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汗多=脾虚!一张方,补脾肺,收痰+收汗,令人玩味的医案|肺气虚|咳嗽|脾虚|中医|六君子汤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藏象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说,文老师,你给大家写的这些案例、验方,是哪里来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说,这些都是我平时收集、整理出来的。我趁工作之便,对这些前人的经验有所涉猎。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该拿出来,和读者、同行们分享了。
比如说下面我要谈的这张案例,就是源于我的日常收集。它最初载于1985年的《陕西中医》杂志。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当时是54岁。
这个人早在4年前就开始咳嗽了,受凉、劳累之后,咳嗽明显,动不动就发作,用了很多药都见效一般。
到后来,他咳嗽愈发严重。白色泡沫痰,大口大口地往外咳,而且呼吸气短,急促,控制不住地冒虚汗。一动弹,就虚汗淋淋。
怎么办?他这一次,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虚,稍数,舌淡红苔白,浑身乏力、食欲减少、面色特别不好。面容愁苦,显然已经被病折磨得不轻了。
在看到患者情况以后,医家仔细斟酌,一张方子跃然纸上,但见——
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3克,制半夏12克,陈皮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20克,代赭石20克,鸡内金10克,一共是5剂。
结果如何?五剂药用下去,患者多汗、咳嗽、吐白痰现象大大减少。效不更方,继续投用,十剂之后,状态继续改善。这时候,遵原方稍作加减,后续调养,三剂之后病告痊愈。随访两年,未曾复发。
其实,像医案里患者这样,平时咳嗽痰多、痰稀多沫,而且容易出汗乏力的人,有不少。部分老气管炎患者,就容易如此。所以,这验案和验方有一定代表意义,故而我拿出来和你分享。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这个人脉虚,舌淡红苔白,食欲不振、肢体乏力、多痰。你这能想到什么?是不是脾虚?脾虚,气血不足,所以脉道细弱空虚。脾不运化,胃不受纳,所以食欲不振。脾主肌肉。脾虚则气血不养四肢,所以肢体乏力,容易疲倦。脾不能运化,痰湿汇聚成痰,上输于肺,于是形成多痰。
接下来,你再看,脾属土,肺属金。脾土不足,不生肺金,所以肺气不足。肺气不足,收敛不及,于是肺气耗散,人就开始咳嗽、气短。
同样是脾肺不足,人体表卫气的生成和输布就出现异常(脾主生成卫气,肺主输布卫气)。卫气不能很好地固摄肌肤汗孔,所以自汗,容易外感。
可见,无论是痰多色白,还是咳嗽不已,抑或是多汗,其实都有一个根儿,就是脾虚,以及由脾虚导致的肺气虚弱(即所谓脾肺不足)。
这个时候怎么办?自然要补脾为主,敛肺止咳为辅。我们看看医案里的配伍——
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3克,制半夏12克,陈皮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20克,代赭石20克,鸡内金1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六君子汤的化裁。
六君子汤,载于《医学正传》,是我从前经常提到的一张方子。它的组成,就是陈皮、半夏、党参(原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它是四君子汤加陈皮和半夏而成。其主要作用,就是健脾,化湿痰。其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作为四君子汤的配伍,健脾益气,兼具燥湿利水之能。陈皮可以行气除湿,半夏可以燥湿降逆理气。六君子汤和四君子汤比起来,化解湿痰的效果更好。
由于医案里的患者,问题就在于脾气亏虚,湿痰内蕴,所以就用这六君子汤做底子,加上代赭石、五味子、山萸肉、鸡内金。其中,代赭石可以降肺气,五味子和山萸肉可以敛肺纳气,改善肺气虚弱、发病日久而出现的肺气耗散之态,鸡内金则善于健脾,并以其纳摄之性,辅助收敛肺气。
可以说,这个配伍,以健脾化湿痰为主,以敛摄、沉降肺气为辅,是标本兼治的一个配伍。
医案和道理,我都给你讲清楚了。读者朋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我跟你讲,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汗多,每天都爱出汗,一动弹就出汗,同时痰也多,爱咳嗽,痰量大颜色白质地清稀。而且,可能伴随类似乏力、吃东西容易恶心、总拉稀、脸色白,说话多了会觉得累,四肢不爱动弹。这样的人,我建议你,要考虑是不是脾肺气虚、湿痰内蕴。道理,我都给你讲清楚了,你反复看,反复琢磨。如果真有这个倾向,我建议你到中医院去,找中医好好看看。如果脉虚舌淡苔白腻,就可以考虑是这个问题。就用药调治而言,六君子汤本身就不错,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能在医师指导下,随症做点加减,更好。
总而言之,脾肺气虚、湿痰内蕴,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辨证类型。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备下了应对之道,就怕我们不学习、不了解、不会用。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