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亚莉原创】我们的教育,弊在哪儿了?
▲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的教育,弊在哪儿了?
作者 | 余亚莉(陕西洛南)
夜早已沉沉地睡去
星星在深邃的天空慵懒地眨着困倦的眼睛
万籁俱寂
那柔和的灯光下
小小的身影仍在埋头写字
剪影融入了茫茫的夜幕中
孩子从没想过他究竟为什么要耗费着精力,折磨着自己去死记硬背,去完成所谓的作业。孩子只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如数完成,否则他面临的将是教师、家长无休止的指责。所以他没有时间陪伙伴玩,没有时间看动画片,没有时间做一切自己喜欢做的事。他的童年没有了欢乐没有了美好,各种形式的作业扑天盖地的充塞了他生活的全部。
现实中,孩子们的生活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必须做,那就是学习。午休时要写作业,下午放学要写作业,星期天也要写,寒暑假同样要写,说给孩子报个业余兴趣班,孩子也腾不出时间。
大多数父母很关心一个问题——成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孩子因此失去了欢笑,失去了童年,家庭失去了欢笑,亲子失去了亲情。分数像一个魔术一样,控制着全家的喜怒哀乐和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分高,则全家喜气洋洋,对孩子众星捧月,一旦孩子考试失利,则全家闷闷不乐,甚至对孩子冷嘲热讽。
分数像一座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极大地压制了孩子们潜能的发挥,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展,使他们的思维和生活空间极度地狭小,成了分数的奴隶和机器。没有宽松的环境,自由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在父母逼迫和老师重压的夹缝中成长的孩子,心灵是干涸的,头脑是机械的。有一个从小学习一直很好、很乖的女孩儿,经常到我家来找我儿子玩,无意中听到两个小孩子的对话。
女孩说:“我都想去死,死了就不用再做作业了。”
儿子说:“我都想去天堂生活,那里是不是不用写作业。”
我感到很惊讶,女孩的奖状贴满了屋子的整整一面墙,而我也从未逼迫过孩子不停地学习刻意的要他考高分。可他的潜意识里仍厌倦没完没了的课内课外作业。他们也只不过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或许只是随口说说,但他们表达的是最真实的感情。
如今,“绩效工资”把教师的工资和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使老师不甘落后的采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身心疲惫的置身于轰轰烈烈的教育事业中,学生像一头围着“老师”这个磨盘不停转的驴,共同目标就是挤出“成绩”。而家长则在旁边不停的鞭策。每个人心理、身体都很累,但这是一种谁也无法摆脱的使命,每个人都被束缚其中。
一次我看到一个女孩在补课班其它学生都放学后,还背不过一首诗的意思。其实只要让学生理解这首诗,能在脑中形成诗的意境,大可不必逐字逐句的死记硬背。比如《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只要知道这句诗是“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在啼叫,到外弥漫着寒霜”大概意思,不必像教师要求的“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而家长和老师就是逼着孩子一遍又一遍的背,孩子哭了,家长暴怒了,孩子恐惧了,家长施暴了,老师无奈了,时间过去了,孩子厌倦了。
看看美国的三年级学生的作业:一位父亲让9岁的儿子进了美国的一所小学。送进该小学时,他感觉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并不信任的人一样,整天忧心忡忡。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图书馆,背回一大书包的书,一边看书一边在电脑前打字。当这位爸爸疑惑地问儿子借那么多书干什么时,儿子头也不抬地回答,写作业。
爸爸一看计算机上的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感觉有点荒谬,“中国连博士写论文都不一定敢用这么大的口气啊!”爸爸自言道。
儿子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由来自不同国度的人组成的社会,每个同学都要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的文章,不仅要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还要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最后还要说明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作业,一本20多页的打印出来的小册子,这里面写得五花八门: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而且作业还绘出章和节,文章后面还有参考书目。
孩子上六年级时,老师布置过关于“二次大战”的作业,作业的问题有:“你认为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为完成作业,儿子兴致勃勃地看居民点查资料,与中国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情形(按书中年代、地点硬背发生的事件和书中有关结论,明知迂腐无用枯燥乏味)完全不同。
美国教育更注重思考,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论语》中载:“学而不思,则罔。”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使教育回归“寓教于乐。”不要让教育把孩子们的心压的变了形。
我周围的许多人都说我孩子学习不好,我对孩子学习抓的不紧,警告我对孩子“严是爱,松是害。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区区十几年,孩子的人生很长,不是百米赛跑,是在参加一马拉松长跑竞赛,在起跑线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便笑得最好,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
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孩子灌输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不合理的素质教育,一个普通学校门口都有好多辅导班,教育产业化,让学生疲惫不堪,让家长有苦难言,看似义务教育,不知要花多少冤枉钱。
余亚莉,出生于1983年9月30日,毕业于商洛师范专科学院中文系。爱好写作。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