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应酬:不知理何以成事,不经历何以明悟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
- 一个人若想踏入凡尘俗世之中有所作为,须先明了尘世之外的风光,否则就不能超脱尘世间污垢浊秽的因缘。
- 如果人世间如一座高山,进山之前是不是应该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寻找合适的路线,结合在山外所学的相关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才是想的入山,如此以来且不说能否达到山顶,至少比无头苍蝇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是古人为何从小就开始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当中的道理不需要当时就明白,只是先存储在大脑当中。等长大了,有朝一日遇到了类似的情况,那么就会彻底明白某一句为何意,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增多,懂得的道理也会越来越多。如此一来自会如醍醐灌顶一般,不仅知道好坏,更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如此一来,才能用明悟的为人处世之道净化心中之污垢。
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 一个人若想超凡脱俗而不沾染尘俗,必须先尝尽世间百味,否则难以承受持久空虚寂寞的苦中作乐。
- 不知好,怎知何为坏?不经历苦辣酸甜,怎知何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经历爱情,怎知何为肝肠寸断,何为夜不能寐,何为相思之苦,何为甜蜜之处?人若不经历七情六欲,谈何斩断情欲?或有修行之人,未曾经历过情,未曾拥有过名利,未曾尝过世间百态,却自认为未入红尘,则红尘已断,丝毫未沾身。这只是在拿不知作为清心寡欲的装饰罢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行不是背经文,修行不是看两本人生哲理的书,因为看的这些仅仅只是知道,如果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感同身受,是无法切身体会到的,谈何明悟?正如唐僧取经一般,坐在寺庙里是永远取不到真经的,不但要走,还要经历八十一难,才能体会人间世,才能明了为何要取得真经,有了这些经历,对于经文的理解,对于人事的领悟则会有更高一层的明悟。
- 很多事情,亲身经历固然能更加直接的领悟。但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行走于人世间,总有些人或有些事是道听途说的,即便如此,眼见耳听都需要用心去明辨。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可以让自己对人世间有更深刻的领悟。正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手中之屠刀涂炭过生灵,在幡然醒悟之时,反而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以及自身行为的大错特错,故而能立地成佛;若然手中未曾有屠刀,若凭自己想象,那是没可能切身体会的,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领悟。这并不是说让我们把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体验一遍,然后再修行。而是对于众所周知的损人不利己之事则无须亲身经历。
- 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不要以己度人,自己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不要武断的阻止他人;自己没有做成的事情,也不要冒然地劝阻他人;自己并没有经历过爱恨情仇,就不要轻易对他人说没什么大不了,放下吧等等类似显得自己很豁达空明的话,如果有一天自己经历了,希望还能想起这些话语。有些事任何人的劝解都无用,只有自己想通了就好。正如有些人在评论一些社会现象时,好似不食人间烟火似的,不但口无遮拦,还不嫌事大,冷嘲热讽或者总觉得高人一等似的,觉得别人都没什么大不了,承认别人优秀有那么难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