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屯堡,六百年风雨记忆(下)——贵州12日之安顺(18)
★旅游地点:贵州安顺云峰屯堡之云山屯
果然没有走太久,就到了云山屯的大门口。一溜儿的风车迎着风转得十分欢快,也不知道这种风车为什么近年来尤其受人欢迎,其实屯堡这种古老的建筑,真不是很适合用风车来装饰,私以为用小灯笼看着也很喜庆。
走入云山屯的大门,有两条通道,一条是车行道,另一是人行道。我们当然选择右侧的人行道,拾阶而上。
爬到半山有座亭子,我们稍稍歇脚,吃点喝点,吹着山风,看着山下的风景,居然也消耗了不少时间。
云山屯始为军屯,屯田制度衰退后随商贾巨富涌入逐步形成商屯,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屯堡村寨。民国时期最鼎盛繁华,共有1040户、6000多人,被人们称为“最大的、最完整的文化村群落”。
“大屯门”的屯字下面还有一个土,是指屯堡村民为了避免战祸与掠夺聚集避难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初年。屯门由巨石垒砌,门楼一座,供奉着的是武财神沈万山。这位祖籍江苏的皇商,最后的结局可并不好,但人们对于聚宝盆有着额外的信仰。
屯门左右寨墙高7-8米,厚1.5-2米,墙上有垛口和枪眼,寨墙全长1200余米,与两边山崖衔接,营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防御能力绝对是杠杠的。各处的制高点,还有很多哨棚,一旦战争爆发,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挥和作战体系。
屯门是歇山顶式建筑,平时有两扇木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一旦哨兵报警,屯门即刻关闭,就能立刻进入防御状态。
走进去是明清一条街,长约六百余米,宽约三五米,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别看这一条街不长,却被历史分割成了三段。
前半段的建筑与人文都以明朝为主,中间是清朝,最后一段则是民国及以后年代。虽然不见得径渭分明,但大致还是能看得出这样的脉络。
见识了青岩的明清街,再看云山屯的这条,感觉人气差得也委实太多了吧?一路走来,我们只稀稀落落看到三五拨游客,完全没有旅行团的光顾。按理说,云峰屯堡的开发,比天龙屯堡更早一些,但现在人气却已经落后一大截了。
走在清冷的石板路上,仿佛乘坐着时光机一路穿梭,从明朝到民国。一旁有很多小巷子,建筑保存得还算完好。曾经的明清街,想来也繁荣一时。
随着山势起伏,我们一路攀登,沿途也有一些三合院四合院可以参观。比如金家四合院,始建于清朝中期,后来民国年间经过翻修。
除了满足生活起居外,左右两边的厢房还有外置的铺台,当时金家经营的是典当和租赁。柜台下隐设着枪孔,为了防范匪患。
财神庙大概是每个古镇都不可或缺的建筑,哪怕大多数并不是很高大气派。作为商屯的云山屯,财神庙也绝对是标配。
这座庙始建于清代,我想大概从清代起,军屯就开始转换角色,成了商屯。
现在我们看到的财神庙,已经经过了修缮。原来是寨中金姓的乡绅募集资金修建的,供奉的文财神赵公明。这一下,云山屯的文武财神都齐全了。
主街道越来越宽,走到中段以后,如果地势平坦的话,开辆私家车都不成问题。可见当时商业的繁盛。
洋房始建于民国,也是经过了修缮的,原来是富户金寸舟出资修建,请上海设计师设计。十里洋场的设计师见惯的都是欧式风格,所以这幢房屋欧洋风味十分浓厚。
再往前走,房屋就显得更接近现代化一些。有的房屋显然正在修缮,不知道是不是应对旅游的需要改建民宿。
云山屯还有一座屯门,是谓后屯门。两座屯门再加上城墙,就形成了云山屯最严密的防御圈。
走出后屯门,就是连绵的群山。好在前面的路基本上只有一条路,也不用怕走岔道。一路走来,基本上也没有遇到游客,估计大家走到后屯门,就原路返回了。
我看了看时间还早,当天也没有安排其他景点,两人一商量,都同意再往前走走看看。贵州的山与江南不一样,显得更挺拔更俊秀一些。
后屯门不远处有土地庙,大凡各处的土地公土地婆,庙宇都显得有点简陋。不过,我倒是很喜欢他们的造型,慈眉善目,不像神仙,倒像是邻居家的老爷子老太太。
龙王庙显得大气多了,虽然不能与寺庙相提并论,但是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够有这样的气派也算是很让人意外了。
玄祖洞,当地人又称其熬硝洞,过去是火药制作和储藏的地方。洞发育主体岩石是白云岩,呈东西走向。
洞里有一汪泉水,不过没有灯光,看到的是裸露的石块。如果和龙宫那样打上五光十色的灯光,估计也能弄出很多诗情画意的景点来。
再往前走,越来越荒凉的模样。一旁也没有指示牌,路上也不见半个人影,到底心里没底,觉得还是可以往回走了。不用走回头路,朝着大屯门的方向,还居然真的没有走弯路。
走出来的时候,还有不少私家车往里开,夕阳下的云山屯,估计会另有一种美丽吧。
我们往路口走去的时候,看到了大片的油菜花,也是很赏心悦目的。虽然看得饱了,可还是不影响我美丽的心情。
我以前看到的油菜花,大多是游离在民居之外的,在这里,却与民居和谐地统一着,很美。
自由行:贵州安顺云峰屯堡之云山屯
3月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