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人是高维度存在的投影,死亡是一种回归
听多了各种高人关于人类存在的各种设想和道义,看看西方心理学和心灵学大师的思考和分析,也颇具启发意义。
卡尔·荣格(1875—1961)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近代心理学的鼻祖,被BBC称为当世最受尊重的、伟大的精神病学家。提出了集体潜意识、原型、情节等重要心理学概念,开创了心理类型学和字词联想测验。他通读佛道理论,熟知庄子,精通《易经》,用十多年的时间专研炼丹术,研习《太乙金华宗旨》,著有《金花的秘密》。其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界,对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
2009年,荣格的私人日记《红书》问世,被时代周刊称为近百年心理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成为年底畅销书,社会上也掀起新一轮的“荣格”热。
荣格和夫人
一、理性主义和三维世界的局限性
荣格对于当今流行的理性主义人生观做了批判:很多人把自己与自己的意识等同起来,而且想象他们怎样理解自己,自己就是怎样的人。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病,它们妄称对一切问题都能提供答案。但是,当今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还十分局限,用已知的知识蒙蔽无限可能的真相,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对于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事物,我们是无法确认的。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这个世界形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确定了我们基本的精神条件,这种客观形成的思维和精神把我们束缚于当下的世界,如果有更高维度的世界,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二、死亡是LH向高维世界的回归
假如生命还能“在那里”继续存在,存在的必然是超脱了时间与空间的精神。从心理学观点看,来世生活似乎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逻辑延续。到了老年,人开始让记忆展现在LH的眼睛之前,在沉思中,在内在和外在形象之中辨认自己。这像是对来世的一种准备,正如柏拉图所谓的哲学是对SW的准备一样。
荣格认为来世如果存在,并不一定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人的诞生和去世都没有收到任何善意的提示,生与死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规律上看,该国度都保持冰冷的寂静,不为亲人的悲恸所动。
荣格认为,人的LH可能是去往一个更高维的地方,哪里也有某些局限性。在LH达到某阶段后,三维生活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LH无需回归,这时候LH从三维世界消失,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但是如果还有一次羯磨的安排,LH会再次陷入欲望之中,并再次投生。
当然,从科学精神的角度讲,我们缺乏我们的任何事物会永恒保存的具体证明。我们最多可以说我们精神的某一部分会继续存在。我们也不知道,继续存在的事物是否意识到了它自身。
三、高维世界投影的“永恒人”
荣格提出“永恒的人”的概念,也就是自性。
1944年病后,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在山中行走,阳光高照,四面都很开阔。然后他走进路边一个小教堂里,祭坛上没有宗教圣物,仅仅陈列着珍奇的花卉。在祭坛前面,一个瑜伽信徒盘腿面对着他,正在深思。荣格仔细地看了看他,这信徒长着荣格的脸。他深感惊骇,惊醒过来,想到:“哎呀,他不就是设计我的那个人么。他做了一个梦,我就是梦。”荣格知道,等他一醒来,自己就不存在了。
荣格认为这个梦是一个比喻:我的自性正在沉思,设计着我的尘世形体,以便进入三维的存在。当弃绝来世的存在时,自性就带有一种宗教的姿态,正如那个梦中的教堂一样。在尘世形体中,它可以经历三维世界的种种体验,但是,通过更大程度的意识,它就向前又迈出了一步。(这种理论类似某些玄幻小说中的轮回体验,某大能让自己不断地轮回重生,体验世态,完善道心。)
这个梦的目的是颠倒自我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把潜意识表现为经验人格的制造者。这种颠倒的含义是,在“另一方”的见解中,我们潜意识的存在是真实的,而我们的意识世界则是一种幻觉,一种为专门目的而设计的表面现实。就像梦一样,只要我们还在其中,它就是一种现实。显然,这种状况近似于东方“虚妄”的观点(比较像庄子的梦蝶)。
四、“永恒人”的启发意义
荣格认为潜意识的完整性是全部生物事件和精神事件的真正精神导师。这是一条原理,它要争取全部实现;在人的方面,则是获取全部的意识。获取意识,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而自我知识则是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本质。东方人给自性增添了毫无疑问的神性意义。
对于人来说,决定性的问题是:人是否与某种永恒的事物有关系。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避免把我们的兴趣集中在徒劳的活动上,集中在各种没有真正意义的目标上。没看透这一点的人,要求世界承认个人的财富,人越是强调虚假的财富,对本质的东西越缺乏敏感性,而他的生活也就愈加不能令人满足。因为他只有有限的目的,他就觉得受到了限制,造成各种负面心理。
如果我们理解并感受到,我们在此生中已经与永恒有某种联系,欲望和态度也就会发生变化。归根结底,我们重视某物,是因为我们所具有的本质;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本质,生命就会被浪费掉。在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上,首要的问题也是某种永恒性是否表现在这种关系之中。
我们只有与永恒产生联系后,才能获得对它的感知。人最大的限制就是“自性”,它表现在这样一种经验中:“我仅仅是这样的!”只有意识到自己这种狭隘的自性,我们才有可能与潜意识的无限性建立联系。感受到自己既是有限的,也是永恒的,既是此又是彼。认识到我们自己在我们个人的组合体(即:最终是有限的)中是独特的,我们就有能力意识到无限和永恒。非此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