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辩证基础知识(收藏版)
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1. 阳虚证表现:虚寒之象( 气虚)
2. 阴虚证表现:虚热之象( 血虚)
二、气病证治
1. 气虚证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加重 , 头晕目眩,自汗,脉虚,舌淡嫩以疲乏、气 短、脉虚、动则加重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虚益气
2. 气陷证
【临床表现】气虚 内脏下垂 , 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见腹部坠胀, 或见脱肛、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的现象。舌淡、脉弱等,为气虚的指征。 体瘦而弱,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
治法:益气升提
3. 气不固证
表现:气虚 或自汗不止;或遗尿;或大便失禁;或崩漏、滑胎;或遗精等。
4. 气脱证
【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神情淡漠或昏愦无知,大汗不止,口开目合,手撒身软, 二便失禁,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
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辨证的基本点。
5. 气滞证
【临床表现】胀痛、窜痛、攻痛,时轻时重;按之无形,随情绪而变化,脉弦。 以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痛、窜痛。
治法:理气行滞
6. 气逆证(肺气上逆 ,胃气上逆,肝阳上亢,肝气上逆。)
【临床表现】 咳嗽,呼吸喘促;呃逆,呕吐,嗳气,呕血;头痛,眩晕,甚至昏厥、 咯血。以 咳喘或呕吐呃逆等为突出表现。
治法:理气降逆
二、血病证治
1. 血虚证
【临床表现】面白淡白或萎黄,唇、爪、眼睑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发 麻,四肢拘急不利,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血养血 方药:四物汤
2. 血脱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四肢逆冷,舌色枯白,脉微或芤等。
3. 血瘀证
【临床表现】 1. 局部刺痛,痛处不移而拒按,常夜间加重; 2. 局部肿块,质硬,按之不移; 3. 唇、甲紫暗,或皮下、舌上有瘀点瘀斑,或皮肤丝状红缕,青筋显露。 4. 出血色紫暗,或夹血 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 5. 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 6. 舌质紫暗或有青紫色斑点 7. 脉涩,或 结代,或无脉。
治法:活血化瘀
4. 血热证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失眠甚则燥扰发狂、神昏谵语;或见各种出血色深红,或发斑 疹,或为疮痈;舌质红绛,脉数疾等。血热证以身热口渴,斑疹吐 、烦躁谵语、舌红绛、脉 数有力等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
5. 血寒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局部肌肤紫暗、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月经后期, 经色紫暗夹血块;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或弦涩等。
治法:温经活血
三、辨津液证候
1. 津液不足病证 表现:咽干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结,小便短少黄赤,舌红少津,脉细、治 法:养阴增液
2. 水液停滞证
(一)水肿
1. 阳水
【临床表现】发病急,恶寒发热身痛,眼睑面部先肿,渐及全身,尿少,身重,体倦,脘闷纳 呆,苔白腻,脉浮或濡。
治 法:由表证者,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无表证者,健脾利水
2. 阴水
【临床表现】发病慢,全身浮肿,下肢肿甚,尿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 软,纳少便溏,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二)痰证
1. 风痰(肝风夹痰上扰清窍)
【临床表现】痰清稀多沫;眩晕面青,胸胁满闷,时有躁怒,苔白腻,脉弦。
治 法:祛风豁痰。
2. 热痰(邪热煎津成痰,上犯于肺)
【临床表现】咯痰黄稠,咽喉肿痛,心中烦热,甚则发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豁痰
3. 寒痰(寒凝为痰,上犯于肺)
【临床表现】痰清稀,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温肺化痰
4. 湿痰(脾虚湿聚为痰,痰浊犯肺)
【临床表现】痰白滑量多,易于咳出,身重体倦,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化痰
5. 燥痰
【临床表现】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鼻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润燥化痰 脏腑辨证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
心的生理病理:
1. 心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 气 虚 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剧,舌淡,脉虚 )
治 法: 补益心气;
2. 心阳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或痛 阳虚(畏冷肢凉,面唇青紫,自汗,气短,舌淡胖或紫 暗,苔白滑,脉弱、结、代)
治法:温通心阳;
3. 心阳暴脱证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 心痛剧烈 、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神志模糊 、昏迷不醒。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附: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鉴别表
证候 相同点 不同点
心气虚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 面色淡白或 白,舌淡苔白,脉虚
心阳虚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 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
心阳暴脱 突然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神志模糊或昏迷。 (舌质淡紫青滑,脉微细欲绝)
4. 心血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血虚证(头晕,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色淡, 脉细无力)
治法:养血安神
5. 心阴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阴虚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安神
6. 心火亢盛证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便秘尿赤,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口舌生疮,或小便赤 涩灼痛,尿血 或狂躁谵妄,神识不清 或见吐血、衄血。
治 法:清心泻火
7. 心脉痹阻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瘀血: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
痰浊: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阴寒:或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胀痛,胁胀,常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治法:化瘀散结,宣痹通阳;
8. 痰迷心窍证
【临床表现】本证常见于癫、痫及痰厥 等病证:
感受湿浊之邪:(痰厥)临床见面色晦滞、脘闷呕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中痰鸣,甚则 昏不知人,苔白腻脉滑。
癫证:临床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语,举止失常 , 苔腻,脉滑。
痫证:临床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中如 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人,苔腻脉滑。
9. 痰火扰神证
【临床表现】 外感热病:可见发热烦躁, 面赤口渴, 气粗,便秘尿黄,吐痰色黄, 或喉间痰鸣,胸闷,或见神昏谵语;狂证:可见心烦不寐, 甚则狂越妄动, 打人毁物,胡言乱语, 哭笑无常,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0. 瘀阻脑络证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痛处固定不移, 痛如锥刺;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 或健忘、 失眠、心悸,或见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1.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咳喘无力,少气声低 , 痰液清稀,或自汗,畏风,易感冒(卫表不固) 气虚证(疲 乏、气短 , 动则尤甚 , 舌淡苔白,脉弱 )
治法:补益肺气
2. 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阴虚证
治法:滋阴润肺
3. 风寒犯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痰清稀 表 寒 证,恶寒微发热,鼻塞,流清涕,无汗,头身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 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 表 热 证(鼻塞,流浊涕,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或咽喉疼 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5. 燥邪犯肺证
【临床表现】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或痰中带血 ,燥 证:口鼻咽干,发热微恶风寒,苔 薄白干,脉浮数或浮紧
治法:润燥宣肺止咳;
6. 肺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咳嗽息粗,甚则鼻煽, 胸痛,咽喉肿痛 实热证(发热,口渴,小便黄,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肺泻热,止咳平喘;
7. 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黄稠量多胸闷气喘痰鸣,甚则鼻煽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实热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内盛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8. 寒痰阻肺证
【临床表现】咳喘,痰白清稀量多 , 易咯出,胸闷,或喉间有哮鸣音,形寒肢冷,口淡不渴,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紧或滑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9. 饮停胸胁
【临床表现】胸廓饱满,咳唾引痛,头目眩晕,苔白滑,脉沉弦
治法:温肺化饮
10. 风水相搏证(阳水)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方药
无表证者,健脾利水
第三节 脾胃病辨证
1. 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 纳少腹胀,便溏,或浮肿 ,面色淡白或萎黄,或消瘦、或肥胖; 气虚证: 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治法:健脾(益胃)补气;
2. 脾气下陷证
【临床表现】脾气虚证 升清无力(头晕目眩,久泄久痢,便意频数;脘腹坠胀,胃下垂、子 宫脱垂,脱肛等)
治法:健脾益气升提;
3. 脾阳虚证
【临床表现】脘腹隐痛,喜暖喜按,纳少腹胀,便溏,或浮肿,小便不利 ,或带下清稀量多, 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阳健脾
4. 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出 血 症(便血、尿血、衄血、崩漏、月经量多) 气血虚证(乏力、食少便溏、 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5. 寒湿困脾证
【临床表现】 纳少便溏,脘腹痞闷胀痛;呕恶身重;或身目发黄, 晦暗如烟薰;或浮肿、尿少; 或妇女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沉细
治法:散寒利湿,温运脾阳;
6. 湿热蕴脾证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呕恶口苦;头身困重,身热不扬;或面目身黄,鲜明如橘 皮;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运脾;
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
1. 肝血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或夜盲;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肌肉瞤动,爪甲不荣,或见妇女月经 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治法:养血补血;
2. 肝阴虚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目涩,视力减退,手足蠕动, 胁肋隐隐灼痛;舌红少津, 脉弦细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
3. 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咽部异物感,或瘿瘤,或瘰疬,或胁 下癥块,妇女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病情轻重与情志 变化关系密切。
治法:疏肝解郁;
4. 肝火炽盛证
【临床表现】 头晕胀痛, 面红目赤, 口苦口干,耳鸣,急躁易怒, (气火上逆),或胁肋灼痛, 或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脉弦数 热象(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 苔黄,)
治法:清肝泻火;
心火亢盛、肺热炽盛、胃火亢盛、肝火炽盛四证鉴别(类型相同症不同)
心火亢盛:恶热喜冷、面红耳赤、烦渴饮冷、身热躁扰、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 干脉数而有力,烦躁不眠、甚则狂谵神昏、舌尖红绛、口舌生疮
肺热炽盛:咳喘鼻煽、痰黄稠、胸痛或咽喉红肿热痛
胃火亢盛:胃酸灼痛、消谷善饥、口臭牙龈红肿热痛
肝火炽盛:头晕胀痛、耳鸣如潮、胸胁灼痛,脉弦数
5. 肝阳上亢证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阳亢于上),或见腰膝 酸软,或见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
6. 肝风内动证
( 一) 肝阳化风证
【临床表现】 头摇,或见肢体震颤, 项强,(动风),或见语言謇涩, 甚或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喉中痰鸣,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风痰阻络),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赤,急躁 易怒,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
( 二) 热极生风证
【临床表现】 高热、神昏 动风(实),手足抽搐, 颈项强直, 两目上视, 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热熄风;
( 三) 阴虚动风证
【临床表现】动风(虚) 肝阴虚,手足蠕动,震颤,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 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熄风;
( 四) 血虚生风证
【临床表现】动风(虚) 肝血虚,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 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细、弱) 。
治法:养阴息风
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
1. 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腰膝酸冷或痛、性欲减退、夜尿增多,面色晃白,或黎黑,精神萎靡,或男子阳 痿,女子宫寒不孕, 或畏寒肢冷, 或小便清长, 或久泻不止, 五更泄,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尺部尤甚。
治法:温补肾阳;
2. 肾虚水泛证 水肿
【临床表现】浮肿,腰以下尤甚,尿少或心悸咳喘、腹胀,腰膝酸冷,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 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壮阳,化气行水;
附: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四证鉴别,证候相同症状不同
心阴虚: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咽干消瘦、溲赤便干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心悸、失 眠、健忘
肺阴虚:咳嗽、痰少或干咳甚则咯血、声音嘶哑
肝阴虚:头晕目涩、耳鸣如蝉、视力减退、手足蠕动、胁肋隐痛
肾阴虚: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经少经闭或崩漏,发脱齿落
3. 肾精不足证
【临床表现】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智力低下;男子精少不育,女 子经闭不孕, 性机能低下;成人早衰, 耳鸣耳聋,健忘恍惚, 神情呆钝,两足痿软, 动作迟钝, 发脱齿摇,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肾精;
4. 肾气不固证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或尿后余沥,或遗尿,尿失禁,夜尿增多,男子滑精早泄 ,女子带 下清稀或胎动不安,神疲乏力,耳鸣腰酸,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肾固摄;
附: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 ( 肾气不固、肾不纳气 ) 四证鉴别,证候相同症状不同
心气虚:面唇淡白、气短,神疲乏力、头晕,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舌淡嫩、
脉虚:心悸怔忡、胸闷 肺气虚:咳喘无力、痰清稀、自汗恶风易患感冒
脾气虚:纳少、腹胀、便溏、或消瘦、或浮肿
肾气虚:肾气不固、腰酸耳鸣、尿频、遗尿、余沥不尽、滑精、带盛、月经淋漓,胎动易滑、
肾不纳气、久病咳喘、呼多吸少、腰酸耳鸣
辨腑病证候
1. 胃气虚证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或痞胀,食欲不振,嗳气,面色萎黄+气虚证
2. 胃阳虚证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
3. 胃阴虚证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灼痛,饥不欲食,或嘈杂,干呕,呃逆 阴虚证
治法:滋阴养胃;
4. 胃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口臭或消谷善饥或齿衄,牙龈肿痛 实热证 :渴喜冷饮,便秘 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
5. 寒滞胃肠证
【临床表现】脘腹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呕 恶 实寒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 淡不渴,或泛吐清水,舌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 。
治法:温阳散寒,调气止痛;
6. 食滞胃肠证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 或见肠鸣腹痛,泻下不爽,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7. 胃肠气滞证
【临床表现】胃脘胀痛、走窜不定,痛而欲泻,泻而不爽,嗳气、肠鸣、矢气后痛减;或无肠 鸣、矢气而胀痛加剧,或大便秘结,苔厚,脉弦。
8. 肠热腑实证
【临床表现】 高热,或日晡潮热, 脐腹部硬满疼痛, 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气味恶臭, 汗出口渴, 甚则神昏谵语、 狂乱,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厚而燥, 或焦黑起刺, 脉沉数有力, 或沉实有力。
10.肠燥津亏证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干燥难下,数日一行,口干,或口臭,或伴见头晕,舌红少津,苔黄 燥,脉细涩。
11. 肠道湿热证
【临床表现】 腹痛,下痢脓血, 里急后重, 或暴注下泻, 色黄而秽臭, 肛门灼热, 身热,口渴, 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12. 膀胱湿热证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小腹胀痛,尿道灼痛;小便黄赤短少,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可伴有发热,或见腰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13. 胆郁痰扰证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或见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或头晕目 眩,口苦,呕恶,或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脏腑兼病辨证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
1. 心肾不交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心神被扰) 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遗精
治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2. 心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
心阳虚:心悸怔忡,胸闷气喘,唇甲青紫
肾阳虚:浮肿,小便不利,腰膝酸冷
阳虚: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弱
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
3. 心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气虚) ,咳喘胸闷,动则尤甚,痰液清稀(肺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 言,自汗头晕(气虚证) ,舌淡苔白,脉弱或结或代
治法:补益心肺;
4. 心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心血虚 )纳少,腹胀,便溏;或肌衄(脾气虚 )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 (气血不足 )舌淡嫩,脉弱
5. 心肝血虚证
【临床表现】
心血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肝血虚: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麻、震颤,肌肉瞤动、或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血虚: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舌淡白,脉细
治 法:滋补心肝;
6. 脾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脾气虚:纳少,腹胀,便溏,或浮肿
肺气虚:久咳气喘,痰液清稀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舌淡苔白滑,脉弱
治法:健脾益肺;处方:六君子汤
7. 肺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肺阴虚: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或痰中带血,音哑
肾阴虚: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崩漏 治法:滋补肺肾;
8. 肝火犯肺证
【临床表现】
肝火: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口苦,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肺热:咳嗽,痰黄稠,甚则咳血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
9. 肝胆湿热证
【临床表现】胁肋灼热胀痛,口苦,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鲜如桔色或见 寒热往来, 或带下色黄秽臭, 阴部瘙痒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见小便短赤, 或见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10. 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气滞胃脘,脘胁胀闷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郁,情志抑郁,易怒,善太 息,纳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11. 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肝郁 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胸胁胀痛,脾失健运,纳少腹胀,便溏 治法: 疏肝健脾;
12. 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肝阴虚:头晕目眩,胁痛
肾阴虚: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或遗精 或月经量少,失眠多梦
阴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13. 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腰膝下腹冷痛,或浮肿,小便不利 ;或久泻久痢,或五更泻,完谷不化 面色晃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 即指在用药时一般应有所避忌。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三个方面。此外,还有证候禁忌。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有些药物相互配合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降低疗效。历代中医药书籍对配伍 禁忌药物品种的论述不尽相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这是前人的 经验总结。因此,对歌诀所记述的药对,必须采取慎重态度,避免盲目配合使用。
1.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苹,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列述了 3 组相反药,分别是: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 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 、贝母(川贝、浙贝) 、白蔹、 白及;蔹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2. “十九畏”歌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蓬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