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故居,邂逅一段奇妙的缘份

★旅游地点:无锡钱锺书故居

因为前次去故居的时候适逢修缮,不得其门而入,这次下午恰巧有那么一点时间,于是就带着小伙伴穿街走巷,再次去拜谒大师。

钱锺书,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初次知道钱先生,是因为《围城》。这部小说在当年几乎妇孺皆知,尤其是书中关于婚姻的调侃,直到今天还被奉为至理名言:“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其实钱先生与夫人杨绛女士一生琴瑟和谐,感情甚笃,从来没有想从婚姻的围城里走出来。一个是名满清华的才子,一个是姿容美丽的大家闺秀,两人在清华古月堂外一见倾心,从此在心里刻下了彼此的名字。

同在清华,两人的相处甜蜜而温馨,没有生离死别的考验,他们的爱情甜蜜得顺理成章。才子佳人的故事并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阻碍,双方的父母对佳媳佳婿十分满意,于是又很顺理成章地订了婚,再结了婚。两人心甘情愿地走入婚姻的围城,一生无悔。

婚后两人前往牛津,情投意合的一对伉俪也曾有过一次争吵,这也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争吵,竟然只是为了一个法文单词的读音,即使连争吵也看得出这对伉俪对于学术的执着。异国他乡的日子虽然有种种不适,可是生活依然延续着甜蜜的节拍。

女儿钱瑗出生,躺在医院的杨绛无法照顾丈夫,于是钱先生便在生活中闹出了不少笑话。可也正因为这些笑话,才让钱先生这位文学大师变得鲜活而生动了起来。

锺书,这个名字真正是名副其实,钱先生一生锺情于书,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生活起居全仗杨绛照顾。事实上杨绛本人也是才女,即使在动荡年代,她也写出了《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两部话剧双璧。可是为了钱先生的《围城》,她甘愿放下纸笔,转而成为了他的“灯下婢”。

难怪钱先生在《围城》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他感动于爱人的奉献与付出,而杨绛也当得起这样的感谢。

钱先生一生的成就当然不仅仅是《围城》,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作品,更有一部分量比《围城》更重的巨著《管锥编》。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全书用文言文以笔记体的形式著成,论述范围由先秦到唐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数万条书证,除文学外,还兼及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而且,这部作品是由繁体字出版的,因此也造成了阅读壁垒,让很多人只能高山仰止地膜拜而不敢轻易翻阅。没有一点功底,真心看不懂这部巨作。

同时,杨绛也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创作巅峰期,出版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如果不是钱先生文名过盛,杨绛自己也是文学大家。也唯其拥有这样的文学底蕴,才能与钱先生相濡以沫到白首。

可是岁月从来是最无情的,光阴并不曾厚待这对老人。从一九九四年开始,钱先生的身体就一直欠佳。住院期间,杨绛在病房里放了一张床,日夜陪伴,她说:“锺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一九九六年,他们的爱女钱瑗因肺癌晚期住院,此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一九九七年三月,钱瑗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老人的悲伤。可是杨绛把痛失爱女的悲痛独自咽下,打起精神照顾丈夫。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钱先生停止呼吸,杨绛亲吻他的额头,贴着他的面颊久久不能松开。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笔端显得那样平和,可是读到这段文字的人,无不为之泪流满面。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依次参观展厅。才走到第三个展厅,未及细看,就听到有人在介绍着钱先生与杨女士。我们急忙退出展厅,赶到正厅绳武堂的时候,发现是讲述者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

听到一旁陪同的孙先生介绍,才知道她竟然是钱氏后人,钱锺书先生的侄女。难怪对于钱先生的旧事,能够如数家珍!

老人很健谈,看到拥在身边的游客十分高兴,笑容满面地答应了我们与她合影的要求。她的手上还有着清晰的留置针,原来她是从医院里出来的。托了她身旁孙先生的福,我们得以见到这位唯一留在无锡的钱氏后人。也由于另外一位陪同的丁先生,为我们留下合影,并现场加了微信发送给我们。还加了钱奶奶的微信,老人虽然八十有一,可是智能手机操作得很溜啊!

本来我们该告辞离去的,可是看到老人往里走,推开一块“游客止步”的牌子,我们又厚着脸皮征求意见:“我们能跟着一起进去吗?”

“可以啊!”老人十分爽快地点头答应,看不出一丝勉强。于是,我们一行人无一例外都跟了进去,参观故居最后两进还没有改造完成的建筑。

“这里原来种着蜡梅树,香得来。还有辣椒、枸杞、茶花……以前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浇水,植物长得很好。”老人看着荒芜的花坛十分怅然,“这里原来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围墙啊什么的,还有屋顶都被掀掉了。”

为了保护故居,老人曾经做了不少的努力。或许没有她的坚持,我们今天还未必能够造访大师的旧居。她一生中不曾为了自己争过什么,却为了钱氏旧宅拦过人、打过官司……或许这正是钱家人的风骨,杨绛也曾经为了钱锺书的手稿而与人对簿公堂。就连天井中的一口井,也不失骨气。据说这口井原来水质清冽,是生活用水的来源。可是自从日本人来过以后,这口井的水质就变得浑浊不堪,不堪饮用。不管怎么掏,水质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不管是梅花书屋,还是杨绛回锡居住的小楼,或者是老人自己居住的房屋,都有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记录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在老人娓娓动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面的钱家,而是一个生动的家族。就连《围城》里的方鸿渐,其生活原型也是老人的弟弟。

老人开朗乐观,还高兴地感谢我们的陪伴,其实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啊!衷心感谢钱奶奶下午的陪伴,带着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钱锺书故居。也衷心祝愿可爱可敬的钱奶奶早日康复,两年以后还能再次在后两进建筑完成修缮对外开放的时候,再度相逢。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闭馆的时间。孙先生为了感谢钱奶奶特意从医院赶来作陪,临别之际还唱了两段昆曲,却让我们大饱耳福。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用昆曲唱腔唱出来,竟然别有风味。据说孙先生谱诗入曲,完成了数百首古诗的谱曲工作。这也是一位可爱又可敬的老人,身退心不退,依然在为传播推广古典诗词不遗余力!

走出故居,天降甘霖,暮色四合,我们挥手道别。虽然陌道相逢,却似乎彼此留下了不少回忆,也让我和小伙伴度过了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天。最后,用孙先生的一首和诗作结:

“正是深秋叶染金,寻芳适遇降甘霖。笑闻昔日非常事,意外听诗道古音。”

袂举衣飘染赤金,锡城久旱降甘霖。

笑谈先辈寻常事,谱曲诗章赠古音。

——七绝

自驾游:无锡钱锺书故居

11月深秋

(0)

相关推荐

  • 泰斗与浮萍(上) 高 为

    泰斗与浮萍(上) 高 为 20世纪70年代末,时隔卅载,<围城>重见天日,迅即洛阳纸贵.前此一年,<管锥编>面世,屡次印刷,享誉中外.<宋诗选注>一版再版,< ...

  • 札边絮语话《围城》 ——钱锺书致冒效鲁信函释读 | 彭伟

    1947年<围城>初版本 1938年,钱锺书与冒效鲁,邂逅马赛,同船归国,交谈甚欢.两人识荆恨晚,自此文字订交,诗词酬唱不断,尺素往还不止.唱和诸作,或见于<社会日报><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52

    偶见二十六年前为绛所书诗册电谢波流 似尘如梦复书十章 一 廿载犹劳好护持,气粗语大旧吟诗.而今律细才偏退,可许情怀似昔时. [笺说] 钱锺书先生在1959年,偶然看见二十六年前自己为杨绛写的诗册,感慨 ...

  • 古风心语:静品一篇文,邂逅一段缘

    看书之家 一. 今日闲空,执笔回望,叹息 此生,交游零落,唯影同行,少与人相伴 而今细细想来,恨生平,怨自身 惆怅满心,唯有借酒醉 入梦中,见李白,问苏轼 何能一笑解千愁,淡看此生诸遭遇 两君皆失笑, ...

  • 邂逅一段唯美的文字,浅酌低吟…

    夜色依旧,习惯性地浸润在缕缕的书香里-然后在音乐的伴奏里悄然地滑落-总喜欢穿越于文字的海洋,品味着文字带给我的快感-虽然有些文字只是只言片语,却让我找到了一种永恒的方式-总是不经意地于心灵深处轻轻的敲 ...

  • 十三岁少女给志愿军将士写了一封信,却收获了一段奇妙的姻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一个名叫王荫槐的湖北青年,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也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随所在部队入朝作战. 22岁的王荫槐是难得的文化人,因此被分配在志愿军某部师政治处当了一名干部, ...

  • 我叫“羊肚菌”,在温室设施内度过了一段奇妙的“成长之旅”

    北方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探索与实践 针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结合初步掌握的羊肚菌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需求,设计建造适宜在北方地区推广应用的羊肚菌人工栽培设施,通过在设施内外配备水分调控系统,覆盖 ...

  • 一段奇妙的旅行---西表岛

    起初某人想去奄美大岛看星空河豚,结果种种因素下最后变成了西表岛."巴蒂们""都是去年一起去与那国岛的小伙伴,正因为大家都认识,所以去任何地方都没问题.正所谓跟对的人在一起 ...

  • 灵感在来的路上||邂逅一段情一段伤【阳光诗品同题第396期】

    本期上刊诗人 艾院 南岸 山火之歌 蒋峥 秋蝉声声 梦游天姥 吕振起 吕森 高书全 知足常乐 观察员 高鸿文 阳光明媚 蛐蛐  南佳 魏发家 甘草 蓝天祥云  叶紫 顾正龙 心已向皖 你好 秦淮一叶 ...

  • 一段跨越生命的爱情,一座充满历史的故居,一段山西革命人的故事

    提起高君宇同志,就不得不敬佩于他对与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奉献与坚持,但同时为人感叹的,还有他与石评梅通知感人的爱情故事. 两人的相识并不是恰到好处,当时的石评梅刚刚结束了一段不愉快的恋情.而高君宇也已经 ...

  • 人文史话丨无锡梁溪:江南书香宅第钱锺书故居

    钱锺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锺书祖父钱福炯于1923年筹建,占地面积723.5平方米.整组建筑属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系七开间三进的明清建筑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特点. 故居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