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人忆 | 最忆儿时家常饭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最忆儿时家常饭

——童年纪事之四十

文/老农民

年过七十,胃动力已大不如前,好像看见什么也不似年轻时那么吃着香。可假如有人问起,说,嗨,老汉儿(hànr),说说你现在最想吃的饭是啥?我会毫不迟疑回答道,老家的家常便饭。当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自己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小时候吃的那些东西,越老了越觉得正对胃口,也越来越想望它们。可就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有些还可以吃到,有些只能望洋兴叹,再无福分享受。鉴于此,简单作个回顾,作精神上的分享,也算是对可怜的潜意识的交代……

一,和子饭

和子饭是我首先想到的第一种最爱吃的饭。它是上五台人最普通也是最常吃的一种饭,它恐怕是我一生当中喝的最多,帮助最大,最为喜爱的饭食。说来普通,可想要做成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和子饭,也需加心在意。

做和子饭,先添水,再烧火,水响了下一定量的小米,水开了再把去皮的山药蛋熬进去,当然有西葫芦或者北瓜时还可以添加,每到秋天还可以熬些小蔓菁,小胡萝卜等。熬呀熬,煮呀煮,快熟时放些盐,不咸不淡正正好。不要以为已经万事大吉,还有几道工序完成,才是完美的和子饭。先是下面,这面可以是现擀的白面条,也可以是现成的挂面。这两样东西,我们小时候不是随便可以吃上的,一年之中也只有很少的几次。那时,最好的和子饭就是搁护(五台方言,意为添加或放入)现擀的细豆面面条。下了面,还有一个程序要完成。那就是把饭锅(指小锅)端起,趁着余火,在大铜勺里倒一点麻油,放在火上,等油烧热,把切好的葱或韭菜放进去(一般是夏秋是韭菜,冬春是葱),炒熟了,趁热伸到饭锅里,它要"哧溜"响几下,表示两者已经有了亲密的零距离接触。这就是俗称的"炝锅"。这时稀饭的表面已是油花遍布,葱花(韭花)喷香。这几声响即预示着一锅完美的和子饭已在眼前,单等分享。这时,咱们套用一句俗语叫“心急喝不得和子饭"(原来的叫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盖上锅盖,略微放置三五分钟,再揭开来看,表层的油花完全不见,已经水乳交融到"饭髓"之中,只有葱花在那里向您频频招手,好像是说“来吧,来吧,快来吧"。端上这么一碗和子饭,手拿一个烤好的窝窝头,趷蹴在街上,喝一口和子饭,就一口窝头,那井水的甘甜,小米的清香,山药蛋的绵软,混和的感觉直冲脑心,可是爽着呢。当然免不了周围有羡慕的目光朝这里飘上几眼,顿觉身心舒畅。

就我所知,这可以算是上五台极好的和子饭。当然,在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一个月之中真也喝不了几顿,更多是下面这一类和子饭,也叫撒面饭。去掉了下面条和炒葱花两个程序,熬好了稀饭,往里面撒几把面,也是极好的和子饭。当然这撒饭面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好的是专门泡制的撒饭面,把莜面颗粒炒炒,把瘪谷也过一下火锅,再和些黄豆,然后磨成细面专门撒饭,记得也挺好喝。没有了专门的撒饭面,临时撒把莜麦面,光汤汤喝着也香。粗糙的主妇没有精心准备,临时刷几把玉米面也可应付。

一锅和子饭,主要成分是小米和山药蛋,而这两种的食材的营养价值又是极高的。中国已有几千年种植谷子的历史,小米号称"小人参",它具有滋阴养血、健脾和胃、除热解毒、和中益肾、除烦止渴、补益虚损的功效。病人,产妇常常把它当作扶正去邪恢复健康的主食,可见小米实在是宝中之宝。

二山药蛋(又名马铃薯,土豆,洋芋),原产南美洲,被誉为“土中的苹果"。营养价值不仅很高,而且营养成分多样化。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有健脾和胃,益气调中,通便止痛的效果。所含蛋白质可与鸡蛋媲美,有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所含维生素C,维生素B是苹果的四倍。半斤新鲜土豆足够一个人一昼夜所消耗的所有维生素。它还是高钾低钠的食物,对于消肿降压有特效。

也许我们对于一锅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和子饭,已经习以为常,无动于衷,甚至有些觉得它土气十足,不上挡次。其实你哪里知道,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几百年生存生活经验一点一滴总结出来的,经历无数次的增减选择,才确定为今天最好的配料,因此它不仅是普通的日膳,同样是更珍贵的药膳,是维持体能维护健康的良药。

因为和它的从小亲蜜相伴,我一直非常喜欢和子饭,以至后来三不六九(五台方言,意为不时地,隔很短时间)总想着做一锅顶尖的和子饭来打打瘦虫,满足一下久久的想望。

普通老百姓的胃肠,接纳不了生猛海鲜的考验,想要身心安宁保元固本,那就选择和子饭吧!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0)

相关推荐

  • 老家的灶台

    老家的灶台 冯俊田 在我们老家,生火做饭是靠灶台来完成的. "尺八的灶台,二尺的炕",指的是高度.老家的灶台又宽又长,灶台上面一般埋设着一大一小两口生铁锅,大锅用来烧水蒸饭的,是主 ...

  • 妈妈的味道

    文/王丽芳 有一种味道,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味道:有一种味道,是我们深深眷恋的味道:有一种味道,是我们终身难忘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 儿时,一看到自家烟囱里飘出一缕缕柔柔的轻烟,便会立刻飞奔回 ...

  • 郭宏旺 : 硬 豆 稀 饭

    :睡不好觉 御恒堂二十七味舒眠贴解你烦恼 扁豆稀饭 硬豆稀饭 郭宏旺 北纬38-40度,地球神奇无比的黄金分割带.加上独特的气候和地形,孕育了大同地区丰富多样的农特产品,大同地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杂粮 ...

  • 小时候的味道【​李瑞琴】

    一高中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个图片,图片配文: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恰好也是我小时候吃过的"菜饭",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吃过的"美食".   我小时候后吃得不好,但已经能吃 ...

  • 散文天地 | 刘持跃:玉米糁稀饭

    文: 刘持跃  / 图:堆糖 古往今来,老家人一年四季的早饭,多数人家都是喝玉米糁稀饭.为啥叫喝玉米糁稀饭?而不叫吃玉米糁稀饭?因为:一是玉米糁稀饭的饭稀,不稠糊:二是玉米糁稀饭的味淡,不放盐.饭稀, ...

  • 五台人记忆中的儿时捡秋粮食

     作者简介:缘又圆(网名),老家五台.生活中大家叫她卫卫,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回忆儿时捡秋粮食 文/缘又圆 秋天,庄稼收完后,田间地头总会洒落一些粮食,这时我们这些小孩们就有了一项重要的任 ...

  • 五台人忆 | 儿时玩耍

     作者简介:张柱章,五台东雷人. 玩耍 文/张柱章 记得我小的时候,胆子特别小,都不敢到大街上去玩耍,因怕别的淘气孩子们打我骂我欺负我,就是窝在家里和堂弟命章与弟弟瞎玩. 有时憋闷或出于好奇,也会偶 ...

  • 五台人忆 | 儿时记忆中的茹村供销社

     作者简介:张晋萍,五台县茹村乡东茹村人,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了,父母均已离开. 儿时记忆 --供销社 小时候的茹村供销社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图1)是卖副食的门市,按票供应才可卖到油盐酱醋茶,烟酒 ...

  • 五台人忆 | 儿时记忆《采蘑菇》

    作者简介:卫卫,老家五台,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儿时记忆 采蘑菇 蓄一杯热茶,倚窗而坐,绵绵的秋雨,飘飘的落叶,不禁使我想起了儿时 ,想起了儿时采蘑菇,想起了跟着姥娘舅舅生活在农村的经历,顿时一 ...

  • 五台人忆 | 爸爸的故事

    作者简介:刘华,五台县人,现居太原,国企小职工一枚. 在我记忆以来,父亲的工作不是高官,不是商人,就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说这话之前我没有想博得任何人的同情,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跟我一样状况的还有很多 ...

  • 五台人忆 | 父亲

    作者简介:山水间(网名),五台人,小名 虎虎,忻州工作. 父亲 收回最后一瞥目光,我默默地注视着墓匠师傅将父亲墓前的石板扣上,就在我转身即将离去的瞬间,千种惆怅,万般痛楚突然涌上我的心头.父亲啊,我们 ...

  • 五台人忆 | 1968年5月的某一天

    作者简介:陈大宁  :五台人.下过乡,放过牧,上过大学,教过书.现已退休. 那年草青青 1968年5月的某一天,呼市各中学老三届(包括初高中)百十多名同学在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的欢送人潮中登上开往草 ...

  • 五台人忆 | 温柔的力量

    作者:周龙翔,56岁.山西五台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现在广州工作. 温柔的力量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九日,母亲入土为安,回到了家乡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的半山仙境. 母亲于一九三一年农历十一月初二出生于五台 ...

  • 五台人忆 | 杨树叶勾起的回忆

    作者简介:卫卫,老家五台,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巧儿得知我和梅子回到了五台,特意到村里砍回不少的杨树枝,约好让我俩去她家摘杨树叶子. 好多年都没有吃过杨树叶了,我们兴奋不已.小时候,春天常吃嫩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