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亭长”(派出所所长)们
[花边知识之二十]
秦汉时期的“亭长”(派出所所长)们
我国从秦代起,就在社会基层设“亭”,主理基层治安,亭有“亭长”(即“亭啬夫”)、亭夫等职员,负责巡查乡里,稽察非违,捕拿盗贼等,就好比近世的“派出所所长”一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秦汉时的亭长制度,以及亭长们的行事风格、作业模式。
一、有关“亭长”的制度规定
秦代地方治安,由郡县政府负责。郡有郡守、县设县令(县长),全面负责本郡、本 县的行政、军事与治安管理。作为郡县长官的助手,郡有郡尉(都尉),县有县尉,主管军事训练,搜捕盗贼等。 秦代为着强化基层治安,除乡里什伍外,城区街道设街亭,都门之外设都亭,城门口设门亭,政府机关设府亭,市场设市亭,边防线设戍亭,津渡口设津渡亭,在驰道干线与远郊设乡亭,“大率十里一亭”。不同的亭,有不同的具体业务,但各亭都建有亭舍,负责治安。市亭、都亭等还建有亭楼,以便伺察。各亭均要负责责任区段、责任场所内的巡察警戒和追捕盗贼等事项。每亭有亭啬夫负全责,亭校长主管本亭范围内的武事,或丁壮的军事训练。又有亭夫一二名,负责开闭扫除等内务;亭卒一批,执行上级交给的各项差遣,如迎送官员、邮递公文、查验过客、押送要件;在乡游徼率领下,亭卒要在辖境内巡逻警戒,求盗要执行缉捕追逃、取赃报案等任务。为保障亭的正常活动,大的亭还要养马、种地,可按律征用当地夫役。亭长要选孔武有力、粗识文字、善用五兵之人。
秦汉时设在基层的亭,任务很重。各亭有关人员在执行治安任务时,按规定要着土红色服装,手持刻写着相关法令的“二尺版”,以示执法工作的严肃性与合法性,再带上绳索等。这样,也就要求亭的职员能粗识文字,懂得使用“五兵”(五种警戒兵器)。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代亭的工作人员,就很有点类似于后世职业化的“警察”了。亭长往往找强横有力者担任。刘邦早年“不事产业”放浪强横,他就当上了“泗水亭长”。为保证巡徼、求盗等履行其治安职责,《捕盗律》规定:如专职治安人员承担了非职务活动,则追究其上司或上级机关之行政责任。上述一切,有史籍为证:
(1)《史记正义》说: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由亭长主持一亭之事。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规定亭长着绛色衣。
(2)《风俗通》曰: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盖行旅宿会之所馆。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又云: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五为什,什长主之(十户);十什为里,里魁主之(百户);十里为亭,亭长主之(千户)。十亭为乡(万户),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乡户五千,则置有秩。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
(3)《汉官仪》曰:亭长课徼巡尉、游徼。亭长皆习役,备五兵。五兵:弓、弩、㦸、楯、刀、剑、甲、铠、鼓。吏赤帻、行縢、带剑佩刀、持楯被甲、设矛㦸,习射。(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间相去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二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贼。
(4)《急就篇》说:“亭长游徼共杂诊”。亭长,一亭之长,主逐捕盗贼;游徼,乡之游行徼循,即乡啬夫之所统,皆督察奸非、参与伤残命案的侦查验视。亭有高楼,所以候望。《急就篇》又说:“啬夫假佐扶致牢”。啬夫要负责挟持罪人而致之于牢狱。
(5)秦汉乡官,到唐代变为里正、坊正、村正,凡官府期会、辇运官物、逐捕盗贼之事,皆得而役使之,谓之“户役”。宋代称为保长、耆长,“仆仆执役于官,唯征催钱粮、勾摄公事尔”。唐宋把乡官排除在“国家职官”序列之外,变成了“吏役”,甩掉了一个“行政开支”的巨大包袱,却无形中加重了社会负担。
二、几位著名亭长的史迹
1、泗水亭长刘邦:秦代的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出了个“泗水亭长刘邦”。刘邦为人有大度,不从事家人的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任职于泗水亭。这位刘亭长好酒爱色,常常去王媪、武负家赊酒喝,醉卧。武负、王媪每每留饮,注酒数倍。岁末结帐,两家常折劵弃债。一次,他曾服役来到首都咸阳纵观,见到秦皇帝的威势,喟然太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那艳羡的神态全挂在脸上了。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令相友善,为避仇家,因而来沛邑定居。沛中豪杰吏,闻县令有重客,皆来道贺。时萧何为县吏,主持彩礼进账,下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者,让他在堂下坐。”亭长刘邦平素就瞧不起这帮奔走小吏,便大声吆喝:“咱家贺钱一万!”其实不持一钱。通报进去,吕公大惊,起,迎至大门外,吕公见刘邦头戴竹皮冠,昂头阔步,状貌非凡,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说:“这个刘老三,只会大言而少成事!”刘亭长不理他,直奔上坐,无所顾忌。
刘邦的同乡夏侯婴,早年是“沛廐司御”,沛县一名马夫,每次送使客还,路过泗上亭,就跟刘邦唠个没完。不久夏侯婴被提拔为县吏,跟刘邦相爱,两人相戏而伤婴。有人便把刘亭长告下了。依法,亭长伤人,加重处罚。他一口咬定“没有伤婴”,夏侯婴也出面作证说“亭长没伤人”。后来真相还是暴露了,夏侯婴因包庇罪被囚系一年多,掠笞数百下,却始终咬定不改口,终于把刘邦解脱了出来。
后来,这位泗水亭长,奉命为沛县押送一批刑徒,去郦山为秦始皇修大墓,刑徒多半道逃亡了。他自行忖度:“这么下去,等到到达目的地,恐怕人都逃光了。”至丰县西泽中,他停下来夜饮,把所送刑徒松绑、解纵了,说:“各位都走了吧,我也从此远走他乡了!” 刑徒中有壮士十余人愿从。行到大泽深处,见有长蛇挡道,刘亭长拔出剑来,一刀两段,旁人都佩服他的勇决。
汉·班固说:有《泗水亭长碑文》,记着这些事。
2、乌江亭长:《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垓下突围,策马南奔,来到今安徽和县的乌江边,眼看后面汉王的追兵就要包围过来了,十分危急。时有乌江亭长,也是个血性汉子,连忙撑过来一只船,横着靠了岸,招呼项王赶快连马一起上船,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人众数十万,足以成王业,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必渡呢!再说,我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又有何面目见之!”乃笔亭长说:“我知公是位长者。吾骑此马五年了,所当无敌,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以马予之,拔剑自刎了。这位乌江亭长,见证了一代末路英雄的谢幕。
3、谷口亭长:司马迁的朋友任安,是荥阳人。少年孤贫,家境困难。这一次,为人御车到了长安,就留了下来,寻求机会当个小吏,未有因缘。有人介绍他到了武功。武功是扶风郡西边的一个小县城,正当通往蜀中的栈道谷口,近山。任安想:“武功是个小邑,没有权豪人物,自己在这儿很容易干出名堂来。”就留了下来,代别人当了求盗,不久就当上了亭父、亭长。武功人爱出猎,任安常为人们分麋鹿雉兎,部署老小,都很妥贴,在他手下没什么难题。众人都很高兴:“放心吧,任少卿分得公平,这人有智略。” 有一次众人集会,到场有数百人,他大声问:“某子甲,何为不来乎?” 诸人皆惊怪他见事之精明快捷。后来被任命为三老,举为亲民官,出为三百石长(小县县长)。(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