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影响中国未来40年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202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15亿吨,并且仍在不断增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高温热浪、生态环境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既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又要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为阻止气候进一步恶化,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全球减排战略意义重大。

然而在探索“碳中和”的道路上,有些地方和企业只会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究其原因,是仍未将“碳中和”理解透彻。那么究竟什么是碳中和,众人又对它有何误解呢?以下,Enjoy:

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误区一

碳中和只是一个环保议题,国家出手治理环境便足够,跟我没有关系。

当听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时,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环保议题,生活中似乎接触不到,时间看上去也特别遥远。

那碳中和是否真的与你无关呢?

答案是否定的,你的生活在碳中和背景下会产生颠覆性改变。

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性变革,将在未来40年内为我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日常生活、交通出行、学校教育、就业环境,到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再到国际关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碳中和的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个人身处其中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与其被动地接受变化,不如主动地拥抱和参与碳中和。

对于个体而言,越早意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就能越早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投资、发展等的机遇,抢占先机。

02

误区二

有了碳的“负排放”技术就能实现碳中和,行业无须节能减排。

也许你会觉得碳汇、DAC技术、CCUS技术可以一举多得,只要大力发展这些技术,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就无须节能减排。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这些技术的确能够清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其实它们抵消碳排放的能力有限,实现碳中和还是要依靠各行业自身的努力,通过企业节能减排战略化,生产运营过程低碳化,企业科学用能效率化,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03

误区三

从事碳中和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都具有发展前景。

成本控制是推进碳中和的关键。

即使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技术的风电、光伏发电等行业,想要进一步发展也需要面对成本问题。

除成本控制之外,从事碳中和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还需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在我国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不断接收市场反馈并及时做出改变。

通往碳中和的道路充满挑战,并非所有从事碳中和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都能存活下来。

04

误区四

发达国家无须为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提供帮助。

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碳减排的道路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解决本国的经济、环境、就业等主要问题的同时,兼顾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将难以避免地大量使用高碳能源来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之相伴的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

为了实现全球统一的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突破碳减排的重重难关,加速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05

误区五

煤电机组将完全退出。

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污染大是公认的事实,也是我国电力碳中和道路上需要重点突破的一环。

虽然实现电力碳中和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未来会关停全部煤电机组。这是因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仍需要保留部分煤电机组以满足稳定性需求。

但煤电机组的定位要彻底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基荷电源转变为灵活的调峰服务,发挥煤电的低价发电成本优势,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06

误区六

电力碳中和只要发电清洁就可以。

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只是实现电力碳中和的前提,除此之外,还需建立能够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网,让发出的电能够输送出去。

同时,引导电力用户养成绿色用电习惯,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节能风气的形成。

加强电力市场的建设,依托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升运行和投资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电网可靠。

07

误区七

交通碳中和与道路全面电气化可以通过不买车来实现。

事实上,在未来,我国道路全面电气化不仅仅局限于轿车,而是会涉及公共交通、高铁等各个方面。

我们日常出行所搭乘的公交车、出差旅行时乘坐的高铁都将实现去碳化,通过电能或氢能供能。因此,我国去碳化在交通行业的影响将会体现在我们出行的方方面面。

08

误区八

电动汽车既昂贵又不方便。

电动汽车充电非常不方便,电池也较为昂贵,如果我购买了电动汽车,后续充电和更换电池会不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在目前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在不远的将来,氢能的使用成本将会降到可以实现普及化的程度,使人们能够更便宜地使用电动汽车或者氢燃料电池汽车。

09

误区九

化工行业碳中和会影响化工企业盈利,从而影响行业整体发展。

化工行业在能源消耗端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由于生产工艺与化工企业的主营业务直接相关,很多人认为这会大大打击化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企业利益。

准确地说,化工行业碳中和需要淘汰的是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例如电石等传统煤化工的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煤,这些落后产能需要逐步退出市场,或者被其他材料代替。但新型化工,如甲醇、二甲醚、乙二醇等替代燃料,将会在碳中和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10

误区十

碳中和下的工业行业前景不太乐观,上市企业的股票可能会被大幅抛售。

恰恰相反,碳中和与工业行业的发展并不冲突,而是给行业结构和产能的进一步调整指明了方向。产生误区的原因是认为碳中和与工业行业的发展相悖,以及认为抛售某行业股票与对该行业的悲观预期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实际上,即使是抛售工业行业企业的股票,也并不会对行业的结构或生产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因为买卖股票是金融市场行为,而工业行业的生产经营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支撑着各产业链的运行,并与我们的生活消费环境密切相关。

以金融市场行为去影响实体经济是本末倒置的,而且还会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造成反常波动。

对于致力于创新技术和转型的上市工业企业,我们反而应该看好它们的业绩发展以及在实现碳中和方面的潜力,毕竟优质健康的企业才是资本市场上的常青树。

11

误区十一

国家大力推进碳中和将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致力于碳中和目标的发展的确会影响部分高碳行业的利益,但实现碳中和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将助力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反向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绿色创新。

欧盟的绿色新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长远目标旨在将欧盟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现代经济体,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不断弱化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联,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作者:安永碳中和课题组,课题组致力于气候环境问题研究,着眼于低碳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具备多年的行业可持续发展咨询经验,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有着深入的洞察和理解。研究领域包括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公用事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建筑行业、消费行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金融行业等绿色低碳布局、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