概括就是 ...

  • (宋史连载001)两次求职遭拒后,他走上开挂人生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一章 成长 军营生活 公元947年,复州城. 防御使王彦超正在府中闲坐,忽然接到手下军士奏报,说是一个年轻人想要见他. 王彦超原本是朝廷禁军的一位中级将领,无奈新的王 ...

  • 宋史连载000 我自宋朝来,来说宋朝事

    自 宋 朝 来 说 宋 朝 事 嘉祐二年,三月,丁亥,本朝礼部放榜的日子. 今天这个日子,值得我铭记一生,也必将成为我大宋朝科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又双叒叕落榜了.第十二次!据礼部完全统计,我成功 ...

  • (宋史连载121)范仲淹上书说十事,推开“庆历新政”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二章 庆历新政(二) 十件事 庆历三年(1043)五月起,赵祯开始频繁召见范仲淹.富弼等宰执大臣,心急火燎地催着他们提出富国强兵的方略.可是,范仲淹.富弼等人似乎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