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船匠——记福安造船名匠郑文森
我只是船匠——记福安造船名匠郑文森
作者:黄世智
当他的两艘船模被中国海坛海防博物馆收藏,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时,他搓着双手、略显羞涩地说:我只是一个船匠。
他叫郑文森,1964年出生在福安市下白石镇六屿岛,因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没有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的小文森就没有进过学校。滩涂上捉螃蟹、海边摸鱼虾,伴他度过了童年。而他最喜欢去玩的,就是村口码头边的造船厂了。
位于福安市南部、白马河下游的六屿岛,原有相邻六个屿,故名六屿。主岛六屿也很小,面积约0.2平方公里,仅有可耕地110多亩,却聚居着1千多人口,人多地少。所以,历史上六屿群众除少部分务农外,大多数从事海上运输和造船。而从未上学却天资聪颖的小文森,经常泡在船厂跟爷爷、哥哥和师傅们游玩。他在7岁时,居然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用一些边角料和“偷”来的扫帚把,造了一艘小帆船,虽然不能载人,但也在岛屿间的江面上“乘风破浪”过。
八十年代初,白马河两岸民间船舶修造业兴起,文森找到了用武之地,其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他迅速成为业内的“师傅头”,在附近同行中小有名气。
最近几年,由于身体的原因,他退了下来,但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他闲不住了,便捣鼓起了船模。虽然他没有什么传承“传统技艺”的远大目标,但凭着对船的热爱和痴迷,他选择最好的红木,从破板、创板、拼板到水密舱、桅杆、布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将自己的船模做的最好。
2017年7月,他送展的“丹阳”船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一届中式木帆船船模展上展出,受到了现场专家和观众的如潮好评。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舟船研究室主任廖军令教授对它赞不绝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展览活动后,海坛海防博物馆闻讯组织专家来到下白石六屿岛郑文森家中,对这艘“丹阳”船模进行了现场考察。有趣的是,家中摆放的另一艘“乌艚”船模也引起了专家组的注意。经过详尽考察,馆方当即决定将两艘船一并收藏。面对专家们的赞誉,不善言辞的郑文森反复说着“我只是一个船匠”。
是的,他是一个船匠,更是一个船痴!他的这种作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吗?
从福安下白石顶头码头遥望六屿岛:
郑文森平时最关心的造船设计图纸:
郑文森的口头禅——我只是一个船匠:
工夫不负有心人——被赞誉的船模:
潜心研究,凝聚力量
精益求精,终成名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