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气汤——再读《脾胃论》(十四)
清暑益气汤体现了李东垣“补益”的辨证思想。他把这个汤放在“长夏湿热胃困”来讲——
《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
李东恒认同内经认为卫气为阳,卫外,热盛阳气泄。长夏暑湿,热邪侵扰卫阳,人会气虚自汗。黄芪补气,为君药;人参、橘皮、当归、甘草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为臣药;苍术、白术、泽泻可以渗利除湿,升麻、葛根以风扬胜湿;不思饮食又痞满,所以用上炒神曲、青皮帮助消化。肾喜润恶燥,上面的药恐祛湿太过,肾水亏,李东垣提醒可以黄柏泻热化水源,所谓金生水。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都是酸甘微寒的,可以救热伤肺阴。
李东垣在清暑益气汤方中有对黄芪的应用有特别的说明——汗少减量。刚才说到,湿热袭卫气而自汗,汗多气更虚,汗少相对好一些,因此作为补气君药黄芪需要减量使用。
清暑益气汤证适用于“饮食劳倦,损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李东垣在后文提到长夏时节清热利湿药的应用需要看小便,小便数,不能再用利水的药,而应该照顾肾水。这一点也是应当注意的,不能一味清湿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