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恩·秋瑾酒诗浅析

国人皆知鉴湖女侠秋瑾乃辛亥革命前夕血溅轩亭的巾帼英雄,殊不知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鲜见的杰出的女作家,其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比起历代被后人传颂的那些女才子来毫不逊色。

从秋瑾著作遗存的统计数字看,由于生前“散弃”,特别是由于她遇难时,家人将其手稿“焚毁”,幸存于世的作品究竟占她整个著述的多少比例已经难以查考。

截止目前,收集秋瑾作品的诗文集,至少已有六个主要版本,共收集秋女士的各类作品278件,除去译文一篇外,文学作品为277件,不但数量不少而且质量很高。

中国历代女性作家并不少,胡文楷所纂《历代妇女著作考》共收录自汉至现代4000人。以著述之丰和造诣之深而论,佼佼者也只有李清照、朱淑真、李桂玉、秋瑾4人,可称为中国古代迄清末女界文坛之“四杰”。但即使拿名气最大的宋代诗人李清照与秋瑾相比较,以数量而论只相当于秋瑾的约三分之一,以艺术水准而论,两者大致相当,李的个别作品在表现方法和意境方面略胜于秋瑾。以风格而论,李属“婉约派”;绝大多数作品写得缠绵悱恻,“凄凄惨惨戚戚”。而秋瑾的诗词属于“豪放派”。以思想倾向而论,两人都是爱国诗人,但李清照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水准则普遍低于秋瑾。即使把视野拓宽到整个文坛,秋瑾仍不失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诗人与词家。况且,秋瑾为了民族和妇女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作为“人的价值”远超通常意义上的作家与诗人,加上她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与实绩,其人其文足以与日月同辉,堪称千古流芳。实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窂见的奇女子。

秋瑾身上有三魂:诗魂、酒魂、剑魂,三者合为一体。诗魂成就了才气,酒魂成就了胆气,剑魂成就了侠气。

秋瑾的善饮与豪放,在她亲友的回忆中屡见不鲜。留学日本期间,她除了与孙中山往来外,常与宋教仁、黄兴等把酒畅谈,讨论革命事宜。徐锡麟、陶成章赴日后,她也常同他们聚会,举杯互勉,抒发豪情。后来接受徐锡麟之邀,回绍主持大通学堂,并在徐办的东浦热诚学堂兼课。其间,常雇一叶扁舟,备酒一斤,虾 一碗,在去东浦的路上,边豪饮别赋诗。她还常去光复会员王子余家饮酒、吟诗。在盟妹吴芝瑾家喝酒后,还拔刀起舞,边舞边唱。直到牺牲前三天,还在家中与不明底细的兄长从容对酌,默默诀别。在其32岁的短暂而壮烈的人生中,可谓以酒为伴,以剑为友,以诗抒志,留下不少与酒有关的诗词与佳话。按照秋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一、借酒抒情,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月》。全诗为:

一轮蟾魄净娟娟,万里长空现镜奁。

照地疑霜珠结露,浸楼似水玉含烟。

有人饮酒迎杯问,何处吹箫倚槛传?

二十四桥帘尽卷,清宵好影正团圆。

写作此诗时,作者生活在湖南(含长沙、常德、湘潭、株州等地),经常借用自然界的景物,作为表达感情的寄托。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描写充满了美好、光明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夜月之下,似玉含烟,一片朦胧的景象。“有人饮酒迎杯问”句中的“有人”指李白。他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句。

同在湖南时期写的,还有《秋菊》。全诗为:

篱下墙边处处栽,千枝喜向谢庭开。

冷吟秋色寻新句,醉酹寒香拨旧醅。

帘卷西风人比瘦,时迎北雁客初来。

曾闻解组陶彭泽,圃露庭霜手自培。

注:寒香,指秋风之中的菊花香气。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旧醅:旧日酿的酒,杜甫《客至》:“樽酒家贫只旧醅。”醅,“酒未漉也”(《广韵》)。喝酒时须去掉浮沫,是为拨醅。宋欧阳修《病子怀子华原陵》:“酒拨浮醅绿似蚁”。秋瑾读过《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宝玉《秋菊》诗第三联有“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之句。

作者婚后闺中独处,有感于时光的变迁,对秋天的来临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喜悦。这是同时期其他诗作中所少见的。

1894年(光绪二十年),秋瑾20岁。这年春天,父亲秋寿南在湘乡厘金局总办任内结识了曾国藩族人曾五爷及湘潭富商王黻臣。二年后,22岁的秋瑾嫁给王黻臣的三子王子芳(1879—1909)。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王子芳通过买官,获得“工部主事”一职。瑾随带当差楚五、使女香莲,雇船进京,先住客栈,后住西城椿树胡同。寓京期间,结识了一批朋友。彼此之间,常有应酬。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5月5日,秋瑾在京与同乡远亲,时任商部会计司郞中的陶大均(1859—1910)、妻章氏(绍兴东关人),日本名叫陶啸琴子、妾倪苞荻漪(1881—1916),日本名叫陶荻子,淮北人。(陶姓系上海张园主人所赠),相识并往来。是年冬,瑾以所有首饰,包括龙兴翡翠镯一双,珠子、玉器、玉镯及衣服连同衣箱,委托陶荻子代为变买。准备自力更生筹措出国费用。从中可看出秋瑾对陶获子的信任与依托。

1904年(光绪三十年)2月,秋瑾好友吴芝瑛在欧阳夫人家,邀集京中仕女叙谈诗文,陶荻子带女儿陶淑仙参加。秋瑾着男装西服与会。2月22日,瑾在北京北半截胡同廉宅,与比她大7岁的吴芝瑛,订“文字之交”,写《同心之言》,自号“旦语”。次日,瑾正式改穿男装西服,到吴芝瑛家,将改装脱下的嫁时衣:“补褂”二件、裙一条,留赠作纪念,并赠诗《赠盟姐吴芝瑛》七律一首。秋瑾从此弃清代女礼服,永不再穿,以示反清。

4月上旬,陶荻子出面邀请京中女友,在陶然亭为瑾出国送别。吴芝瑛当场书联:“驹隙光阴,聚无一载;风流云散,天各一方。”秋瑾写《临江仙》词一首:

把酒论文欢正好,同心况有同情。《阳关》一曲暗飞声。离愁随马足,别恨绕江亭。铁画银钩两行字,歧言无限丁宁。相逢异日可能凭?河梁携手处,千里暮云横。

秋瑾即将赴日本留学,女友们为她饯行,此词可以看作是对饯别宴会的答词,内容单纯明朗,含答谢兼告别之意,但情绪还是相当热烈的。

注:把酒论文”的典故,出自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同心句“有人与我同心”指吴芝瑛是与秋瑾结盟的人,有人与我表同情,指陶荻子等人。

二、借酒述怀,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婚后,秋瑾的感情世界陡然起了很大变化,夫家在物质上虽然富有,但在精神上却贫乏得很。睡在她身边的那个男人,对诗词不但没有兴趣,而且一无所知。热情奔放,想象力非常丰富的秋瑾一下子陷入苦闷之中。她的诗风从此一变,本来就常有思乡、思亲的心理变得格外的浓重,纷纷出现在她的笔下。如:《清明怀友》:

节届清明有所思,东风容易踏青时。

看完桃李春俱艳,吟到荼蘼兴未辞。

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年年乏伴徒呼负,几度临风忆季芝?

此诗作于北京时期,秋瑾第二次入京以后。在这以前,她结识了女友季芝,经常和她在一起,双方情谊颇笃。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春风吹绿大地,又是踏青的时候了,睹物思友,诗兴大发,可惜好友不在身边,独有赋诗能酒的襟怀,临风感叹,徒唤奈何?

又如:《念奴娇·寄珵妹》:

最无聊赖,是重裘叠幕,严寒时候。观腊吹葭都过了,佳节良时辜负。梅绽红葩,雪飞白絮,景物还依旧。年年今日,围炉同把酒樽。 而今两地分飞,几重云隔?往事愁回首。最是相思拦不住,又见岁华驰骤。别绪万丝,离情万缕,寸纸应难剖。何时归省,窗前相将携手。

1878年(光绪四年)4月3日,秋瑾胞妹闺珵(1878—1943)生于福建厦门,字珮卿。时秋寿南丁忧期满,在厦门海关工作。

秋瑾的妹妹闺珵在秋天出嫁给杭州人王尧阶为妻以后,秋瑾一直想念妹妹。秋去又冬来,冬至节这天,在湖南的秋瑾实在忍耐不住心中的思念之情,于是提笔给妹妹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这首词,除了问候以外,还回忆了姐妹二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现在身处异乡,难得一见。她盼望着妹妹早日回到娘家,以便欢聚一堂,细述别后之情。

三、借酒消愁,排泄心中的苦闷

秋诗内容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抒发忧愁的诗词比较多,有对时代、家庭的愁,有对祖国沉沦的愁,有对壮志未酬的愁,她利用诗词来抒发这些无边的愁绪。但她所抒发的忧愁决不像我国古代传统妇女那种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忧和愁,而是蕴含着诗人不满婚姻,反抗黑暗的进步思想以及冲破封建家庭束缚,向往事业,投身革命的壮志。如

《独对次〈清明〉韵》:

独对春光抱闷思,夕阳芳草断肠时。

愁城十丈坚难破,清酒三杯醉不辞。

注:“愁城”:形容愁思之多而集中。北周庚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十丈,说明愁之多。陆游《山园》诗:“愁城十丈要解围”,坚难破,不易破除,说明愁之深。“清酒”:味薄的酒,清醇的酒。《后汉书·蛮夷列传》:“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醉不辞:不辞醉的倒用。即使醉了也不能推辞。

这首诗写在北京时期。1902年秋瑾随王廷钧(即王子芳)到北京以后,由于受到时局的影响,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以经常阅读新书新报,所以初步形成了她的爱国思想。但因为找不到前途和出路,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苦闷。1903年春天,她从绍兴去北京城,途经上海,一路所见所闻更使她的思想有所更新,在酒与愁中,排泄心中的郁闷,探索前面的道路。

又如:《重上京华申江题壁》:

又是三千里外程,望云回首倍关情。

高堂有母发垂白,同调无人眼不青!

懊恼襟怀偏泥酒,支离情绪怕闻莺。

疏枝和月都消瘦,一枕凄凉梦不成。

注:“泥酒”:泥于酒中,多喝酒,即不能从酒中解脱出来,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苦闷。晚唐诗人杜牧《登九峰楼》:“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本来就伤怀,又多喝了酒,则更甚。“支离”:思想分散,身体成病态。汉王文考《鲁殿灵光赋》:“旋猎麟集,支离分赴”。怕闻莺:不愿听到莺的叫声,古人认为莺啼声太苦,容易增加人的伤感情绪。

此诗亦作于北京时期。1904年春天,秋瑾南下故乡探母,回京途中又在上海暂停。在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感到此次南下没有找到女界的志同道合者。“同调无人”,因而倍感“凄凉”。

在北京时期写的诗作与酒有关的还有《书怀》:

廿载贫中过,青春太负公。

消磨诗与酒,惆怅月兼风。

发短因愁白,颜凋借酒红。

壮心殊未已,且莫憾途穷。

注:“消磨”:消遣时光。唐郑谷《梓潼岁暮》:“美酒消磨日,梅香著莫人”。“诗与酒”:一生的时光都在诗与酒之中消磨净尽。“发短”:杜甫《春望》:“白发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因为心中忧愁,所以头发白了许多,掉了许多。“颜凋”:指红颜凋暗,已经是老人。“借酒红”:借喝酒才使面色红润起来。苏轼《纵笑》:“小儿误喜朱颜在,那知一笑是酒红。

在日本留学时,她还写下了“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泪涕多”(《感时》)这样感叹时局的诗句,针对许多国人只能像楚囚相对那样,只会感叹,没有行动。

四、借酒明志,抒发投身革命的豪情

在秋瑾的许多诗词中,常把酒与剑有机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她那种把酒拔剑,无畏斗争的英武精神,如《剑歌》中的“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剑左把酒。酒酣耳热起舞时,夭矫如见龙蛇走。”又如《宝剑行》中的“死生一事付鸿生,人生到此方英杰。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1906年,秋瑾在上海从事妇女解放斗争时,她作的《女权歌》第一句就是:“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另如“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英灵渴欲饮战血,也如块磊需酒浇。”(《红毛刀歌》),“填胸万斛汪洋泪,不到伤心总不垂”(《将赴沪别寄尘》),“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对酒》)等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明白如话,直抒胸意。

人们常说,诗言志,歌咏言。(《尚书·舜典》)。孔子云:书以道事,诗以达意。《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中国古代有“因人存诗”之说,这固然有它的合理之处,但秋瑾的诗,不仅是才女的诗,诗人的诗,更是战士的诗,革命家的诗,它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普通女人如何从官家小姐成长为叱咤风云的革命先驱。而名闻中外的绍兴酒,又在从中起了媒介与促进作用。这在近代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是时代精神在文学形式上的总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