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花语|张海鸥:求正容变与诗教和诗赛

张海鸥 广州软件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诗教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写作各体诗歌。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北宋诗学》《水云轩诗词》等著作二十余种。获评“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

【求正容变与诗教和诗赛】

文|张海鸥

马凯先生《谈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光明日报2011-01-19)发表十年多了。他所概括的“正”与“变”,正是传统格律诗词面对的百年话题。

“求正”就是追求格律诗词之正体,这关系到旧体诗词之存亡,正体不存,诗词必亡。然而从文化延续的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看,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已成经典,文化生命力无限强大,其存必然,其亡无日。因而“求正”的问题貌似不大。对于懂诗词格律并且会写旧体诗词的人来说,“求正”还用说吗?那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必须经过的门坎。而且用正体格律诗词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水在川,如风在林,经典诗词文体与日新月异的生活一点都不隔。
然而百年来总有些人尝试“破体”求新,有些人虽然热爱诗词,却缺乏诗才诗性,又特别喜欢使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形式,却又不想严格遵守平仄声韵,这时“求正”真就成了首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文体问题,而是诗才诗艺诗情诗趣的问题。
“容变”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容不容新韵吧?兹事体大!争论百年了,依然激烈。我主张旧韵新韵皆可用,只是不可在同一首作品中混用。诗家是否优秀,作品是否杰出,根本不在于旧韵还是新韵。
中华诗教学会成立于2010年,旨在传承赓续。学会同仁因诗词而结盟,共襄诗教事业,因而基本上都是擅长写作旧体诗词的内行。说起用韵,多数人从理论上赞成新、旧韵可以并行,但在实际创作时,基本都用旧韵。十多年间,诗教学会主持“两赛一校”,严格要求用旧韵。
两赛是:一是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已历十二届,参赛者主要是中国(包括港澳台)学生,也有一些分布在多国的中国留学生,纯粹的外国学生只有日本的一两位。二是蒹葭杯诗词邀请赛,已历十三届,每届由中山大学邀请五至十所名校学生参加。两大赛事始终严格要求参赛作品须用旧韵,评审全程对此一丝不苟。两赛由于一直坚持全程匿名评审,程序严谨公正,因而声誉清高,是各种赛事中的一脉清流、一方净土。
一校是:中山大学暑期诗词学校已于2009、2014、2017年举办三届,每次优选中华高校本、硕、博学生中的诗词精英百余人,聘请高校教师中最优秀的学者诗家传道授业。诗校的诗词教育教学活动二至四周(第一期四周,第二期三周、第三期二周)。学员们十分珍重,视为“当代最高级的诗词文化大餐”。诗词界誉称为“诗词黄埔”。诗校所有师生的诗词创作、教学活动(授课、讨论、诗词吟唱)一律遵守旧韵。
在“两赛一校”全过程中,师生们大都明白新、旧韵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多数师生都明白新、旧韵可以并行的道理,当然也有许多师生明确说自己是“尊体派”,反对倡导新韵。但在诗词修习和交流的实践中,所有师生都严格使用旧韵。
其实善用旧韵、善用新韵、或新、旧韵皆能,这只是诗家修养和习惯不同而已,是对规范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问题,可能与每个人的母语有关,也可能无关。用新韵还是旧韵,都不是诗人或诗词能否优秀的“命根子”。诗人或诗词能否优秀,最与诗歌天分、诗学修养、文化高低、思想深浅、情怀情趣等内在因素相关。
既然如此,我们主持“两赛一校”为何还要严守旧韵呢?
这主要出于三种考量:一是有利于阅读和吟诵经典格律诗词;二是有利于创作传承已成经典的格律诗词;三是在诗词交流中持守一个最具普适性的音韵标准。
首先,阅读和吟诵经典格律诗词,用旧韵读就合辙押韵,用新韵读就时有不合。合与不合,深度影响诗词的韵律感。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江潭落月复西斜”,若不按旧韵的“花麻”韵读,就破坏了押韵感。“老夫聊发少年狂。不思量。自难忘。”若不懂“量”“忘”须读平声,则会对《江城子》词的韵式缺乏理解。诵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若不懂得“急”“白”须读入声,那就一定是不懂平仄律,而且也不能精微地体会诵读的韵律。
其次,用旧韵写作旧体诗词是“尊体”,即尊重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孕育形成的一种标志性经典文体。格律诗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化石,一种定型的“古董”,后人学习用这种文体写作格律诗词,最好先尊其体,珍重地保护这种文体的本来样式。这并非食古不化,而是先理解其原汁原味,先学会如何精准地使用这种高度定型化的经典文体。在此基础上,随着时代变化中的音韵变化,在遵守格律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新韵,那就是“不逾矩”性质的求新求变,是在不违格律的前提下使用新韵系统,是传统格律诗词与新声韵的融洽和适应,而不是违和与悖拗。
第三,诗词交流需要一致的声韵标准。新声韵当然也是一种标准,但旧声韵的使用人群和地域更宽广。在中国大陆,虽然“国语”或称“普通话”是官方通用语,但以南方地区为主的许多地区,其方言依然与旧韵更接近。在港、澳、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用汉语写旧体诗词或诵读经典诗词的人们,更习惯的还是旧韵。这种情况会长久持续,一地方言有多久的持续力,这种情况就会持续多久。
其实人类的语言永远都不可能统一为一种,永远都是五花八门的。以中国而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那么不同时代的政府就要倡导一种“官话”以便交流。中古至近代的官话是以南方方言为基础寻找最大的“公约”性,民国以来则以北方话为基础寻找最大的相通性。现在诗词界所谓“旧韵”“新韵”,不过是同一种文字基础上略有区别的两种声韵体系,相通是主要的,差别是次要的。传统诗词格律当然是在旧韵系统中形成的,所幸新声韵系统也能适应,用新韵写作或吟诵格律诗词,也能保持平平仄仄的韵律感。毕竟多数汉字的声韵从古到今基本未变。
其实倡导新韵还是严守旧韵,只是标准稍异而已,既不必非此是彼,更不必你死我活。但是教师教学生写旧体诗词,最好还是先从旧韵学起。
诗词阅读和写作,格律只是个基本的规矩。在符合格律的前提下,诗词更高的境界是情怀之美,思想之美,艺术之美,既真且善且美。
下面以中华诗教学会主持的诗词赛事为例,说明我们的标准和导向。
2021年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刚刚结束,此次赛事除一如既往的规矩外,题目规定为“读叶嘉莹或咏荷”。这是专门向本会荣誉会长叶嘉莹先生致敬之意(她乳名小荷)。当然,读一书或咏一物也是两大赛事最初就确定的命题理念——引导学生读书、体物、修习诗艺。
我主持七位通讯评委评选三轮,选出了“入围”作品。我又参加了会议终评,选出了获奖作品。在选与不选之间,老师们引导什么?不提倡什么呢?以下举例侧重说明“尊体”“求正”和规避之意。
研究生诗组冠军楚凌岚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文化与语言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题目《咏残荷》:

情丝褪尽心犹苦,春恨秋愁集一身。

叶老更宜听雨句,衣残不售采香人。

形容至简方知性,颜色都无始有神。

还向静中成古意,寒塘野水养天真。

评委们认为此诗境界清高,诗世不俗。句句咏的都是残荷,绘影传神,恰如其分,但又句句契合人生,深得生命之理趣——颈联理秀,尾联趣秀。评委们鼓励秀句,冠军之作不能只求平稳,还须力求秀出,有振起精神之亮点。
就物性而言,前四句侧重言其藕断丝连,莲心自苦,经春历秋,次第荣枯。后四句求深求远,侧重写其清静简远的品性。起承转合层次清晰,愈转愈深,结构既紧凑又合理。
就人情而言,每一句都关合人类意趣:生命和生存是自然自在的,应如荷花那样经历一切、面对一切、承受一切,不忧不惧,无怨无悔。年轻的作者从生命深处将荷与人打通理解,以象征意,既写出荷之形与神,又象征人类之清高简远的精神。表述得微妙深至,真诚朴实,没一句假大空话,没一处拼凑之嫌。
比较十几年前赛事初兴时的获奖作品,我觉得参赛的学生就像从童蒙初启渐渐修养成了硕士博士,有资格参与诗词高端对话了。这已经不是一地一校的特殊现象,从名校到普通高校,喜欢诗词写作的学生们整体水平普遍提高。诗教学会同仁们十多年赓续风雅的良苦用心,于此深慰矣。
之前接收投稿期间,秘书说来稿不多,我便用“诗词水云轩”微公号发表了一组自己的咏物词,题目是《咏物诗词之命门》,籍此动员投稿,当然也有引导如何“咏物”之意。我的主观观点是:
诗词咏物之作,要在由此及彼,传神写意。
此即此物,诗词题咏某物,则所写必须是此物,比如咏竹,所言物象特征细节品质皆须是竹,而不能是菊或梅或兰,虽然都可以比德君子。比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句句是杨花的特性,《贺新郞》(乳燕飞华屋)咏石榴花,每句的物质特性都是石榴花的。
彼则是人类的精神意趣。一切咏物诗词都须将物与人的品性联通,由物的生命品性联想到人的生命品性,才有可能成为佳作。如果只是客观冷静细致地描写物象,不涉及人的情怀意趣,那么写得再好也只能是符合格律的物像说明书。
咏物诗词之佳作,应该像苏轼的杨花词或石榴词,句句是此物,但句句又都是人类的情怀意趣,二者之间还必须具备合理的关联。
我特别写了一首《凤箫吟·冬荷》为例:
问何时,谦谦而立,允幽允静池塘。今宵人寂寂,无言辞旧岁,立苍茫。繁华曾过眼,算难留、最是时光。逢夏季、摇红染碧,照水芬芳。
清扬。亭亭枝叶秀,婉如间、任尔炎凉。水亲云眷顾,怡然泥淖外,总是初妆。冷风寒雪里,便做了、冰玉文章。岁月久、荣枯次第,不改心香。
从发布前后到主持通讯初评、参加会议终评,其实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担心引导过头,妨碍参赛者发挥。评审全程发现今年咏枯荷、残荷、秋荷的题目较多,更加忐忑。即便许多参赛者刻意“咏物及人”,我也未敢欣慰,因为我以赛事主持人的身份公开倡导,其理念和作品很容易导致单一,而诗词创作毕竟是要鼓励百花争艳才更好。
大学生词组亚军雷漾是长沙理工大学会计学2017级,作品《风敲竹·学叶嘉莹先生吟诵调》引起评委们特别关注。虽然通篇排比的结构可商,个别词语过于讨巧,但情趣活泼,风格轻快:
叶底莺声老。及开言,一声低了,一声高了。
吟到桃花来看我,芳树斜阳春草。书香里,落红正好。
吟到夜深灯拍案,待重来,花发天心早。人笑我,嚼经嫂。
今生不唱轻浮调。愿来生,壹人相抱,壹花相抱。
吟到青春成灰烬,料也无人知晓。只剩下,远山年少。
吟到江湖风月起,学惊涛,咨意朝天啸。红袖展,多玄妙。
作者从吟诵二字切入叶嘉莹的诗意生涯,写出了岁月沧桑中,诗者的风雅情怀、孤高气韵。流畅的结构和语序中,次第映现出叶先生似水的年华、诗意的漂泊、优雅的气质。有声有色有神韵,令人肃然起敬又觉得亲切温馨。
诗教学会主持“两赛一校”,一直都提倡写真实的生活、真切的情怀。
比如2016年诗词大赛(第十届,武汉大学承办)本科生诗组冠军是中山大学中文系二年级余诗瑶,她获奖作品是《送友人出国》:

不问归期不忍辞。临行别意两参差。

纵知海外灯千户,何敌花间酒半卮?

封瓮长存冬夜雪,系舟休泛故园池。

待君重赴西窗约,各抱红尘一段痴。

题目朴素真实。首句将惜别心绪重迭推出。为何不问呢?不想问?不敢问?不忍问?不确定的未来必有不确定的困惑。不问就含蓄着,婉约着,深沉着,从而营造出最丰富的可问性。不忍辞倒是单刀直入切中惜别的题旨。这句用的是李商隐无题诗常见的回环句法,如“相见时难别亦难”、“君问归期未有期”之类,可谓既师其法,又师其意。七个字效率真高。“两参差”美丽,含蓄优雅细腻精准。“参差”是开启下文的“窗口”,从这里点击进入,下面将“参差”之意一一道来。
颔联用对比转折之法,强调友情之珍重,暗含“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亲切嘱咐。“海外灯千户”与“花间酒半枝”的对比有很强的冲击力,深含生活哲理,启发人思考世事人生中许多选择该如何面对:诸如他乡与故乡、事业与友情、匆忙与从容等等。但这一切都不是直接议论出来的,而是两个具象对比,隐喻式地诱导出来。这正是诗的本色、特色。
以下又转入一层,从眼前情景转入对今后的想象。不管友情多么难舍,远方总是要的。既然留不住当前,那就期待来日吧:我每天存入一杯思念,等你回来啜饮。你离去的日子里,咱俩曾经的小船就封存了。这里暗用《红楼梦》中妙玉珍藏雪水为宝玉沏茶的故事和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用典用得真好!
尾联继续期待重逢。“各抱”句太美丽动人,太好的情调。构思或许还是受“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启发。

摄影:王玉明

四联之间,起承转合次第清晰,有条不紊,转折有法,收放有度,婉约细腻,情味隽永,修辞雅致,自然流畅,用古典文体写现代生活,毫无隔阂。
今年她又获奖了,是研究生词组优秀奖。
《风敲竹·太液池上晚荷》:
何限沧浪意。记初醒、素鬟慵整,横波迢递。池馆宫楼凭望处,隐有仙娥遥指。争描就、粉妆相似。彩棹频移新月上,浸满身、清露相扶醉。歌不尽,梦如水。
深红浅白人间世。那消得、钧天易曙,古欢难记。珍重余熏都闲冷,谁鉴冰心若此。但说与、垂纶稚子。向晚高蝉啼未彻,正一枝、摇落苍烟里。听又是,秋声起。
选题首先就给自己出了难题,“太液池”容易引导读者联想《长恨歌》的故事,虽然作者未明确强调此意。诗瑶从本科到硕士,虽然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疏远诗事,但诗词技艺还是有进步的,此词颇见功夫。不过这首词从选题到所写内容,与现代真实生活隔得较远,池馆宫楼仙娥等意象引导人遥想古代帝妃故事。情趣欠亲切深微。不过是说了点荷花美人逝水难再之意,比较浮泛,有“假古董”之嫌。
无论古今,诗词都须写生活、写心情。这是佳作产生的唯一土壤。以下再举一位学生两次获奖之例比较说明。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18级本科生乐佳龙本届获得词组优秀奖《风敲竹·读《叶嘉莹传》:
吹絮斜阳底。认从前,飘摇时候,此间情志。随处萤灯含书砚,一盏清心似水。便相抵,孤眠况味。半世青衣传海上,更销凝、人比东风细。都付与,千秋字。
有生还作无生矣。算而今、二毛生罢,为先生礼。红药桥边吹箫处,听雨画船蓬里。又变作、东坡诗意。归燕安排新衔雨,化春津、草向残霜起。千万里,为君翠。
【注】叶常用顾随“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来鞭策自己。
评委认为“二毛”句不合叙事者年龄。若指叶先生,语序逻辑又不对。词意流畅但比较浮泛,未能深入叶先生精神或情怀之深处。结构平平欠转折,无秀句。相比他在2020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进入生活和情怀的深度大不相同。那首词是《临江仙·悼牺牲医务人员》:
昨夜楚江声彻,今朝泪与春同。海棠犹胜去年红。长灯人语处,不见旧时踪。
壮志十分沧海,襟怀千里霜筇。人间有雨证情浓。万山青到骨,一酹作相逢。
人间好词啊!情真且深,意浓且切,意境新奇,优雅别致,将大疫横行之际的人间故事和悲悯情怀写得至切至深。从昨夜到今朝,突发灾难,“楚江声彻”“泪与春同”,大悲大恸的惨烈中蕴含着坚强不屈之壮烈。“海棠”以下三句今昔对比,写意外打乱了日常,反常改变了正常,人们既无奈又须面对。下片转写抗疫之可歌可泣,以“壮”领起,绝非大话空语。句式新奇不俗,对仗整饬,特具均衡之美。“雨证情浓”写得淋漓优美。尾韵是秀句,十分给力,升华得好,关合题意,有画龙点睛之效。一首小词,起承转合层次清晰,次第转深,越写越有劲,情味隽永。
写生活,写情怀,诗词便海阔天空,具有无限生命力。
虽然教学生写诗词必须从形式开始,难免绳墨规矩模拟临帖,但亦须尽量规避无病呻吟、脱离生活、违背情怀、拼凑格律、堆砌辞藻、甚至说一些假大空话。这当然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却必须恪守,是诗词向上之路。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51):2021年第三十三期
每周试玉(245)|嘉宾【肖三羊 归樵 何其三 何智勇】
【小楼听雨诗刊】2021年(4-6)月目录
《小楼听雨诗刊》辛丑新春大拜年
第四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公示
今日诗讯:《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创作基地在临海博物馆挂牌
特辑 |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五周年
【小楼词选】张海鸥:采桑子·诗校十四教授,弦歌六骏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投稿视为授权本平台刊发,出版等权益。

(0)

相关推荐

  • 用新韵填词如何区分舒声韵和促声韵

    用新韵填词 如何区分舒声韵和促声韵 伦炳宣        使用新韵改革传统诗词,对于旧体诗歌来说似乎较为容易,但若填词,就有一定难度了.其难点就在于词的韵律有舒声韵和促声韵之分.促声字发音短促.有力, ...

  • 格律简记

    格律简记 收公曰 : 写这点东西,一是将所学知识梳理一下,二是有初学者可以参考,理解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方家指正. 一.意义     什么是诗词歌赋,我的理解,声色犬马也.声,讲究好听:色,讲究形式美感: ...

  • 诗路花语|张庆凯(八)

    张庆凯 名士昂,别署闲吟居主人.闲吟客,1962年11月生.2003年获李白故里.华夏诗城"涪江丽苑杯"世界华文诗词大赛二等奖,著有<闲吟居诗稿>(河南文艺出版社,20 ...

  • 诗路花语|张庆凯(七)

    张庆凯 名士昂,别署闲吟居主人.闲吟客,1962年11月生.2003年获李白故里.华夏诗城"涪江丽苑杯"世界华文诗词大赛二等奖,著有<闲吟居诗稿>(河南文艺出版社,20 ...

  • 诗路花语|张庆凯(四)

    张庆凯 名士昂,别署闲吟居主人.闲吟客,1962年11月生.2003年获李白故里.华夏诗城"涪江丽苑杯"世界华文诗词大赛二等奖,著有<闲吟居诗稿>(河南文艺出版社,20 ...

  • 诗路花语|张庆凯:《闲吟居诗话》(修改稿几个)

    作 者 简 介 张庆凯 名士昂,别署闲吟居主人.闲吟客.<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著有<闲吟居诗稿>(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另有<闲吟居诗话>待梓.    ...

  • 诗路花语|张庆凯(三)

    张庆凯 名士昂,别署闲吟居主人.闲吟客,1962年11月生.2003年获李白故里.华夏诗城"涪江丽苑杯"世界华文诗词大赛二等奖,著有<闲吟居诗稿>(河南文艺出版社,20 ...

  • 诗路花语|张庆凯:诗可以赞 ​

    <闲吟居诗话(162)> 诗可以赞         <论语>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余谓:诗亦可以赞.赞亦兴观群怨应有之要义,须臾不离其衷 ...

  • 诗路花语|张庆辉:诗从烟火人间觅——天许“餐厅杂兴”组诗刍议

    记不得哪位诗评家说过:一位诗人,如果你读他一个月的诗,还看不到他的生活日常,至少证明他不够实诚.今日日产数万首之巨的国诗诗坛,无视日常生活以咏者,庶几七八成.谓予不信,我们梳理梳理. 友朋酬答.咏物言 ...

  • 诗路花语|张庆凯

    <闲吟居点评> 冬日过南万红锥林生态公园 周燕婷(广东) 非雨非晴日,宜诗宜画天. 峰高云似盖,水浅石如莲. 傍得千寻木,修来几世缘. 长林回望久,绿影自成圆. 张庆凯点评: 予尝谓燕婷& ...

  • 诗路花语|武阳:醉翁亭前话醉翁

    武 阳 <小楼听雨>诗平台编审,1964年首批知识青年插队务农十年.1984年考入天津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从事出国管理与政策研究.1995年调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有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