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君《拔山草》
拔山草
我小的时候,勤工俭学还是个十分时髦的词,学校动不动就安排勤工俭学。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一年,学校要修一段路,当时村里还没有磕石机,更没有石子厂,石子需要自己去造。于是老师给我们下达任务,每个学生要向学校交几十斤石子。于是同学们纷纷从家中拿来锤子,利用上课前和放学后的时间,搬来大块的石头,然后挥动小手叮叮当当地乱砸一通。眼看着大块变成小块,小块变成石子,堆成堆交给老师,老师先是检查石子的大小,认为合格的过称计算任务,不合格的继续挥锤磕砸。
后来我们学校养过羊,同学们轮流去放羊,老师有时也安排大家去割草凉干,或者去拾瓜干等等以备喂羊过冬之需。也上山采过野韭菜花,时间很短,那是利用体育课的机会组织大家统一上山,一次采摘一二十斤,然后拿到集市上卖掉。
当然,最重要的勤工俭项目学却是拔山草。每年八月下旬,是新学期开始的日子,每逢这个时候,学校就安排统一拔草,时间基本是一周。学校会提前和生产大队联系,确定拔草的地点。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同学们便带着绳子和镰刀来到学校。站好队一路向着山里面走去。山里的早晨是安静的,仿佛一切还都沉睡在梦乡里。同学们开始还队伍整齐,规规矩矩,慢慢地就变得活跃起来,吹口哨的,学鸟叫鸡叫的,甚至各种的怪叫也一起响起,于是整个山间变得乱七八糟。趴在地瓜秧下面的野山兔受惊了,一跃而起,飞也似的逃得无影无踪;山坡上的野鸡拍打着翅膀从这块大石上飞另一块大石上,“咯咯”地发出强烈的抗议,原来田间乱唱的虫儿们这会平静了许多,其实是被我们的声音给压下去了。
到达目的地,同学们就可以分头行动了,自己选择野草肥美的地方,或用手直接去拔,或挥镰去割,一把一把地放在身后边。这时的露水还是挺大的,草叶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落入土中,伸手去抓,不一会手上就会沾满碎草叶和泥水。草香的味道是独特的,那淡淡的、清新的味道从被割过的草茬上和草堆上散发开来,时不时地刺激着大家的鼻翼,大自然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长虫。”有人尖叫了一声,吓得躲出老远。附近的几个同学结伴走过去,手里攥着石头,随时准备与蛇进行一场战斗。原来是有个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割草,惊动了草丛中的蛇,那蛇便嗖嗖地爬进石逢中去了。小伙伴们不肯罢休,找来树枝往蛇隐藏的地方不住地捅,无奈那蛇说什么也不敢出来,或者早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小伙伴们只好失望地各自再去割草。
太阳渐渐地升起来,天气也渐渐地变热。十点左右,老师吹响了集合的哨子,大家开始将成把的草放成一堆,打成草垛,用绳子捆起来背下山去。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下山来,在山脚下平坦的开阔地上,生产大队的人和老师都在那儿等候,将同学们割的草过秤,然后记下名班级和姓名。日复一日,大家感觉特别累,回到学校上课的时候还难以集中精力。
秋去冬来,生产队和学校进行结算,老师也早已登记造册,扣除学校的费用外,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拔草的多少获得一定的现金。在那个相对贫穷的年代,能得到几块钱已算是十分奢侈的事情了。
现在虽然还有勤工俭学,但已绝对不是那个年代的意义了,但在我的心中,永远记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那是深沉在我心灵深处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