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出行(六)——婺源晒秋
第五天,我、蔚、坚、仪在芬家休整了一天。
我们还没有到黄石,芬的先生提前到酒店,亲自点菜,等我们的到来。一大桌子的菜,我们两餐都没吃完。
第六天早晨,五姐妹驱车前往婺源篁岭。
一路上,我想: “晒秋”无非是把一些谷子、玉米之类的粮食放在一个大大的场地上晾晒;我联想:人们高高扬起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撒成一抹金灿……我期待着一片欢腾。
三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篁岭村下。
我们买门票还要买缆车票。“晒秋还要坐缆车上去?”我疑惑了。
在缆车上,我闭上眼睛。恐高让我失去好多乐趣。
我们带着疑惑登山,穿过门楼,走在林间道上,除了树林,什么也没有。
一会儿,一个不大的平台跃入眼帘,我们看到了花圃中“篁岭”的牌坊。这就是篁岭?
绕过花圃,眼前一亮: 一个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映入眼帘。建筑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有的连城一排,有的单独自建;形状、朝向也各不相同。在高高的山上,矗立起这么大一片建筑群,实在让人惊叹……
我们越走越疑惑: 晒秋呢?怎么除了有些家门前一两个簸箕在晾晒东西,没发现什么大规模晾晒。
我们跟着行人往前走,来到一户人家的二楼,看到一堆人拿着“大炮筒”、手机对着窗外……
我很好奇,好不容易才挤上去一看,这才发现人们所描述的“晒秋”。
原来由于篁岭地无三尺平,村庄平地少,屋顶架晒成了主要晾晒农作物的场地。篁岭人家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顶层全层拓开搭起晒架。同时,晒架与屋顶的高低对比,加上篁岭全村房屋错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使篁岭晾晒更具层次感。
篁岭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
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在这古香古色的古城中,我们也兴冲冲的“晒”开了。
这里处处不乏美,家家的房前屋后种树养花,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上结满了果子,一个个红彤彤柿子就像一个个红灯笼。
在这美丽的千年古镇里,我们驻足,流连,不忘留下我们的倩影……
我们仿佛走在天街中。
夕阳西下,老房子上飘起了缕缕炊烟,对面山坡上升起蒙蒙的雾气,把这美丽的山中的村子,勾勒出一幅人间仙境的天然画卷。
好美的篁岭晒秋,好诗意的篁岭晒秋!
我们离开了篁岭,行驶在婺源的路上。
婺源还真不愧为中国最美乡村,村村都是建在青山绿水中,清一色粉墙黛瓦,勾檐斗角,鳞次栉比,似乎一律取依山傍水之势而落成,村旁或以小桥流水、九曲回廊点缀。我情不自禁地为淳朴厚重的徽派古建筑艺术所震撼!
我们的车在一个不知名的村子对岸停下,在河桥上嬉戏一番,仿佛回到了从前……
第七天,按计划,我们前往婺源石城。
石城建在山凹的古村落,因山上巨石成壁,宛如城墙,故取名石城。
又是一个徽派建筑群,村内几十棵35米多高的红枫树挺拨茁壮,宛若一堆烈焰燃向高空,直是出尽枫头,显尽红流。
我们进了村里,只见粗壮们红枫枝赭冠红,和白墙绿植相映生辉,构成古村奇特风景,使无数游客为此竞折腰。
我们随石上山,寻觅婺源独具特色的晒秋,观看山间的石城,欣赏红枫迎阳。
下午我们下山,驱车走马观花,看来几个景点。
天黑才回酒店,我们在豪华民宿里感受一下汉服文化……
这两天,我们辛苦并快乐,自驾游天马行空的感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