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精神鸦片这种词

在游戏是电子鸦片的说法被很多人驳斥之后,某些人调转枪头,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
短视频才是电子鸦片。
说短视频容易上瘾,年轻人平均每天刷短视频超过两个小时,内容又良莠不齐,有些视频作者为了博眼球,拍些低俗无聊的东西等等。
短视频和20年前的游戏一样,是个新兴行业,需要被引导,被规范。
但短视频是精神毒品吗?
显然不是。
01
 
短视频app里,存在低俗无聊,纯粹博眼球的内容吗?
确实存在,我们也常骂。
但所有短视频都是低俗无聊博眼球吗?
当然不是。
说到底短视频也就和长视频、游戏、电影、电视剧或者文字一样,只是一种承载内容的形式。
 
我们可以去批评内容的好坏,但不能直接否定一种表达方式。
这就像是,有很坏的书,难道我们要因为很坏的书否定所有书本嘛?
有垃圾电影,难道我们要反对电影这种形式嘛?
而且短视频里确实也有还不错的内容。
比如有些人会分享他们比较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职业和生活。
有个女生是古籍修复师,在抖音上发了一条短短18秒关于修补破损书页的内容,被播放了近1700万次,点赞超34.4万。
评论区里,网友争相留言夸赞她,还有求着她拜师的。
以前她身边都没几个人知道古籍修复师这种工作,但通过抖音,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时常一起交流技术。
这条路并不如她所想象的孤单。
也有些自称“浪人”的旅行家,在快手用短视频记录他们风餐露宿的日常,他们骑着自行车踏遍世界,吃着高原反应,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的苦。
把看到的风景分享给天南地北陌生的观众。
也许你暂时没办法亲自看到这些壮美山川,但短视频无限拉进了你和世间万物的距离。
很浪漫,也很酷。
02
更不要说早就有人在做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了。
谷雨实验室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被拐卖到河南县城的少数民族女性,在陌生的地方度过了足足35年,她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讲一口发音奇特的语言,和汉语没有任何相近之处,没人听得懂。
这样的一个女人,她想寻根回家,但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寻起。
直到她的女儿李新梅偶然在短视频App上刷到了一条布依族语言的教学视频,发现对方的语音听起来和妈妈的口音近似。
她加了这个名叫“峰萧萧”的博主,博主经过了解,把李新梅母亲的语音做成短视频,在全平台发布,短短两天半就在布依族网友的帮助下锁定了她的故乡。
李新梅做梦也没有想到,母亲心心念念了几十年的“回家”,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短视频的巨大流量,两天半就实现了。
另外,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德高望重的教授,院士——比如同济大学的汪品先院士,《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蒙曼,王立群老师等等,也都注册了短视频账号。
童话大王郑渊洁经常发抖音,还和网友互动,暖心金句频出:
戴建业老师也在抖音用短视频讲唐诗,调侃李白“自我感觉良好到恐怖,写诗都把自己比喻成谢安和诸葛亮”。
说杜甫虽然40多岁还是个仓库管理员,依然有男人的小小虚荣心,会在诗中吹牛“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短视频拉近了教授和普通人的距离,也拉近了历史名人,诗歌文艺和普通人的距离。
如果说短视频都是“精神鸦片”,那么这些东西也都是糟粕吗?
 
03
我发现有些人,不发明点惊天动地的词就难受,每天就想着把人打倒。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就是提问网上有哪些常见的“精神鸦片”,有近一千条讨论。
有说游戏的,说短视频的,说心灵鸡汤式文章的,说消费主义的,说追星文化的,说网络流行语的,说知识付费的,甚至说点个外卖也能“毁掉年轻人”的……
我承认,上面这些东西很多良莠不齐,有些我也很不喜欢。
但一个东西你不喜欢,它就要被贬斥为“毒品”,恨不得直接被打倒,被封杀吗?
说穿了,绝大多数法律允许存在的东西,我们最多可以说它弊大于利,说它需要被监督,整改,退一万步说你就是不喜欢,你自发地抵制,不去碰它,都没问题。
但动不动就扣大帽子,今天这个是鸦片,明天那个是毒品,反正唯恐天下不乱,这是非常不好的。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玩着游戏长大,追过星,刷过短视频,咬牙买过自己喜欢的奢侈品,隔三差五点一顿外卖。
但我们都没有被“毁掉”。
而我在路上旅游的时候,也经常看到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赞叹风景漂亮,说“我们拍个短视频”,但很少看到人说回去写个文章的。
对他们来说,拍视频就是最简单方便的,记录生活,自我表达的方式。
这种表达应该是值得鼓励的,或者至少不该是被打压,被一棍子打死的。
他们也没有被“毁掉”。
一个常识是,没有什么合法的东西会“毁掉”一个心智水平正常的成年人,反倒是这种矫枉过正的“一刀切”焦虑,和把人永远当作长不大的巨婴的思维方式,才最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思考。
更进一步说,你批评可以,表达不喜欢也可以,但没必要用一个个石破天惊骇人听闻的词,这不仅让人徒增恐惧,还会淡化这些词的严重程度。
这就像是,你不喜欢一个人的观点,但你不说“我不同意你这句话”,而要上升到“我讨厌你这个人”。
甚至讨厌这个人也不够,一定要找一个理由,说你政治立场不正确,你不爱国,或者你歧视某些群体,你是厌女的直男癌,你是仇男的田园女权。
这样一路上升上去,直到用尽所有夸张的人身攻击,恨不得因为一句话,把一个人锤死在地上,永世不得翻身。
可能短期来看这能带来某种快感,毕竟现在的言论环境,扣帽子似乎比讲道理要有用得多。
但长此以往下去,真的不好。
毕竟,如果现在对于这些生活中很寻常的东西,就用尽了所有夸张的词,那下次真的遇到一些危害性大的人和事,我们又该说什么呢?
(0)

相关推荐

  • 精神鸦片与指鹿为马

    作者:李杠杆 他们怎会不知道指鹿为马的意思,他们全都懂,我们不懂的他们都懂,懂透了,透到骨子里了.他们当然知道吸鸦片的危害,知道瘾君子的惨状.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的玩家为了玩一小时的游戏,便去偷盗抢劫筹 ...

  • 玩游戏犹如吸食“精神鸦片”?放过我们游戏玩家吧……

    雷科技游戏组 编辑丨雷玩社 "精神鸦片"."电子海洛因",小雷本以为在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不会再听到这些词了,但就在昨日,一篇名为<"精神鸦片 ...

  • 手游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

    DoNews 手游也并非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最近这几年手游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行业内推出了多款爆款手游产品,也得到了很多市场用户的支持,其中以青少年用户群体为主,这几款手游的赚钱能力也颇为出色.行业内 ...

  • 游戏不是精神鸦片,一刀切做法不可取

    我是非常讨厌这种自上而下的一刀切思想! 一部分人沉迷游戏,所以游戏就是精神鸦片:未成年人玩游戏导致学习下降,所以游戏是万恶之源.于是乎所有家长呼吁全面禁止游戏,关闭游戏企业. 我就纳闷了,之所以会出现 ...

  • 我是一个玩家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从第一次接触游戏算起,我玩游戏已经超过20年了.如果把范围再缩小一些,从明确自称"玩家".有自己喜欢的游戏类型.关注游 ...

  • 冯错 | “王者荣耀” 精神鸦片记

    张叔同 / 文 冯错 / 书 墨池出品  ▼  冯错书(一) 鸦片者,固郎中所用之物,有治疾瘳病之用.然好饮者以为甘,大食而快其意,久之,形容枯槁,颜色憔悴,身心俱残,谓之毒物. 冯错书(二) 若夫古 ...

  • ”精神鸦片“,父母有过‖文/飞翔的企鹅

    "精神鸦片",父母有过 本来不打算写的,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架不住我的舅妈的念叨,突然有些感想,但不便述说,就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总有人喜欢通过控 ...

  • 这几种烟,再熟的朋友递过来也不能接

    29日下午抽了一根朋友的朋友给的烟,看上去跟普通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味道很怪.当时我闻了下,很香.烟支中段部位有个1厘米长方型压痕,我只抽了3口感觉不对,就扔掉了,第一口头晕,第2口大脑右边麻了一下, ...

  • 央媒评网络游戏为“精神鸦片”,王者荣耀被点名,发文紧急回应

    今天,央媒<经济参考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此文一出,游戏股一路飘绿.网络游戏,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这篇文章在发布几个 ...

  • 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会上瘾?一刀切,真的管用吗

    近日一篇报道称游戏是精神鸦片引发热议.这已经不是电子游戏第一次被说了. 早在二十年前,游戏就被称为电子海落因,而现在又被痛批为精神鸦 片.但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仅仅只有游戏吗?真的需要一刀切吗? ...

  • 3岁女孩手变“鸡爪”,被家家皆有的“精神鸦片”害了,别再看了

    现在这个短视频火爆的时代,大家的日常生活和搞笑段子都活跃在荧屏之上,玩手机拍视频的不仅仅是年轻人们,更有老年人和小孩子们.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缺,每家每户都有手机,大家不论有事没事都会拿出手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