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觉醒: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

导语: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01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
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
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识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会又怎么可能搞个人崇拜呢?
他只能树立道,树立整体,树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树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迦牟尼曾如是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
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

02

道是修出来的吗?
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
所以佛的本意是觉者,即悟道的人。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是通过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黄檗禅师所说:“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
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永无止境的,“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来立功课?”。
修行没有出期,觉悟只在一念,“万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么?不认识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谁?道是究竟的、彻底的,本自圆满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
所谓先修行而后悟道,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建立在“我执”上的“法执”。
谁在修?我是谁?这才是作为修行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觉悟为本,修行为末,本末不分是谓颠倒; 觉悟为体,修行为用,体用一如,是谓自然。
觉悟是解决“我是谁”,修行是解决有所作为。“为学日益”是磨砖成镜,“为道日损”是悟后修行;磨砖成镜是梦幻泡影,悟后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吃饭。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缚,结果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悟道之后修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03

开悟前是“我在活着”

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

开悟前是当局者迷,开悟后是旁观者清;开悟前是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是“无事以取天下”;
开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
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以道莅天下...抱一为天下式”。
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不是“拍脑袋”,不是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
放下曾教导,帮助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过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每个今天做的错事,错念头。
老师的成就不代表个人的成就。放下自己曾经拜哪位大德为师的经历,放下与多少位法师结了善缘的经历,老师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觉悟啊。
光环是人家的,我们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认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劝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尽心努力。
圆满是真实的,圆满是事实本身。再豪华的宫殿,也有卫生间和垃圾;再美丽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莲花也是好泥土,圆满的本身就是这样——“不垢也不净”。

认识圆满就是觉悟,觉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与把握。
当一个人不再妄想,以一颗圆满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佛行,就是顺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
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04

人在开悟后是什么样子?
“开悟”这个词,一般人听起来会感觉很神秘,是不是开悟后就可以飞起来了?是不是开悟后就和电视剧里的“济公”一样,有各种神通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玄乎,开悟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小悟大家都有。在读经的时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遇到一个契机,我们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悟。
一件事想通了,一个道理想明白了,一句经文读懂了,这就是悟,只不过是小悟而已,但积小悟就能成大悟,积大悟就能成大彻大悟,只要精进不断的修行,总有一天会开悟的。
那人在开悟后会是什么样子?
外表上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普普通通,跟普通人一样,看不出什么变化。但他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了?
心不一样了。他心里变干净了,变得一尘不染了。

他在接触任何外境时,没有分别心、没有妄想、没有执着了,内心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无挂碍,恢复自性清净心了。
他心里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要问他,无论什么问题,他还都能给你解答。
你不问,他心里什么都不想,清净如水,光亮如镜,你一问,他什么都知道,这就是开悟了,这就是智慧。
为什么他什么都知道?因为这都是自性本具的。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完全是靠记忆,是靠阿赖耶里头的那个资料库,开悟的人不靠阿赖耶,他没有起心动念,在阿赖耶里不留印象,阿赖耶是空的,他的智慧,完全是自性的流露。
当年有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为什么舍利弗那么有智慧?无论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他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佛陀就指着鼓告诉他,你看到鼓了吗?鼓敲起来声音很好听,但鼓里有没有东西?没有,空的。
佛陀就说,舍利弗的心,就像鼓一样,空空如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没有回答不了的,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所以,当一个人真正开悟之后,还是跟普通人一样,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只是没有起心动念了没有妄想分别了,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心里面不会胡思乱想。

开悟后什么都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可争的?还有什么可分别执着的?
所以也就不会自以为是贡高我慢了,也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喜欢谈玄说妙了,人变得老实本分,做起事来更踏实、更认真,没那么多话了,也没那么多问题了,这就是功夫到家了,但一般人看不出来。
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就是真人。
我们现在没有开悟,就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这也想不通,那也想不明白,心中充满了妄想、分别、执着,浮想翩翩,问题多多,心里一刻也安定不下来。
所以,我们应当学习舍利佛:心,就像鼓一样,空空如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