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知行
这位老人,也在享受着芦花放。一边“潮”,一i边亨唱着京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样板戏”《沙家浜》的前身。那是1939年,新四军转移时,郭建光及他带着的18名伤病员因养伤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地下党员阿庆嫂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掩护这些新四军伤病员。她智胆过人,与嚣张一时的“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及其参谋长刁德一机智顽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原来是芦花把我的思绪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
面前的芦花又让我一次次按下快门,特别是那芦荡精灵。
有大面积芦苇的地方多是湿地,因水、芦相间称其为芦荡。湿地是大自然的肺,调节湿度,自然也影响周围温度。这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良好资源。所以芦花呈现出的不仅仅是美,还有建设美丽家园的大用场。进入镜头的不管她是美女还是中国大妈,反映了疫情尚未过,我们爱生活。【作者简介】
耿知行,网名杏林翁,退休中医师。儿童时代,跟奶奶生活在祖父創办的瑞生大药房。员工的背书声,炮制中药的切刀声,炒药声,碾药声,更有患者渴望的形、声,耳濡目染,童心中萌芽了关爱。感谢中学语文老师王平生先生教我爱上了作文;感谢大学医古文老师(多位)教会我“词的活用”。于是我爱上了写作,爱上了中医,爱上了众生。习作曾受过表扬,但未进过大刋。虽过七旬,尚希望圆文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