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笔法三十二式

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大批楷书大家,他们的字法度完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典范,初学毛笔楷书,多从唐楷入手。本文以颜真卿楷书为范例,详解楷书的用锋与笔法。
先介绍颜体的笔锋运用方式。
毛笔书法的笔画是笔锋在纸上运转而直接完成的。因为笔锋柔软,不同的着纸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形态。一个只会写钢笔字的人,拿起笔去临摹古代书法作品,要准确地写出这千姿百态的笔画形状,恐怕还是束手无策。笔锋该从哪里入?从哪里出?笔锋在笔画运行中如何摆动?这都是笔法的重要内容。学习中,我们先弄清以下三点:
 一、中锋和侧锋
所谓中锋,是书写时“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中锋运笔时,笔锋是往后摆的,即笔锋所指的方向与运笔方向相反,这种行笔方法能使笔画外廓光洁。在传统的书学中,常用“锥画沙”来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锋行笔,墨渗到纸面上,笔画中心墨浓两旁变淡,好象锥尖在沙子上划过,其沟痕中间深而旁边渐浅。
所谓侧锋,就是运笔时笔锋偏于笔画的一侧,这种运笔经常会使笔画的一侧残缺,一边浓一边淡。中锋用笔厚实、丰腴、有立体感,是园柱形;侧锋书写则相对薄削、偏平、棱角外露,呈铁片状。中锋含蓄之美更接近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书法的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一个没练过书法的学生,在纸上乱写乱画,到外都会有侧锋出现,但中锋运笔则需要主动去调整才能达到,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体会中锋运笔的方法。
 二、藏锋与露锋
行笔过程中,将笔锋藏在点画之中,不露出锋芒,叫藏锋;若笔锋露出笔画的外边缘则叫露锋。藏锋运笔,笔锋含于笔画之中,有内刚外柔、含蓄沉稳、浑融厚重之感;露锋运笔,笔毫锋芒外露、棱角突出,有潇洒奔放、飒爽飘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续书谱》中说:“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在笔法教学中,藏露锋的训练,重点应在笔画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说:“一笔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当,则画无不美”。藏锋起笔,要将笔锋逆入,也叫逆锋,藏锋起笔如篆书、颜体楷书;露锋起笔即按运笔方向顺入,行草书的笔画用得比较多。收笔时要表现为藏锋则需回锋收笔,如唐楷,而要表现为露锋则提笔出锋,如悬针竖。学生研习应对藏锋用笔多加注意。
 三、转锋与折锋
转锋是运笔过程中,笔锋方向渐渐改变,行笔线路为圆转。折锋是笔锋方向突然改变,行笔线路为方折,两种用笔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同,即“转以成圆,折以成方”。
所谓“转以成圆”,意思说转锋能使笔画呈浑圆弧形,在运笔时,笔锋逐渐转绕,使笔画外形圆,笔锋内裹于笔画中间。所谓“折以成方”,意思是说折笔能使笔画成方状,在运笔时,笔锋稍提起然后突然改变方向而行,使笔画外形有方角出现。转、折锋用于笔画的起收和转折之处。
转锋用笔流畅轻顺,给人圆柱体感觉,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为典型,折锋用笔斩截劲健,给人生铁板的感觉,以龙门造像记为最明显。圆转属阴柔之美,方折则属阳刚之美,在古代的各种作品中,很少有绝对的方和绝对的圆,一般书家都是方、圆兼用,转、折锋交错进行的。
上面讲了运笔过程中,笔锋的正与侧、藏与露、转与折之间关系,下面具体谈颜体的运笔方法。
 四、颜体笔法32式
1、横

向左上方逆锋着纸,此过程仅笔尖轻轻与纸相触,转锋向右下顿笔至意想中的笔画宽度,稍作停顿后将笔肚稍右上推调整笔锋紧接着向右中锋行笔,行至末端,将笔往上提,使笔锋着纸幅度变小,再将笔锋移向笔画右上边缘,之后向右下顿圆,最后向左回锋收笔。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横的写法与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细横,收笔变为提;而左细右粗横的起笔则为露锋起笔,如同写点。
2、竖——垂露竖

竖常常在一个字中起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宜挺直有力。竖按收笔的方法和形态不同,有垂露、悬针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为;向左上方逆锋着纸,此过程仅笔尖轻轻与纸相触,转锋向右下顿笔如写点画,至意想中的笔画宽度,稍作停顿后将笔肚稍左下转调整笔锋即向下中锋行笔,行至末端,将笔往上提,使笔锋着纸幅度变小,再将笔锋移向笔画左边缘,之后向右转锋提笔回收,如“十、干、非” 等字。根据字形需要,垂露竖还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倾斜的,如 “中”的侧竖,“五”的中竖。还有上粗下细的,如“草字头”中的竖。
3、竖——悬针竖

悬针竖的写法:前部分与垂露竖,当行笔至笔画三分之二长度时,一边向下行笔,一边渐渐提笔出锋,笔画收笔宜尖。但要注意提笔不可过早,否则,笔画过于头重脚轻,支撑不起字的结构。只有当一个字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时候,才可以用悬针竖。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长撇

撇画有多种写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写法各异。其中长撇有斜撇、竖撇、直撇三种,写法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再向左下中锋行笔,至笔画三分之二处渐渐提笔出锋,笔画收笔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间稍弯富有弹性,直撇如“者”字,整体直行,竖撇如“月、用”等字,起笔如竖画,开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向右上方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然后转锋向右下渐渐提笔出锋,整体由粗变细、短而直。短撇在字头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时,形态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捺主要分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构成,先向右下再往右,开始由细变粗,后面由粗变细,写法为:逆锋起笔,开始不宜写粗,转锋向右下逆时针方向边行边按,使笔画渐渐变粗,至捺脚即最粗处,驻笔微顿,缩回,再拖锋提出,缺口较大,尾部上边缘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横,写法为:先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由轻到重逐渐按笔行走,捺脚出锋与斜捺同,只是方向略为高一点。如“之、近”等字。
8、提

向左下方逆锋起笔,转锋向右下顿笔,再向右上边行边提笔,最后出尖锋,如“江、持、北”等字。
9、折——横折

是由横和竖两笔连接组成,当横画行至尾部提笔向右上,转锋向右下顿笔,稍向左调整笔锋后向下行笔写竖,最后回锋收笔。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分两笔来写,写完横画后,将竖画起笔的动作按到横画的末端,再向下写竖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横撇

由横和撇连接而成,连接处即折处的原理和横折同,当横画行至尾部提笔向右上,转锋向右下顿笔,稍向左调整笔锋后向左下行笔写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竖折

由竖和横连接而成,写完竖画,将笔锋提向左,然后向右下顿笔,将笔肚稍右上推调整笔锋紧接着向右写横,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由撇和提连接而成,撇画不宜出尖锋,至撇画末尾,将笔锋向左提起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右上边行边提笔,最后出锋,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点

由撇和和长点连接而成,撇画行至将出尖锋时即折笔向右下写长点,长点为顺时针方向运行并将笔锋渐渐按下,使笔画逐步变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钩——竖钩

竖画写到末尾,将笔锋向左下转,轻顿使底部圆足,挫锋退回,提笔向左稍偏上出锋,钩不宜太长。如“水、可、行”等字。
15、钩——弯钩

起笔稍轻,由轻到重按顺时针方向向下弧弯行笔,边行边按使笔画由细变粗,到出钩轻顿使底部圆足,挫锋退回,提笔向左上出锋。起笔和出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否则整体会或左或右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钩——斜钩

起笔如竖画,向右下逆时针方向弧弯行笔,到出钩轻顿使底部圆足,挫锋退回,提笔向右上出锋。到出钩轻顿使底部圆足,挫锋退回,提笔向左上出锋。如“我、或、成”等字。
17、钩——竖弯钩

行至竖尾,圆转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顺行笔方向顿圆,挫笔退回再向上提笔出锋。出钩处与在左侧圆转处应齐平,横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竖弯

与竖弯钩基本相同,只是没有出钩,笔画末尾顿笔圆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钩——卧钩

入笔稍轻,向右下方逆时方向运行的同时渐渐将笔锋按下,使笔画由细变粗,至末尾顺行笔方向顿圆,稍挫笔退回再向左上提笔出锋。如“心、志、忽”等字。
20、钩——横钩

由横、点和钩三个部分组成,横画稍细,由粗变细,写到末尾,将笔锋提至横画上边缘,向右下方顿成点,稍驻笔使点底圆足,稍向左上挫锋提笔,最后向左下出钩。如“字、彼、欲”等字。
21、竖提

颜字竖折很特别,写完竖画,提笔离纸,在竖尾左下方独立起笔写提,提画前半部分与竖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点——侧点(右点)

点画分有侧(右)点、左点和竖点。侧(右)点向左上逆锋起笔,转锋顺时针方向向右下行笔,到尾部稍顿,向左上回锋收笔,一次写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点——左点

左点,颜体的左点多为出锋,逆时针方向向右下顿,挫锋将笔稍提起,在点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笔出锋。如“小、亦、新”等字。
24、点——头竖点

竖点分头竖点和左竖点,头竖点为上粗下细的短竖,如“六、言、文”等字。
25、点——左竖点

左竖点起收为垂露竖的写法,但形态特殊,先向左下再转向右下,整体弯曲。如“宝盖头”的左点。
26、点——上下点

上下两点一起,上点向左下出锋与下点作呼应,如“冬、寒”等字。
27、横折钩

此笔为横折和竖钩连接而成,注意折和钩的运笔技巧。竖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横折弯钩、横折弯
横折弯钩为横折和竖弯钩连接而成,注意横笔稍向上斜且由粗变细,如“九”字。横折弯与横折弯钩写法基本相同,只是不出钩,写到末端,顺势顿圆即可,如 “投、沿”等字。
29、横折折撇

分横折折长撇和横折折短撇,横画由粗变细,折后写直短撇,接着向右下顺时针方向稍按然后向左下或写长撇,如“及、庭”等字;或写短撇,如“道”字。
30、横折折钩

横画由粗变细,折后写直短撇,接着向右下轻轻入笔写弯钩,弯钩整体向左下斜,如“乃、仍、奶”等字。
31横撇弯钩

横画由粗变细,折后写直短撇,向右下顺时针方向由轻至重渐渐按笔,末尾顿圆后,挫锋向左出钩。“陵、限、耶”等字。
32、竖折折钩

由 竖折、横折、竖钩等组成,前竖直下,后竖稍向左下斜。如“引、弟、第”等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