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彭德怀落泪的铁原阻击战02

二、劲敌当前,箭已在弦

接受任务的志愿军战士所面对的,正是刚刚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陆军中将,马修▪邦克▪李奇微,这个对手极为强劲。李奇微和麦克阿瑟是校友,同出身于西点军校,对于西方战略战术有深入研究,作战经历丰富,各界都给出了极高赞誉。

李奇微不同于自大傲慢的麦克阿瑟,他谨小慎微,而且善于观察细节,他走遍每一个师,向指挥官们征求意见,计划要发动一次大的进攻。他在汉城写下"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敬"。

他十分明确志愿军的薄弱之处在于物资补充困难,补给周期为七天,且需要靠骡子运输,战斗持续能力弱,而凭借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进行后勤补给则优于志愿军太多,即使占据极大优势,物资匮乏就只能停止进攻。

麦克阿瑟

在抓住对手弱点后,李奇微命令联合国军,不能有明显的突出部分,尽可能避开志愿军主力,在志愿军发动进攻时整体撤退35英里,拖延战斗时间,利用坦克和火炮优势消耗志愿军部队,等待后期补给中断时再发动猛攻。

1951年5月15日,志愿军完整拿下了北汉江上的清平川大桥,汉城已经三面被围,但在暂时胜利之下,也面临着更大的问题:将士疲惫,补给线被拉长。同时,美方又从国内增援两个师,已经到了日本。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度的彭德怀元帅已经察觉到了危险。

1951年5月21日,志愿军总部下令前线各军迅速撤退,转向三八线进行防御,但几乎在同一时间,李奇微察觉时机到来,下达反攻命令。敌我双方迅速向北方移动,但铁原也成为了必经要道。

铁原地区铁路纵横,是通往"三八线"最便捷的交通枢纽,也是志愿军的后方补给基地。

三八线

志愿军的物资和后方指挥机关正在从这里后撤,我军行军缓慢,并携带了大量伤员,前线陆续退下来的部队,也都在向铁原方向前进,他们需要依靠铁原补给,建立一条新的战略性防线。

另一方面,从地形上看,铁原紧邻三八线,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往北则是一马平川,以北平原极其适合联合国军机械化行动。

这也意味着如果铁原失守,面对畅行无阻的飞机大炮,汽车坦克后续战斗难度极大,因而也成为志愿军必须守住的最后防线,此战必须得胜,关乎总体战局。

志愿军

(0)

相关推荐